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备使用梯次间隔时间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备管理和运筹学领域,具体是一种装备使用梯次间隔时间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某些装备在全寿命周期内要经过多次使用和翻修,因此合理的确定装备使用梯次间隔时间,是确保装备有序使用,避免修理积压的重要前提。如航空公司的运输机队通常有数十架飞机,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类检修,而修理厂修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梯次控制,大量飞机同时达到大修期限,就会造成修理厂大修飞机积压,机队可用飞机数量不足,进而影响航空公司运营和效益。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进行梯次间隔时间计算。以航空装备为例,目前使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梯次使用图形法和计算法。如文献[1](张乾,王远达.考虑日历寿命的飞机梯次使用研究[J].飞机设计,2014,34(2):33-36)介绍了改进的图形法。但这一方法主要基于当前机队寿命进行梯次计算,没有考虑大修能力,因此仍可能出现大修积压问题。文献[2](王悦.浅谈航空公司发动机机队的梯次管理[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1,5:84-86)介绍了发动机梯次管理的一种方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备使用梯次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针对待修装备,输入装备总数,以及装备的寿命参数以及修理的相关参数;/n步骤二:统计在翻修周期内,至少还有一次大修寿命的装备数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30 CN 20191104762901.一种装备使用梯次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待修装备,输入装备总数,以及装备的寿命参数以及修理的相关参数;
步骤二:统计在翻修周期内,至少还有一次大修寿命的装备数量Nn;
步骤三:利用当前装备中剩余寿命最多的装备,计算翻修周期内待修装备的最大使用间隔;
TL.imax为当前装备中剩余寿命最多的装备对应的余寿值;
步骤四:根据修理能力和装备在位率两个约束条件,计算制约使用间隔;
nt为同时进厂修理的装备数量;TR为每台装备的修理需用时间;m为规定的最大翻修次数;p为因修理而不在位的装备比例;N为需要控制梯次的装备总体数量;n为同时在厂修理的装备数量;
步骤五:利用最大使用间隔和制约使用间隔,确定装备的使用梯次间隔时间范围;
具体如下:
当Tgx1≥Tgx2时,装备使用梯次间隔时间范围在[Tgx2,Tgx1]之间任意取值;
当Tgx1<Tgx2时,梯次间隔时间为每台装备的修理需用时间TR;
步骤六:从装备的梯次间隔时间范围内确定最优的梯次间隔时间值Tg*;
当Tgx1<Tgx2时,Tg*=TR;
当Tgx1≥Tgx2时,首先计算装备的余寿范数y,并选择余寿范数达到最小值时,对应的间隔时间为梯次间隔时间值x;
装备余寿范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y=nor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肖楚琬,刘克,张颖,于凤全,王鑫,唐小峰,苏析超,雷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