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一直是当今社会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因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果将其直接排放,不仅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污水管网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目前,我国乡镇市政基础设施落后,起点较低,资金短缺,无环保管理人员,导致以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受到一定阻碍。考虑到乡镇污水的现状,采用投资规模小、管理简单易行的生态型污水处理方式仍旧是首选技术,主要为氧化沟工艺、人工湿地技术、人工快渗技术及其他生物法的综合应用。但目前尚未见有采用自控气提式大循环处理污水结合人工湿地同时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专人值守,出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由自控气提式节能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和人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由自控气提式节能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16)组成,所述自控气提式节能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进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16);所述自控气提式节能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处理池,该处理池内部由来水方向至出水方向被隔离物分隔形成四个区域,依次为Ⅰ反应区(2)、Ⅱ反应区(5)、Ⅲ反应区和Ⅳ反应区(11),在Ⅰ反应区(2)、Ⅱ反应区(5)、Ⅲ反应区和Ⅳ反应区(11)中相邻两个区之间的隔离物上部设有将前一区的污水自流至后一区的通水孔(4),Ⅰ反应区(2)连接进水管(1),Ⅳ反应区(11)连接出水管(12)和排泥管(14);其特征在于:/n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由自控气提式节能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16)组成,所述自控气提式节能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进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16);所述自控气提式节能大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处理池,该处理池内部由来水方向至出水方向被隔离物分隔形成四个区域,依次为Ⅰ反应区(2)、Ⅱ反应区(5)、Ⅲ反应区和Ⅳ反应区(11),在Ⅰ反应区(2)、Ⅱ反应区(5)、Ⅲ反应区和Ⅳ反应区(11)中相邻两个区之间的隔离物上部设有将前一区的污水自流至后一区的通水孔(4),Ⅰ反应区(2)连接进水管(1),Ⅳ反应区(11)连接出水管(12)和排泥管(14);其特征在于:
所述Ⅰ反应区(2)和Ⅱ反应区(5)中均设有生物填料;
所述Ⅲ反应区被隔离物分隔形成气提区(7)、主反应区(9)和次反应区(8),所述气提区(7)与主反应区(9)通过一贯穿两者之间隔离物横向宽度的第一横向通道(20)连通,该第一横向通道(20)的顶端面与Ⅲ反应区的高度齐平;所述气提区(7)和次反应区(8)通过一贯穿两者之间隔离物横向宽度的第二横向通道(19)连通,该第二横向通道(19)的底端面与Ⅲ反应区的底端面重合;所述主反应区(9)和次反应区(8)通过一贯穿两者之间隔离物纵向高度的纵向通道(10)连通;所述主反应区(9)中设置有曝气管(21),气提区(7)中设置有气提管(15),所述Ⅱ反应区(5)和Ⅲ反应区之间的通水孔(4)设置于Ⅱ反应区(5)和气提区(7)之间的隔离物上部;
所述Ⅳ反应区(11)的底部呈倒锥台形,污泥沉降于Ⅳ反应区(11)的底部,在Ⅳ反应区(11)中设置有污泥管(6),所述污泥管(6)的一端伸入Ⅳ反应区(11)的底部,其另一端经三通分别导通至Ⅰ反应区(2)和Ⅱ反应区(5);在污泥管(6)连通至第Ⅰ反应区(2)和Ⅱ反应区(5)的管道路径上分别设置有控制进入第Ⅰ反应区(2)和Ⅱ反应区(5)流量的阀门;所述Ⅲ反应区和Ⅳ反应区(11)之间的通水孔(4)设置于Ⅲ反应区的次反应区(8)和Ⅳ反应区(11)之间的隔离物上部;在Ⅳ反应区(11)和Ⅲ反应区的次反应区(8)之间设置有贯穿两者之间的隔离物以实现两者连通的连通管(18);
所述曝气管(21)和气提管(15)的进气端均与供气设备(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填料为生物触媒(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气设备(13)为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16)包括相互串联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6)和潜流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德清,段钧元,严若瑾,温新颖,李武超,任恩伯,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