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679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包括管道主体,管道主体的管段上设有一级过滤部和二级过滤部,一级过滤部用于对管道主体内输送介质进行初级过滤,二级过滤部用于对初级过滤后的输送介质进行再过滤,一级过滤部靠近管道主体的来流方向位置,其中,一级过滤部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上,包括过滤室一和回收室一,过滤室一内设有相互隔开的过滤腔和输出腔,回收室一通过输送管一连接在过滤腔上,用于回收过滤腔内的泥沙;过滤腔和输出腔之间通过滤网隔开;二级过滤部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上,包括过滤室二,过滤室二内设有再过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功能性强,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可广泛应用于水利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在水利灌溉中的水质输送管道多为单一性的结构,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直接将其连接在水质的输送设备上即可,从而实现对农田、水田等的灌溉。但是,直接使用管道来输送介质不可避免会携带一定的泥沙,对农田或者水田中的农作物造成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功能性强、加工过程简单的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包括管道主体,所述管道主体的管段上设有一级过滤部和二级过滤部,所述一级过滤部用于对管道主体内输送介质进行初级过滤,所述二级过滤部用于对初级过滤后的输送介质进行再过滤,所述一级过滤部靠近管道主体的来流方向位置,其中,所述一级过滤部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上,包括过滤室一和回收室一,所述过滤室一内设有相互隔开的过滤腔和输出腔,所述回收室一通过输送管一连接在过滤腔上,用于回收过滤腔内的泥沙;所述过滤腔和输出腔之间通过滤网隔开;所述二级过滤部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上,包括过滤室二,所述过滤室二内设有再过滤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室一设为上部带有密封盖的六面体结构,且所述过滤室一上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设有塞子一。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室一设为上部带有开口的圆筒形,在所述回收室一的侧部还设有放流口,所述放流口上设有塞子二。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腔和输出腔之间的滤网卡接在过滤室一内,所述过滤室一内且位于下端面位置设有与滤网卡接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室二内的再过滤装置设为管路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室一、过滤室二以及管道主体上均设有连接法兰。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过滤部的入口和二级过滤部的出口均设有流量调节阀。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设置了一级过滤部和二级过滤部,从而实现了对水中杂质的重复过滤,进而提高了河流水的利用率;(2)在一级过滤部中设置了回收装置,从而实现了对过滤出来的泥沙的回收,进而将回收后的泥沙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再次利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包括管道主体1,管道主体1的管段上设有一级过滤部2和二级过滤部3,一级过滤部2用于对管道主体1内输送介质进行初级过滤,二级过滤部3用于对初级过滤后的输送介质进行再过滤,一级过滤部2靠近管道主体1的来流方向位置,其中,一级过滤部2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1上,包括过滤室一21和回收室一22,过滤室一21内设有相互隔开的过滤腔211和输出腔212,回收室一22通过输送管一23连接在过滤腔211上,用于回收过滤腔211内的泥沙;过滤腔211和输出腔212之间通过滤网4隔开;二级过滤部3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1上,包括过滤室二31,过滤室二31内设有再过滤装置32。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水利管道上设置了一系列的过滤部件,从而对灌溉以及一起用途的水质进行一定程度的过滤,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使用水。而且,在现有技术中,特别是位于河流沿岸的人群,在利用河流水进行灌溉等操作时,则需要将水质进行一定的处理,包括滤除水中的泥沙等对农作物有害的物质。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带有过滤装置的水利管道只能对泥沙进行过滤,但是却不能实现对泥沙的回收利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本专利技术加装了回收装置以及精细过滤,不但能实现对资源的二次利用,而且能够扩大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范围。