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包括箱体,箱体通过合页连接密封门,其特征在于,在箱体内设有至少三层的盛水槽,盛水槽分层排列,并且盛水槽的两侧与箱体侧壁之间通过导轨连接,使得每个盛水槽能在箱体内抽进抽出,盛水槽的外侧设有拉手;每个所述盛水槽的拐角处均设有流水孔,流水孔的底部与导水管连接,在盛水槽靠近的流水孔的拐角处以及盛水槽的侧部顶面开设有压槽,使得压槽呈L型,导水管压在所述压槽内部,并且在压槽内间隔设置有将导水管固定的管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时刻将箱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保证种子成长的温度需要,同时,盛水槽内能为培养盒内的土质进行湿润,为种子成长提供水分。
A plant seed incubator for fore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
本技术涉及培养箱
,尤其涉及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
技术介绍
在林学的研究中,若对某一种子进行培养,来观察种子的成长情况,以及观察成活率等,现有的用于作物种子培养器械的存放装置,结构简单,不能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包括箱体,箱体通过合页连接密封门,在箱体内设有至少三层的盛水槽,盛水槽分层排列,并且盛水槽的两侧与箱体侧壁之间通过导轨连接,使得每个盛水槽能在箱体内抽进抽出,盛水槽的外侧设有拉手;每个所述盛水槽的拐角处均设有流水孔,流水孔的底部与导水管连接,在盛水槽靠近的流水孔的拐角处以及盛水槽的侧部顶面开设有压槽,使得压槽呈L型,导水管压在所述压槽内部,并且在压槽内间隔设置有将导水管固定的管卡;每个所述盛水槽的两侧顶面均安装有提手,每个所述盛水槽内壁两侧均设有固定在其内壁上的条形限位块,条形限位块下方的盛水槽用于盛水,在条形限位块上方的盛水槽内容置有四边形框架,四边形框架的大小与盛水槽内部大小匹配,当四边形框架位于盛水槽内时,其底部叠至在条形限位块上;在四边形框架内设有支撑板,支撑板表面开设有呈矩阵排列放置口,支撑板的边缘与四边形框架之间固定连接,在每个放置口内均设有培养盒,培养盒的侧面安装环形支撑片,环形支撑片坐落在所述支撑板上,在培养盒内均设有一根吸水棉线,吸水棉线贯穿伸至四边形框架的下方;箱体的内部顶面、以及盛水槽的下方均安装有多个条形的灯罩,灯罩内均设有日光灯,日光灯通过导线并联在一起;并且灯罩之间还设有呈S型弯曲的电热丝,电热丝固定在若干卡口内,卡口开设在支撑块的底部,所述支撑块沿着电热丝排列并且固定在箱体的内部顶面、以及盛水槽的下方,所述电热丝的一端通过导线串联温控器;箱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条形通风口,条形通风口位于盛水槽与盛水槽之间,并且条形通风口上均罩有C型板,C型板的边缘设有裙边,裙边与箱体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在C型板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口,安装口内均安装排风扇,排风扇通过导线并联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侧面安装有一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为三个,一个与温控器连接,一个与排风扇的连接线连接,另一个与日光灯的导线连接,实现对电热丝、排风扇、日光灯的分别控制。优选的,所述温控器安装在密封门内侧,所述温控器为可调温度的智能温控器。优选的,所述管卡包括连接座、两个弧形弹片,两个弧形弹片分别连接在连接座顶面两侧,所述导水管位于弧形弹片之间。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有益效果在于:该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能时刻将箱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保证种子成长的温度需要,同时,盛水槽内能为培养盒内的土质进行湿润,为种子成长提供水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的电阻丝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的盛水槽拐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的培养盒结构示意图。