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技术

技术编号:2335695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其中点蜂缘蝽信息素包括:反‑2‑己烯基‑顺‑3‑己烯酸酯、反‑2‑己烯基‑反‑2‑己烯酸酯和肉豆蔻基异丁酸酯,按照0~10:0~50:0~10的质量比混合,即信息素引诱剂;其中分别将反‑2‑己烯酸、顺‑3‑己烯酸、异丁酰氯蒸馏提纯得到三种信息素组分。用溶剂稀释引诱剂后,将10~100μl稀释诱液加入缓释载体中,既得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诱芯与对应配套诱捕器同时使用,在田间实现对点蜂缘蝽的监测与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引诱点蜂缘蝽成虫,诱集效果显著,对点蜂缘蝽的监测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害虫防治
,更具体涉及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介绍
点蜂缘蝽RiptortuspedestrisFabricius(又名白条蜂缘蝽、豆缘蝽象)半翅目、缘蝽科,主要危害水稻、棉花、桑和大豆等重要粮食、经济作物。点蜂缘蝽主要以吸食茎、叶、花、荚汁液的方式为害大豆,同时可以传播病毒和其他病害,轻则霉腐粒增加,重则植株卷曲生长发育不良,籽粒不饱满,有荚无粒,习称“症青”。由于人们对点蜂缘蝽认识不足,疏于防治,点蜂缘蝽危害严重地区,其在大豆作物上的虫害发生率已接近九成以上,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品质下降。点蜂缘蝽为卵生害虫,成虫迁飞性强,适应能力强,一年可发生2-3代。成虫有翅飞行行动敏捷,不易捕捉,形状与马蜂相似,采用化学杀虫剂来控制点蜂缘蝽的为害效果不理想。由于防治上的困难,因此需要开发信息素引诱剂有效控制点蜂缘蝽的为害。目前国内对点蜂缘蝽信息素诱捕研究较少,本专利选择点蜂缘蝽具有引诱作用物质作为信息素,通过对成虫的强烈吸引,填补了点蜂缘蝽信息素研究的空白,成功实现对点蜂缘蝽的绿色监测与防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点蜂缘蝽的诱捕效率,降低点蜂缘蝽的危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点蜂缘蝽信息素成分为反-2-己烯基-顺-3-己烯酸酯、反-2-己烯基-反-2-己烯酸酯和肉豆蔻基异丁酸酯;其中,分别将反-2-己烯酸、顺-3-己烯酸、异丁酰氯蒸馏提纯得到三种信息素组分;进一步地,由以上三种组分共同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点蜂缘蝽信息素。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点蜂缘蝽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包括:信息素的三种组分反-2-己烯基-顺-3-己烯酸酯、反-2-己烯基-反-2-己烯酸酯、肉豆蔻基异丁酸酯和助剂;优选地,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中三种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0:0~50:0~10;优选地,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中三种有效成分总含量在1~50mg;进一步地,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中助剂包含正庚烷、正己烷、硅油、植物源、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是将10~100μl稀释引诱剂加入缓释载体中得到;进一步地,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的缓释载体包括聚乙烯缓释袋、缓释瓶;聚氯乙烯缓释袋、缓释瓶;聚乙烯醋酸乙酯缓释球;橡胶塞等;优选地,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的缓释载体中聚乙烯缓释袋厚度为0.1mm~0.2mm、缓释瓶厚度为0.3mm~0.4mm;优选地,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的缓释载体中聚氯乙烯缓释袋厚度为0.2mm~0.3mm、缓释瓶厚度为0.3mm~0.4mm;优选地,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的缓释载体中聚乙烯醋酸乙酯缓释球直径为4mm~5mm;优选地,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的缓释载体中橡胶塞长度为14±2m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的应用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的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与配套诱捕器同时使用,实现点蜂缘蝽的引诱;优选地,点蜂缘蝽配套诱捕器为粘胶类诱捕器、捕集类诱捕器、水盆诱捕器等;进一步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与配套诱捕器使用包括以下步骤:1、诱芯的制备:按照