战术携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6707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战术携行包,包括一体成型的顶仓、主仓和底仓;主仓的背面设置通过纵向插扣连接起来的主肩带和副肩带;主肩带上设置调节扣;调节扣内插有逃生装置的收紧带;逃生装置包括半球体形状的壳体;壳体的上方开设安装紧固座的通孔;紧固座包括左右对称的连杆;连杆的一端与风叶的紧固环卡合在一起;壳体的内壁通过多个弧形的单元板支撑;多个单元板的底部固定垫片;垫片上开设多个扣环安装用的圆孔;扣环的一端固定在圆孔上,扣环的另一端固定在环形板上;环形板上设置收紧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高层逃生,以达到人员分流疏散的目的。

Tactical carrying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战术携行包
本技术涉及多功能性背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战术携行包。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在24米到100米之间的建筑,其中50米以上称为一类高层,100米以上的则称超高层。虽然高层建筑在建构时经过严格的消防审查,配备了较完善的内部消防设施,但内部结构和使用功能越来越复杂,装修材料多种多样,况且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属世界性难题,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扑救难度极大,在发现火情的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外。若火灾时安全通道被堵,救援人员又不能及时赶到,情况万分危急时,还要想办法自救逃生。自救逃生方向是往上还是向下,要看具体情况来说。很显然,向下逃生就是了。远离火源,越快越好,但切记跳楼。人在10米以上的地方跳楼,生还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当居住较高楼层,不能盲目地去跳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战术携行包。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战术携行包,包括一体成型的顶仓、主仓和底仓;主仓的侧壁设置第一束紧系统;主仓和底仓的连接处设置第二束紧系统;主仓的正面沿其中轴线处设置纵向拉链;主仓的正面的边缘处设置弧形的第一松紧带;主仓的侧壁和底仓同时包裹一圈第二松紧带;主仓的背面设置通过纵向插扣连接起来的主肩带和副肩带;主肩带上设置调节扣;调节扣内插有逃生装置的收紧带;逃生装置包括半球体形状的壳体;壳体的上方开设安装紧固座的通孔;紧固座包括左右对称的连杆;连杆的一端与风叶的紧固环卡合在一起;壳体的内壁通过多个弧形的单元板支撑;多个所述单元板的底部固定垫片;垫片上开设多个扣环安装用的圆孔;扣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圆孔上,扣环的另一端固定在环形板上;环形板上设置收紧带。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一束紧系统包括横向的第一公扣织带和第一母扣织带;第一公扣织带上设置第一公扣;第一母扣织带上设置第一母扣;第一母扣固定在所述主仓的正面;第一公扣调节所述第一公扣织带的长度;第一公扣上设置撑子。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第二束紧系统包括纵向的第二公扣织带和第二母扣织带;第二公扣织带的一端缝制在所述底仓上;第二公扣织带上设置第二公扣;第二母扣织带上设置第二母扣;第二母扣纵向固定在所述主仓的正面;第二公扣调节所述第二公扣织带的长度;第二公扣上设置撑子。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主仓的背面缝制有左右对称的充气气囊。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顶仓和底仓分别通过扎带和背囊支架的顶部和底部连接在一起;所述背囊支架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连接板;连接板有腰部,腰部宽度小于连接板两端宽度;连接板一端连接上翼缘板,另一端连接下翼缘板;下翼缘板的两端都开有第一孔和第二孔;顶仓两侧缝有带日字形扣的扎带;顶仓的扎带穿过第一孔,顶仓的日字形扣卡在第一孔之上,将顶仓和背囊支架连接在一起;底仓两侧缝有带日字形扣的扎带,底仓的扎带穿过第二孔,底仓的日字形扣卡在第二孔之上,将底仓与背囊支架连接。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背囊支架上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有多个,分布在连接板两端之间。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风叶包括三个叶片;叶片的头部与叶片的尾部之间的连线呈15°的夹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大大减轻了使用材料的重量,并使其受力强度更高,也更加均衡,增大背包的容积背包,便于重力传递、承重强和舒适。2、采用柔软的充气气囊使主仓的背面隆起,使背装人员的背部纵向、横向形成鞍部,从而良好的解决了通风性。3、由于在高楼逃生时降落伞没有足够的下降空间,电梯不可使用,楼梯容易发生踩踏事件,所以可以让一部分人采用逃生装置配合吊索逃生,以达到人员分流疏散的目的。4、背囊支架在保证战术携行包整体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自重,保证了背装人员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逃生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逃生装置的爆炸图。图5为背囊支架的示意图。