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稻茎尖的超低温保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5694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疣粒野生稻带根幼芽超低温保存及再生植株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疣粒野生稻带根幼芽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属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领域,超低温保存及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破休眠处理及胚性愈伤诱导;2.丛生芽的诱导;3.丛生芽的生根培养;4.带根幼芽的预培养;5.带根幼芽的包埋;6.带幼根芽的装载及玻璃化的处理;7.冷冻及解冻洗涤;8.恢复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提出对疣粒野生稻带根幼芽成功进行超低温保存,保存后野生稻恢复生长状况良好。对野生稻及禾本科植物的超低温保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A cryopreservation method for the tip of wild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稻茎尖的超低温保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疣粒野生稻的保存方法,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疣粒野生稻带根幼芽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属植物细胞工程

技术介绍
疣粒野生稻是原产中国的3种野生稻之一,是水稻育种和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当前迅速恶化的环境和不利的气候条件及人类现代急速扩张的经济活动导致了野生稻生境丧失及恶化、栖息地急剧减少;此外野生稻又具有柱头外露、异交结实率较高、种子休眠性强、落粒性强、发芽率低的生物学特性。这些因素使疣粒野生稻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对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刻不容缓。目前,对疣粒野生稻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即以种子保存的种质厍、以种茎保存的种质圃)。植物组织与细胞的培养为植物的种质保存开辟了新的途径。组织培养物能迅速大量繁殖,再生植株可保持原有的遗传特性。而超低温保存(-196℃)下,植物的生物化学活性近乎停止,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和遗传变化能够控制在最低限度内,避免了田间保存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而导致种质变异或毁灭,以及组织培养保存中因多次继代引起遗传性状变异或污染的危险,被认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疣粒野生稻带根幼芽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 种子破休眠处理及胚性愈伤体系建立:种子常规消毒后,用含5-10%PEG,200-500 mg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疣粒野生稻带根幼芽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种子破休眠处理及胚性愈伤体系建立:种子常规消毒后,用含5-10%PEG,200-500mgL-1GA3的MS液体培养基浸种1-3天,接种含6-BA0.5-1mgL-1,2,4-D0.5-2mgL-1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每10-20天继代1次;
步骤二.丛生芽诱导:取继代20天的胚性愈伤块,放入含6-BA0.5-2mgL-1,NAA0.1-0.5mgL-1的MS培养基中,约10-15天诱导出含2-3mm丛生芽的愈伤组织;
步骤三.丛生芽生根培养:取2-3mm的丛生芽,切除基盘愈伤组织,逐个芽接种到含NAA0.1-0.5mgL-1的MS培养基中,约3-5天诱导出1-2mm的新根;
步骤四.带根幼芽预培养:将带根部的芽整个转入含蔗糖0.3molL-1培养基上培养1-3天后,转入0.7molL-1及ABA0.5-5mgL-1的培养基上预培养1-3天;
步骤五.带根幼芽包埋:解剖镜下将芽的上部切除至2-3mm,保留根部,在2-4%的无钙离子海藻酸钠溶液中轻蘸,整齐放在5mm×20mm金属网状装载条上,每条装载条上5-10个芽,将装载条浸入含有0.1-0.3%氯化钙、0.4molL-1蔗糖及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田阿新祥李天菲聂元元韩静董超周莉腾小英杨华刘鸿艳龙萍罗利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