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制成诱芯;2、诱芯的使用:与粘胶类诱捕器、捕集类诱捕器、水盆诱捕器等配套使用,将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放入诱捕器的诱芯固定位置;3、诱捕器的使用与监测:将配套诱捕器固定在高于作物顶部10~20cm向阳面,每亩悬挂1~3套;定期调查一次诱捕器的引诱情况,并将诱捕到的虫体清除掉,监测得到点蜂缘蝽发生高峰,从而指导防治,降低点蜂缘蝽虫口密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三种有效成分所用原料易得,化学物质稳定,纯度很高,制备的信息素引诱剂诱芯对点蜂缘蝽成虫引诱效果显著;具有高效、无污染、不杀伤天敌等优点,是目前防治点蜂缘蝽最有效的生物手段之一,将该诱芯与配套诱捕器使用,操作简便,能实现对点蜂缘蝽的监测与防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江苏徐州大豆田点蜂缘蝽诱芯筛选试验1.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配方:组分1:聚氯乙烯缓释瓶,三种有效组分按照0~10:0~50:0~10的质量比混合,信息素总含量在1~30mg;组分2:聚氯乙烯缓释瓶,三种有效组分按照0~10:0~50:0~10的质量比混合,信息素总含量在1~60mg;组分3:聚氯乙烯缓释瓶,三种有效组分按照0~10:0~50:0~10的质量比混合,信息素总含量在1~100mg;组分4:聚乙烯缓释袋,三种有效组分按照0~10:0~50:0~10的质量比混合,信息素总含量在1~50mg;按照组分1~4分别编号为诱芯1、诱芯2、诱芯3、诱芯4,并设置不加诱芯的对照组CK;2.诱捕器的布置:诱捕器优选粘胶类诱捕器;将各诱芯放至诱捕器诱芯固定处,安装完成点蜂缘蝽诱捕装置;并将诱捕器固定在距作物顶部10~20cm向阳面,诱捕器悬挂密度为1套/亩;定期调查一次诱捕器的引诱情况,并将诱捕到的虫体清除掉,监测得到点蜂缘蝽发生高峰,从而指导防治,降低点蜂缘蝽虫口密度。本试验时间为2019年8月15日至9月25日,每天调查一次,每组诱芯记为1个处理,共5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诱捕器诱捕虫量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几种不同比例的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诱芯均能诱到点蜂缘蝽成虫,不同诱芯诱捕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应用中根据不同目的选取效果适合的配方。表1点蜂缘蝽诱芯各处理诱虫量统计表实施例2安徽当涂大豆田点蜂缘蝽诱芯筛选试验1.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配方:组分1:聚乙烯缓释袋,三种有效组分按照0~10:0~50:0~10的质量比混合,信息素总含量在1~60mg;组分2:聚氯乙烯缓释瓶,三种有效组分按照0~10:0~50:0~10的质量比混合,信息素总含量在1~30mg;组分3:聚氯乙烯缓释瓶,三种有效组分按照0~10:0~50:0~10的质量比混合,信息素总含量在1~60mg;组分4:聚氯乙烯缓释瓶,三种有效组分按照0~10:0~50:0~10的质量比混合,信息素总含量在1~100mg;按照组分1~4分别编号为诱芯1、诱芯2、诱芯3、诱芯4,并设置不加诱芯的对照组CK;2.诱捕器的布置:诱捕器选择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用桶型诱捕器;将各诱芯放至诱捕器诱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包含了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主要成分、引诱剂及诱芯的制备以及应用技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包含了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主要成分、引诱剂及诱芯的制备以及应用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主要成分包含反-2-己烯基-顺-3-己烯酸酯、反-2-己烯基-反-2-己烯酸酯和肉豆蔻基异丁酸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包括反-2-己烯基-顺-3-己烯酸酯、反-2-己烯基-反-2-己烯酸酯、肉豆蔻基异丁酸酯和助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中反-2-己烯基-顺-3-己烯酸酯、反-2-己烯基-反-2-己烯酸酯、肉豆蔻基异丁酸酯质量比为0~10:0~50:0~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点蜂缘蝽信息素及其引诱剂诱芯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蜂缘蝽信息素引诱剂中助剂包含正庚烷、正己烷、硅油、植物源、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菊花王亚楠张海燕师毅张奇马启超李拥虎包亚君钱海涛王振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凌翔林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