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磁悬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6182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43
本申请提供一种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转接环;转接环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环部、第二环部和环状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环部位于连接部的外周侧并连接在第一端面上,第二环部位于连接部的内周侧并连接在第二端面上,第一轴承套设在第一环部的内周,第二轴承套设在第二环部的外周;第一环部与第二环部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根据本申请的轴承组件,可以有效提高应急轴承极限转速和承载能力。

Bearing components and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with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磁悬浮系统
本申请属于磁悬浮
,具体涉及一种轴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磁悬浮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磁悬浮系统包括前应急轴承、前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电机定子、转子、后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前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后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后应急轴承。目前传统的应急轴承主要采用滚动轴承。但是,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磁悬浮轴承支撑下的转子往往工作在极高的转速下,此转速一般远高于传统应急轴承的极限转速,超高速工作下的应急轴承的保持架将受到巨大冲击,同时轴承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保持架的碎裂和轴承的烧毁;(2)高速旋转的转子跌落将会产生巨大的振动与冲击,可能直接导致应急轴承的损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应急轴承极限转速和承载能力的轴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磁悬浮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磁悬浮系统,有效提高应急轴承极限转速和承载能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接环,转接环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环部、第二环部和环状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环部位于连接部的外周侧并连接在第一端面上,第二环部位于连接部的内周侧并连接在第二端面上,第一轴承套设在第一环部的内周,第二轴承套设在第二环部的外周;第一环部与第二环部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优选地,第一轴承的内周壁位于第二环部内周壁的内周侧。优选地,第一轴承包括第一外套圈、第一内套圈以及第一滚动部,第一滚动部设置于第一外套圈和第一内套圈之间;和/或,第二轴承包括第二外套圈、第二内套圈和第二滚动部,第二滚动部设置于第二外套圈和第二内套圈之间。优选地,第二环部在轴向上的宽度为d1,第二内套圈的宽度为d2;d1≧d2;且第二环部覆盖第二内套圈的内表面。优选地,连接部上靠近第一轴承的表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向中心轴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部分与第一外套圈的端面相贴合,第二部分与第一内套圈的端面以及第一滚动部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和/或,连接部上靠近第二轴承的表面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向远离中心轴方向依次设置;第三部分与第二内套圈的端面相贴合,第四部分与第二外套圈的端面以及第二滚动部之间存在第二间隙。优选地,第一间隙为开设于第二部分上的第一凹槽;和/或,第二间隙为开设于第四部分上的第二凹槽。优选地,第一轴承包括成对设置的角接触轴承或者双列角接触轴承;和/或,第二轴承包括成对设置的角接触轴承或者双列角接触轴承。优选地,第一轴承为深沟球轴承;和/或,第二轴承为深沟球轴承。优选地,第一环部与第一轴承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和/或,第二环部与第二轴承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悬浮系统,包括轴承组件,轴承组件为上述的轴承组件。优选地,磁悬浮系统还包括前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电机定子、转子、后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前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和后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组件和第二轴承组件;第一轴承组件、前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电机定子、后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前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和后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以及第二轴承组件均设置于转子的外周侧,并沿着转子的轴向依次设置。优选地,转子包括转轴、前径向磁悬浮轴承转子、电机转子、后径向磁悬浮轴承转子和轴向转子;且转轴上套设有支撑套环;第一轴承组件设置于支撑套环的外周侧;且支持套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所述转轴周向设置;凸台与转轴的端部在周向上的位置相对应位置相对应;前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设置于前径向磁悬浮轴承转子的外周侧;电机定子设置于电机转子的外周侧;后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设置于后径向磁悬浮轴承转子的外周侧;轴向转子在轴向上位于前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和后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之间;在径向磁悬浮轴承工作时,前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与前径向磁悬浮轴承转子之间形成径向工作间隙为b,后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与后径向磁悬浮轴承转子之间形成径向工作间隙为b;第一轴承的内周壁与转轴之间形成径向保护间隙a;第二环部与转轴之间形成径向保护间隙c;a<c<b;在轴向磁悬浮轴承工作时,前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轴向转子、后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三者之间在轴向上形成工作间隙x;转轴、第一轴承组件的第一轴承和支撑套环三者之间在轴向上形成轴向保护间隙y;y<x。