图中:箱体1、条形通风口2、盛水槽3、条形限位块4、密封门5、拉手6、流水孔7、提手8、支撑板9、放置口10、培养盒11、四边形框架12、导轨13、电热丝14、压槽15、导水管16、管卡17、灯罩18、日光灯19、裙边20、安装口21、排风扇22、C型板23、支撑块24、环形支撑片25、吸水棉线26、连接座27、卡口28、弧形弹片29、温控器30、控制开关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包括箱体1,箱体1通过合页连接密封门5,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内设有至少三层的盛水槽3,盛水槽3分层排列,并且盛水槽3的两侧与箱体1侧壁之间通过导轨13连接,使得每个盛水槽3能在箱体1内抽进抽出,盛水槽3的外侧设有拉手6,盛水槽3与盛水槽3上下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100cm之间,防止植物生长与上一个盛水槽3的底面发生出触碰。每个所述盛水槽3的拐角处均设有流水孔7,流水孔7的底部与导水管16连接,如图4所示,在盛水槽3靠近的流水孔7的拐角处以及盛水槽3的侧部顶面开设有压槽15,使得压槽15呈L型,导水管16压在所述压槽15内部,并且在压槽15内间隔设置有将导水管16固定的管卡17,当盛水槽3内注水时,由于导水管16的开口位于盛水槽3的顶部,所以盛水槽3内的水不会流出,当需要放水时,只需将导水管从管卡17上去下即可。所述管卡17包括连接座27、两个弧形弹片29,两个弧形弹片29分别连接在连接座27顶面两侧,所述导水管16位于弧形弹片29之间,连接座27、两个弧形弹片29为一体结构。每个所述盛水槽3的两侧顶面均安装有提手8,每个所述盛水槽3内壁两侧均设有固定在其内壁上的条形限位块4,条形限位块4下方的盛水槽3用于盛水,在条形限位块4上方的盛水槽3内容置有四边形框架12,四边形框架12的大小与盛水槽3内部大小匹配,当四边形框架12位于盛水槽3内时,其底部叠至在条形限位块4上。在四边形框架12内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表面开设有呈矩阵排列放置口10,支撑板9的边缘与四边形框架12之间固定连接,在每个放置口10内均设有培养盒11,培养盒11的侧面安装环形支撑片25,环形支撑片25坐落在所述支撑板9上,在培养盒11内均设有一根吸水棉线26,吸水棉线26贯穿伸至四边形框架12的下方,在实际的种子培养过程中,吸水棉线26位于盛水槽3底面的水中,吸水棉线26会将水分吸入其中,并且传入培养盒内,培养盒内用于放置培养种子的土质,所以土质会保持湿润。箱体1的内部顶面、以及盛水槽3的下方均安装有多个条形的灯罩18,灯罩18内均设有日光灯19,日光灯19通过导线并联在一起。日光灯19发出的人造光,可以为种子提供光照。并且灯罩18之间还设有呈S型弯曲的电热丝14,电热丝14固定在若干卡口28内,卡口28开设在支撑块24的底部,所述支撑块24沿着电热丝14排列并且固定在箱体1的内部顶面、以及盛水槽3的下方,所述电热丝14的一端通过导线串联温控器30,所述温控器30安装在密封门5内侧,所述温控器30为可调温度的智能温控器。当关门时,所述温控器30直接被关在箱体1的内部,时刻观测箱内的温度,并进行调节,保持恒温。箱体1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条形通风口2,条形通风口2位于盛水槽3与盛水槽3之间,并且条形通风口2上均罩有C型板23,C型板23的边缘设有裙边20,裙边20与箱体1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在C型板23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包括箱体(1),箱体(1)通过合页连接密封门(5),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内设有至少三层的盛水槽(3),盛水槽(3)分层排列,并且盛水槽(3)的两侧