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储充一体化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控制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能源管理
技术介绍
控制系统作为整个系统或者整个设备的控制和管理核心,关系到整个设备的运行,因此,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设备的运行,如何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供电电源,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控制系统,该光储充一体化控制系统采用多种电源为控制单元的供电的方案,实现对控制单元的组合供电,供电的可靠性高,避免发生因为供电故障而导致控制单元失效的情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板和控制板,所述电源板用于给控制板供电,所述控制板用于进行AD采样,并根据采样的数据,进行PWM输出和开关量输出,用于控制光储充一体模块;所述光储充一体模块包括一端连接到电网A相、B相、C相的A线、B线、C线、断路器、直流正极端、直流负极端、储能电池和太阳能板,所述断路器分别串联于A线、B线、C线上,所述储能电池和太阳能板分别并联于直流正极端和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板(18)和控制板(19),所述电源板(18)用于给控制板(19)供电,所述控制板(19)用于进行AD采样,并根据采样的数据,进行PWM输出和开关量输出,用于控制光储充一体模块;/n所述光储充一体模块包括一端连接到电网A相、B相、C相的A线(1)、B线(2)、C线(3)、断路器(4)、直流正极端(5)、直流负极端(6)、储能电池(71)和太阳能板(72),所述断路器(4)分别串联于A线(1)、B线(2)、C线(3)上,所述储能电池(71)和太阳能板(72)分别并联于直流正极端(5)和直流负极端(6)之间;/n所述直流正极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储充一体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板(18)和控制板(19),所述电源板(18)用于给控制板(19)供电,所述控制板(19)用于进行AD采样,并根据采样的数据,进行PWM输出和开关量输出,用于控制光储充一体模块;
所述光储充一体模块包括一端连接到电网A相、B相、C相的A线(1)、B线(2)、C线(3)、断路器(4)、直流正极端(5)、直流负极端(6)、储能电池(71)和太阳能板(72),所述断路器(4)分别串联于A线(1)、B线(2)、C线(3)上,所述储能电池(71)和太阳能板(72)分别并联于直流正极端(5)和直流负极端(6)之间;
所述直流正极端(5)与储能电池(71)或太阳能板(72)的正极端之间串联有一电阻R,此电阻R上并联有一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储能电池(71)、太阳能板(72)的正极端之间分别连接有一直流接触器,所述直流负极端(6)与储能电池(71)、太阳能板(72)的负极端之间分别连接有一直流接触器,所述A线(1)的另一端与直流正极端(5)之间连接有一第一功率单元(8),此A线(1)的另一端与直流负极端(6)之间连接有一第二功率单元(9),所述B线(2)的另一端与直流正极端(5)之间连接有一第三功率单元(10),此B线(2)的另一端与直流负极端(6)之间连接有一第四功率单元(11),所述C线(3)的另一端与直流正极端(5)之间连接有一第五功率单元(12),此C线(3)的另一端与直流负极端(6)之间连接有一第六功率单元(13);
所述A线(1)、B线(2)、C线(3)上还分别串联有一电抗器(14),所述直流正极端(5)和直流负极端(6)之间串联有至少两个电容(15),所述直流正极端(5)与储能电池(71)之间串联有一限流电阻(16),此限流电阻(16)上并联有一继电器(17);
还包括一电源转化板(20),此电源转化板(20)用于给电源板(18)供电,此电源转化板(20)进一步包括交流输入端(21)、直流母线输入端(22)、备用电源输入端(23)和直流输出端(24),所述直流输出端(24)与电源板(18)连接,所述直流母线输入端(22)的直流母线正极端(221)与直流正极输出端(241)通过正极总线(251)连接,所述直流母线输入端(22)的直流母线负极端(222)与直流负极输出端(242)通过负极总线(252)连接,所述备用电源输入端(23)的备用电源正极端(231)连接到正极总线(251)上,所述备用电源输入端(23)的备用电源负极端(232)连接到负极总线(252)上;
所述交流输入端(21)包括第一输入端(211)和第二输入端(212),所述第一输入端(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义学,陆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导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