本申请提供的轴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磁悬浮系统,将轴承设计为双层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应急轴承极限转速和承载能力,避免磁悬浮轴承转子转速高于应急轴承极限转速并导致轴承损坏,提高应急轴承可靠性,还能提高应急轴承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提高应急轴承可靠性,且两个轴承轴向布置,可以有效的减小径向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转接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磁悬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转接环;31、第一环部;32、第二环部;33、连接部;331、第一间隙;332、第二间隙;4、转子;41、转子轴;42、前径向磁悬浮轴承转子;43、电机转子;44、后径向磁悬浮轴承转子;45、推力盘;46、支撑套环;51、前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52、后径向磁悬浮轴承定子;61、前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62、后轴向磁悬浮轴承定子。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1、第二轴承2和转接环;转接环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环部31、第二环部32和环状的连接部33,连接部33包括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环部31位于连接部33的外周侧并连接在第一端面上,第二环部32位于连接部33的内周侧并连接在第二端面上,第一轴承1套设在第一环部31的内周,第二轴承2套设在第二环部32的外周;第一环部31与第二环部32分别位于连接部33的两侧,将轴承设计为双层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应急轴承极限转速和承载能力,避免磁悬浮轴承转子转速高于应急轴承极限转速并导致轴承损坏,提高应急轴承可靠性,还能提高应急轴承承载能力和抗冲击能力,提高应急轴承可靠性,且两个轴承轴向布置,可以有效的减小径向尺寸。进一步地,连接部33为环形,连接部33设置于第一轴承1和第二轴承2之间,并且连接部33的外周侧与第一环部31连接,连接部33的内周侧与第二环部32连接,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应急轴承极限转速,并减小径向尺寸;同时作为二级径向保护,在内层轴承失效后仍可起到径向保护作用,避免因应急轴承损坏导致磁悬浮系统直接无法正常工作,提高应急轴承使用寿命,并且采用双层结构,转速和冲击力可分配到两个轴承中,相对于单个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轴承(1);/n第二轴承(2);/n转接环,所述转接环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环部(31)、第二环部(32)和环状的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包括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环部(31)位于所述连接部(33)的外周侧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环部(32)位于所述连接部(33)的内周侧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一轴承(1)套设在所述第一环部(31)的内周,所述第二轴承(2)套设在所述第二环部(32)的外周;所述第一环部(31)与所述第二环部(3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33)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轴承(1);
第二轴承(2);
转接环,所述转接环包括同心设置的第一环部(31)、第二环部(32)和环状的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包括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环部(31)位于所述连接部(33)的外周侧并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环部(32)位于所述连接部(33)的内周侧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一轴承(1)套设在所述第一环部(31)的内周,所述第二轴承(2)套设在所述第二环部(32)的外周;所述第一环部(31)与所述第二环部(32)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33)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1)的内周壁位于所述第二环部(21)内周壁的内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1)包括第一外套圈、第一内套圈以及第一滚动部,所述第一滚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套圈和第一内套圈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轴承(2)包括第二外套圈、第二内套圈和第二滚动部,所述第二滚动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套圈和第二内套圈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部(32)在轴向上的宽度为d1,所述第二内套圈的宽度为d2;d1≧d2;且所述第二环部(32)覆盖所述第二内套圈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3)上靠近第一轴承(1)的表面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向中心轴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外套圈的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内套圈的端面以及第一滚动部之间存在第一间隙(331);
和/或,所述连接部(33)上靠近第二轴承(2)的表面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向远离中心轴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内套圈的端面相贴合,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二外套圈的端面以及第二滚动部之间存在第二间隙(3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331)为开设于所述第二部分上的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间隙(332)为开设于所述第四部分上的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1)包括成对设置的角接触轴承或者双列角接触轴承;和/或,所述第二轴承(2)包括成对设置的角接触轴承或者双列角接触轴承。


8.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张小波张芳龚高张超邓明星王建辉吴瑞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