图中:11、顶仓;12、主仓;121、纵向拉链;122、第一松紧带;123、第二松紧带;124、充气气囊;13、底仓;21、第一束紧系统;211、第一公扣织带;212、第一母扣织带;213、第一公扣;214、第一母扣;22、第二束紧系统;221、第二公扣织带;222、第二母扣织带;223、第二公扣;224、第二母扣;30、背囊支架;301、上翼缘板;302、下翼缘板;303、连接板;304、第一孔;305、第二孔;31、透气孔;41、主肩带;42、副肩带;43、纵向插扣;50、逃生装置;501、壳体;502、紧固座;503、连杆;504、风叶;505、单元板;506、垫片;507、扣环;508、环形板;509、收紧带。具体实施方式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结合图1和图2,一种战术携行包,包括一体成型的顶仓11、主仓12和底仓13。主仓12的侧壁设置第一束紧系统21。第一束紧系统21包括横向的第一公扣织带211和第一母扣织带212。第一公扣织带211上设置第一公扣213。第一母扣织带212上设置第一母扣214。第一母扣214固定在主仓12的正面。第一公扣213调节第一公扣织带211的长度。第一公扣213上设置撑子。主仓12和底仓13的连接处设置第二束紧系统22。第二束紧系统22包括纵向的第二公扣织带221和第二母扣织带222。第二公扣织带221的一端缝制在底仓13上。第二公扣织带221上设置第二公扣223。第二母扣织带222上设置第二母扣224。第二母扣224纵向固定在主仓12的正面。第二公扣223调节第二公扣织带221的长度。第二公扣223上设置撑子。主仓12的正面沿其中轴线处设置纵向拉链121。主仓12的正面的边缘处设置弧形的第一松紧带122。主仓12的侧壁和底仓13同时包裹一圈第二松紧带123。主仓12的背面设置通过纵向插扣43连接起来的主肩带41和副肩带42。主肩带41上设置调节扣。主仓12的背面缝制有左右对称的充气气囊124。充气气囊124使主仓12的背面隆起,使背装人员的背部纵向、横向形成鞍部,解决了通风性。主仓12还包括外挂系统。外挂系统包括顶挂、侧挂、背挂和底挂。外挂系统通常采用点固定或条固定方式。点挂式一般设一组或两组对应挂点,使用时采用四点捆绑固定。条挂式通常是在背包正面装两排外挂条,每条设若干个固定点,其固定物品更具有随意性,较少受形态的影响。图3为逃生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逃生装置的爆炸图。结合图3和图4,调节扣内插有逃生装置50的收紧带509。逃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战术携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顶仓(11)、主仓(12)和底仓(13);主仓(12)的侧壁设置第一束紧系统(21);主仓(12)和底仓(13)的连接处设置第二束紧系统(22);主仓(12)的正面沿其中轴线处设置纵向拉链(121);主仓(12)的正面的边缘处设置弧形的第一松紧带(122);主仓(12)的侧壁和底仓(13)同时包裹一圈第二松紧带(123);主仓(12)的背面设置通过纵向插扣(43)连接起来的主肩带(41)和副肩带(42);主肩带(41)上设置调节扣;调节扣内插有逃生装置(50)的收紧带(509);逃生装置(50)包括半球体形状的壳体(501);壳体(501)的上方开设安装紧固座(502)的通孔;紧固座(502)包括左右对称的连杆(503);连杆(503)的一端与风叶(504)的紧固环卡合在一起;壳体(501)的内壁通过多个弧形的单元板(505)支撑;多个所述单元板(505)的底部固定垫片(506);垫片(506)上开设多个扣环(507)安装用的圆孔;扣环(50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圆孔上,扣环(507)的另一端固定在环形板(508)上;环形板(508)上设置收紧带(50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战术携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顶仓(11)、主仓(12)和底仓(13);主仓(12)的侧壁设置第一束紧系统(21);主仓(12)和底仓(13)的连接处设置第二束紧系统(22);主仓(12)的正面沿其中轴线处设置纵向拉链(121);主仓(12)的正面的边缘处设置弧形的第一松紧带(122);主仓(12)的侧壁和底仓(13)同时包裹一圈第二松紧带(123);主仓(12)的背面设置通过纵向插扣(43)连接起来的主肩带(41)和副肩带(42);主肩带(41)上设置调节扣;调节扣内插有逃生装置(50)的收紧带(509);逃生装置(50)包括半球体形状的壳体(501);壳体(501)的上方开设安装紧固座(502)的通孔;紧固座(502)包括左右对称的连杆(503);连杆(503)的一端与风叶(504)的紧固环卡合在一起;壳体(501)的内壁通过多个弧形的单元板(505)支撑;多个所述单元板(505)的底部固定垫片(506);垫片(506)上开设多个扣环(507)安装用的圆孔;扣环(507)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圆孔上,扣环(507)的另一端固定在环形板(508)上;环形板(508)上设置收紧带(5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战术携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束紧系统(21)包括横向的第一公扣织带(211)和第一母扣织带(212);第一公扣织带(211)上设置第一公扣(213);第一母扣织带(212)上设置第一母扣(214);第一母扣(214)固定在所述主仓(12)的正面;第一公扣(213)调节所述第一公扣织带(211)的长度;第一公扣(213)上设置撑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战术携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束紧系统(22)包括纵向的第二公扣织带(221)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可周杰胡维成薛棫天薛人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人华警用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