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真专利>正文

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567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通过小麦或燕麦与苜蓿的保护性套种,能防止春季风沙大将浅播的苜蓿种子吹走,有利于苜蓿早播扎根保墒,促进生长,有利于苜蓿幼苗的生长;其次,根据风沙区苜蓿需水规律,建立了科学灌溉技术模式,解决了无效蒸发和无效灌溉问题,实现节约用水30%以上;另外,通过测定土壤的元素,建立风沙区苜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施肥系统,解决了过量施肥和养分损失严重的问题,实现节约用肥30%以上,增产10%~20%,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收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最后,本方法中确定了苜蓿的收割期,提高苜蓿的品质,使其蛋白质含量到达最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种植方法
,具体为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苜蓿是奶牛等草食动物的重要优质饲草,被誉为“牧草之王”,其根系强大,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牧草,一次种植可多年利用。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草产业,发展草业是促进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陕北榆林是国家草产业战略布局区,是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半干旱农牧交错过渡带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北榆林沙区,地域辽阔,地势平缓,具有良好的苜蓿生长条件,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种植,进行商业化生产。在陕北沙地种植苜蓿能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实现种草养殖增收,产业扶贫增效,防风固沙增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目前陕北风沙区种植苜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风沙区土壤沙性较重,保水、保肥、保温性能皆较差,春季土地风蚀严重,出苗率、越冬率难以保证。2、灌水缺乏科学依据,我国北方淡水资源紧张,如何将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当地苜蓿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3、施肥缺乏科学依据,养分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增加。4、因收割时期不确定而影响到苜蓿的品质,进而影响到苜蓿的安全越冬和第二年的返青。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实现陕北风沙区种植苜蓿优质高产,成为本区域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风沙区种植苜蓿产量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有效的提高了风沙区苜蓿的亩产量。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种植区内套种保护作物和苜蓿,并使每行苜蓿与每行保护作物互成夹角;S2、根据若干年的降雨量平均值,确定种植区的灌溉水量,根据灌溉水量对种植区分别在播种前、刈割期、入冬前和冬季至返青前进行灌溉;S3、测定种植区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包括磷、钾和微量元素含量,根据元素含量进行对种植区进行施肥;S4、对种植区的苜蓿每年进行4次刈割,刈割时期为苜蓿初花期后的1-3天。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保护作物为小麦或者燕麦;在种植区预先播一茬小麦或者燕麦,待小麦或者燕麦在出苗后至拔节前,再在种植区播种苜蓿。优选的,所述每行保护作物与每行苜蓿的夹角为45°。优选的,所述苜蓿的行距为8cm,所述保护作物的行距为12-15cm。优选的,在步骤S1种植保护作物和目前之前,对种植区的土地进行整平和土壤改良。优选的,所述土壤改良的方法为,测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当有机质含量为1.5%~2.0%,施有机肥0~15t/hm2;当有机质含量1.0%~1.5%,施有机肥15~30t/hm2;有机质含量1.0%以下,施有机肥30~75t/hm2。优选的,步骤S2中的灌溉方法如下:播种前灌溉,灌水深度为5~30cm,灌水量为80~300m3/hm2,灌水周期为1~3.5天;刈割期灌溉,灌水深度为30cm以上,灌水量为300m3/hm2;入冬前灌溉,灌水总量为700~1000m3/hm2,分两次灌溉,首先灌溉600~900m3/hm2,待水封冻后再灌溉100m3/hm2。优选的,步骤S3中,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小于0.15mg/kg,则施磷肥量大于54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0.15~0.3mg/kg,则施磷肥量为486±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0.3~0.5mg/kg,则施磷肥量为432±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0.5~1mg/kg,则施磷肥量为378±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1~1.7mg/kg,则施磷肥量为324±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1.7~3.2mg/kg,则施磷肥量为270±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3.2~6.0mg/kg,则施磷肥量为216±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6.0~12mg/kg,则施磷肥量为162±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12~22mg/kg,则施磷肥量为108±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22~40mg/kg,则施磷肥量为54±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大于40mg/kg,则种植区不施磷肥。