与箱体(1)侧壁之间通过导轨(13)连接,使得每个盛水槽(3)能在箱体(1)内抽进抽出,盛水槽(3)的外侧设有拉手(6);/n每个所述盛水槽(3)的拐角处均设有流水孔(7),流水孔(7)的底部与导水管(16)连接,在盛水槽(3)靠近的流水孔(7)的拐角处以及盛水槽(3)的侧部顶面开设有压槽(15),使得压槽(15)呈L型,导水管(16)压在所述压槽(15)内部,并且在压槽(15)内间隔设置有将导水管(16)固定的管卡(17);/n每个所述盛水槽(3)的两侧顶面均安装有提手(8),每个所述盛水槽(3)内壁两侧均设有固定在其内壁上的条形限位块(4),条形限位块(4)下方的盛水槽(3)用于盛水,在条形限位块(4)上方的盛水槽(3)内容置有四边形框架(12),四边形框架(12)的大小与盛水槽(3)内部大小匹配,当四边形框架(12)位于盛水槽(3)内时,其底部叠至在条形限位块(4)上;/n在四边形框架(12)内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表面开设有呈矩阵排列放置口(10),支撑板(9)的边缘与四边形框架(12)之间固定连接,在每个放置口(10)内均设有培养盒(11),培养盒(11)的侧面安装环形支撑片(25),环形支撑片(25)坐落在所述支撑板(9)上,在培养盒(11)内均设有一根吸水棉线(26),吸水棉线(26)贯穿伸至四边形框架(12)的下方;/n箱体(1)的内部顶面、以及盛水槽(3)的下方均安装有多个条形的灯罩(18),灯罩(18)内均设有日光灯(19),日光灯(19)通过导线并联在一起;/n并且灯罩(18)之间还设有呈S型弯曲的电热丝(14),电热丝(14)固定在若干卡口(28)内,卡口(28)开设在支撑块(24)的底部,所述支撑块(24)沿着电热丝(14)排列并且固定在箱体(1)的内部顶面、以及盛水槽(3)的下方,所述电热丝(14)的一端通过导线串联温控器(30);/n箱体(1)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三个条形通风口(2),条形通风口(2)位于盛水槽(3)与盛水槽(3)之间,并且条形通风口(2)上均罩有C型板(23),C型板(23)的边缘设有裙边(20),裙边(20)与箱体(1)的侧面通过螺栓连接,在C型板(23)的侧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口(21),安装口(21)内均安装排风扇(22),排风扇(22)通过导线并联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学用植物种子培养器,包括箱体(1),箱体(1)通过合页连接密封门(5),其特征在于,在箱体(1)内设有至少三层的盛水槽(3),盛水槽(3)分层排列,并且盛水槽(3)的两侧与箱体(1)侧壁之间通过导轨(13)连接,使得每个盛水槽(3)能在箱体(1)内抽进抽出,盛水槽(3)的外侧设有拉手(6);
每个所述盛水槽(3)的拐角处均设有流水孔(7),流水孔(7)的底部与导水管(16)连接,在盛水槽(3)靠近的流水孔(7)的拐角处以及盛水槽(3)的侧部顶面开设有压槽(15),使得压槽(15)呈L型,导水管(16)压在所述压槽(15)内部,并且在压槽(15)内间隔设置有将导水管(16)固定的管卡(17);
每个所述盛水槽(3)的两侧顶面均安装有提手(8),每个所述盛水槽(3)内壁两侧均设有固定在其内壁上的条形限位块(4),条形限位块(4)下方的盛水槽(3)用于盛水,在条形限位块(4)上方的盛水槽(3)内容置有四边形框架(12),四边形框架(12)的大小与盛水槽(3)内部大小匹配,当四边形框架(12)位于盛水槽(3)内时,其底部叠至在条形限位块(4)上;
在四边形框架(12)内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表面开设有呈矩阵排列放置口(10),支撑板(9)的边缘与四边形框架(12)之间固定连接,在每个放置口(10)内均设有培养盒(11),培养盒(11)的侧面安装环形支撑片(25),环形支撑片(25)坐落在所述支撑板(9)上,在培养盒(11)内均设有一根吸水棉线(26),吸水棉线(26)贯穿伸至四边形框架(12)的下方;
箱体(1)的内部顶面、以及盛水槽(3)的下方均安装有多个条形的灯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泰君,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