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及卫星信号接收设备
本技术属于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及卫星信号接收设备。
技术介绍
微波变频电路是卫星信号接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可以将Ku波段(10.7GHz~12.75GHz)卫星传送下来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再与其中的本振频率混频后输出卫星接收机所需要的中频信号(950MHz~2150MHz)。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及卫星发射数量的日益增多,各卫星的相邻的角度也越来越接近,需要接收相邻角度较为靠近的两个卫星或多个卫星的全频段卫星信号,然而传统的微波变频电路所处理的卫星信号均为单个卫星接收的全频段卫星信号,不能满足用户最大限度的接收两个卫星或多个卫星的卫星信号需求。综上所述,目前的微波变频电路存在无法对两个卫星或两个卫星以上的卫星信号进行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及卫星信号接收设备,旨在目前的微波变频电路存在无法对两个卫星或两个卫星以上的卫星信号进行处理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电路,所述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混频输出模块、信号切换模块以及电源切换模块;/n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分别与所述滤波模块和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所述混频输出模块与滤波模块连接,所述信号切换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电源切换模块与所述混频输出模块连接;/n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包括第一射频放大单元和第二射频放大单元,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和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单元独立工作,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卫星的第一卫星信号,并对接收的第一卫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处理,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卫星的第二卫星信号,并对接收的第二卫星信号进行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射频放大模块、滤波模块、混频输出模块、信号切换模块以及电源切换模块;
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分别与所述滤波模块和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所述混频输出模块与滤波模块连接,所述信号切换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电源切换模块与所述混频输出模块连接;
所述射频放大模块包括第一射频放大单元和第二射频放大单元,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和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单元独立工作,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卫星的第一卫星信号,并对接收的第一卫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处理,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卫星的第二卫星信号,并对接收的第二卫星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处理;
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射频放大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所述混频输出模块用于产生本振频率,并将滤波模块输出的信号与所述本振频率进行混频;
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为所述混频输出模块和所述信号切换模块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信号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机的输出电压选择接收卫星信号的射频放大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切换模块包括第一信号切换单元和第二信号切换单元;
所述第一信号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和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切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和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包括第一放大单元、第二放大单元及第一耦合单元;
所述第一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二放大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一耦合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单元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射频放大单元包括第三放大单元、第四放大单元及第二耦合单元;
所述第三放大单元与所述第四放大单元连接,所述第四放大单元与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耦合单元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频输出模块包括起振单元、混频单元以及输出单元;
所述起振单元与所述混频单元连接,所述混频单元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所述混频单元与所述输出单元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包括电源输出单元以及开关控制单元;
所述电源输出单元与所述混频输出模块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源输出单元连接,所述开关控制单元与所述信号切换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镜像抑制带通滤波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频放大单元包括第一天线、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二天线、第二场效应管、第三电阻、第五电容、第四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三场效应管、第五电阻、第九电容、第六电阻、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以及第十二电容;
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二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宏平,项俊晖,刘俊杰,詹宇昕,潘雄广,
申请(专利权)人: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