优选的,步骤S3中,当土壤中有效钾含量小于12mg/kg,则施钾量大于540kg/hm2;当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为12~24mg/kg,则施钾肥量为432±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为24~49mg/kg,则施钾肥量为324±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为49~100mg/kg,则施钾肥量为216±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为100~205mg/kg,则施钾肥量为108±10kg/hm2;当土壤中有效钾含量大于205mg/kg,则种植区不施钾肥。优选的,步骤S3中磷肥和钾肥每年施3次,分别在播种苜蓿前、苜蓿第2茬再生初期以及第4茬再生初期施肥一次;微量元素肥料在苜蓿的播种前进行施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通过小麦或燕麦与苜蓿的保护性套种,能防止春季风沙大将浅播的苜蓿种子吹走,有利于苜蓿早播扎根保墒,促进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提前苜蓿的播种期近一个月,有利于当年扎根,确保了安全越冬;燕麦的遮阴效果有效减少了田地间土壞水分蒸发量,有利于苜蓿幼苗的生长。小麦或者燕麦收割时,采取高茬收割,既保证了小麦或者燕麦的收割,又能使苜蓿正常生长,增加了收人,弥补了苜蓿种植当年收人低的不足;其次,根据风沙区苜蓿需水规律,建立了科学灌溉技术模式,解决了无效蒸发和无效灌溉问题,实现节约用水30%以上。另外,通过测定土壤的元素,建立风沙区苜蓿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施肥系统,解决了过量施肥和养分损失严重的问题,实现节约用肥30%以上,增产10%~20%。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收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效果。最后,本方法中确定了苜蓿的收割期,提高苜蓿的品质,使其蛋白质含量到达最大。进一步,合理密植在保证苜蓿正常生长的同时,增大单位面积产量,降低茎叶比,提高苜蓿干草品质,有效防控杂草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保护作物和苜蓿套种的分布图。图中:1、保护作物;2、苜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以榆林地区为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苜蓿的种植品种。具体为,选用国内北方抗逆性较强的苜蓿品种,国外抗寒指数1~1.5级或秋眠级1~3级的苜蓿品种。优选为,中苜三号、甘农三号或WL323。步骤2,对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种植区内套种保护作物和苜蓿,并使每行苜蓿与每行保护作物互成夹角;/nS2、根据若干年的降雨量平均值,确定种植区的灌溉水量,根据灌溉水量对种植区分别在播种前、刈割期、入冬前和冬季至返青前进行灌溉;/nS3、测定种植区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包括磷、钾和微量元素含量,根据元素含量进行对种植区进行施肥;/nS4、对种植区的苜蓿每年进行4次刈割,刈割时期为苜蓿初花期后的1-3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种植区内套种保护作物和苜蓿,并使每行苜蓿与每行保护作物互成夹角;
S2、根据若干年的降雨量平均值,确定种植区的灌溉水量,根据灌溉水量对种植区分别在播种前、刈割期、入冬前和冬季至返青前进行灌溉;
S3、测定种植区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包括磷、钾和微量元素含量,根据元素含量进行对种植区进行施肥;
S4、对种植区的苜蓿每年进行4次刈割,刈割时期为苜蓿初花期后的1-3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保护作物为小麦或者燕麦;
在种植区预先播一茬小麦或者燕麦,待小麦或者燕麦在出苗后至拔节前,再在种植区播种苜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行保护作物与每行苜蓿的夹角为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苜蓿的行距为8cm,所述保护作物的行距为12-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种植保护作物和目前之前,对种植区的土地进行整平和土壤改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的方法为,测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当有机质含量为1.5%~2.0%,施有机肥0~15t/hm2;当有机质含量1.0%~1.5%,施有机肥15~30t/hm2;有机质含量1.0%以下,施有机肥30~75t/h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沙区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灌溉方法如下:
播种前灌溉,灌水深度为5~30cm,灌水量为80~300m3/hm2,灌水周期为1~3.5天;
刈割期灌溉,灌水深度为30cm以上,灌水量为300m3/hm2;
入冬前灌溉,灌水总量为700~1000m3/hm2,分两次灌溉,首先灌溉600~900m3/hm2,待水封冻后再灌溉1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真任榆田孙洪仁张蓉
申请(专利权)人:陈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