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一级过滤部2和二级过滤部3安装在管道主体1上,将管道主体1两端连接在使用位置,当有水流经过管道主体1中时,先通过一级过滤部2中的过滤室一21实现对输送水的初级过滤,具体为:水流通过过滤腔211实现过滤,过滤下来的泥沙通过输送管一23进入回收室一22,过滤后的水流通过输出腔212流出,而后沿着管道主体1进入到二级过滤部3中进行再过滤,具体为,水流进入到过滤室二31中,通过其内部的再过滤装置32实现精细化过滤。过滤室一21设为上部带有密封盖的六面体结构,且过滤室一21上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上设有塞子一。为了防止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出现堵塞问题,或者泥沙从密封盖附近溢出的问题,在过滤室一21的侧部且靠近底端位置设置了溢流口,具体可为正方形、圆形等规则的形状,并在溢流口处设置堵塞用塞子一,从而在出现上述情况时通过拔下塞子来释放过滤室一21内不能及时输送到回收室一22内的泥沙,保证本专利技术的正常运行。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延伸,可将密封盖卡接在六面体过滤室一21的开口处,且为了实现方便打开过滤室一21的目的,可在密封盖上端设置一个把手,从而方便提拉。回收室一22设为上部带有开口的圆筒形,在回收室一22的侧部还设有放流口22a,放流口22a上设有塞子二。由于回收过来的泥沙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为了方便回收湿度较低的泥沙,因此在回收室一22的侧部且靠近其底端位置设置了放流口22a,具体为圆形通孔,从而在回收一段时间之后进行一定时间的放水处理,具体为,拔下塞子二,使得泥沙中附带的水分通过放流口22a排出。回收室一22内的泥沙能够实现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方面,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作为本专利技术中此结构的延伸,在放流口22a位置设置孔径小于泥沙的柔性滤网,从而防止在放出水分的过程中使得一部分泥沙泄露出去,造成资源浪费。过滤腔211和输出腔212之间的滤网4卡接在过滤室一21内,过滤室一21内且位于下端面位置设有与滤网4卡接的卡槽。具体地,卡槽位于过滤室一21内部,并位于下端面位置,在装配时,直接将滤网4卡接在卡槽内即可,卡槽可设置为U型结构;为了防止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水流的冲击造成滤网倾斜,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在滤网4的上端设置插接杆,插接杆穿过滤网4之后穿设在过滤室一21的侧壁上。滤网4的作用是将随着水流进入到管道主体1内的泥沙等粒径大于滤网4孔径的杂质阻隔在过滤腔211内,过滤后的水流通过输出腔212流出,并经由管道主体1流入到二级过滤部3中。过滤室二31内的再过滤装置32设为管路过滤器。过滤室一21、过滤室二31以及管道主体1上均设有连接法兰5。通过连接法兰5以及螺栓可以实现三者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且操作较为方便。一级过滤部2的入口和二级过滤部3的出口均设有流量调节阀6。通过设置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手动流量调节阀6可以实现对管道主体1内水流流量的调节。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包括管道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的管段上设有一级过滤部和二级过滤部,所述一级过滤部用于对管道主体内输送介质进行初级过滤,所述二级过滤部用于对初级过滤后的输送介质进行再过滤,所述一级过滤部靠近管道主体的来流方向位置,其中,/n所述一级过滤部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上,包括过滤室一和回收室一,所述过滤室一内设有相互隔开的过滤腔和输出腔,所述回收室一通过输送管一连接在过滤腔上,用于回收过滤腔内的泥沙;所述过滤腔和输出腔之间通过滤网隔开;/n所述二级过滤部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上,包括过滤室二,所述过滤室二内设有再过滤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包括管道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主体的管段上设有一级过滤部和二级过滤部,所述一级过滤部用于对管道主体内输送介质进行初级过滤,所述二级过滤部用于对初级过滤后的输送介质进行再过滤,所述一级过滤部靠近管道主体的来流方向位置,其中,
所述一级过滤部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上,包括过滤室一和回收室一,所述过滤室一内设有相互隔开的过滤腔和输出腔,所述回收室一通过输送管一连接在过滤腔上,用于回收过滤腔内的泥沙;所述过滤腔和输出腔之间通过滤网隔开;
所述二级过滤部可拆卸式设置在管道主体上,包括过滤室二,所述过滤室二内设有再过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灌溉用输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室一设为上部带有密封盖的六面体结构,且所述过滤室一上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设有塞子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小连郑维善陈忠杨善程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两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