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回弹U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32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回弹U盘,包括U盘主体以及推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包括拨片、固定框架、联动片以及联动杆,所述的U盘主体与联动片固定,所述的固定框架设置有铰接片,所述的联动杆通过铰接销铰接设置在铰接片上,所述的联动片设置有适应联动杆绕铰接点转动的轨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推动机构轻巧便捷,方便推出,同时推动行程短而U盘推出的行程长,且可通过自动回弹模块自动回弹,方便快捷,避免了传统的手动推动造成U盘主体推不到位情况,裸露在外造成破损。

A kind of automatic rebound U d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回弹U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回弹U盘。
技术介绍
U盘,全称USB闪存盘,英文名“USBFLASHDISK”。它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目前U盘的插口一般裸露在外侧采用防护套盖设保护,此类设计U盘整体长度达,保护套丢失损坏容易导致外部插口裸露造成损害,目前市场上存在将U盘插口收入壳体内的设计,用以保护插口位置同时也方便携带,不过采用传统的伸缩结构,传统的u盘插口收回方式行程较大,单手拇指推动收纳容易造行程不到位的情况,造成收回和伸出不到位影响使用和对U盘插口的损害,同时传统的伸缩结构缺少限位结构,在U盘的接口推出后容易向后缩,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自动回弹U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回弹U盘,包括U盘主体以及推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包括拨片、固定框架、联动片以及联动杆,所述的联动杆铰接在固定框架上,所述的联动片设置有轨迹槽,所述的联动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轨迹槽内,所述的拨片以及联动片呈前后滑动设置在固定框架上,所述的拨片内端面设置有用于推动联动杆另一端转动的推块。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向前拉动联动片的回弹模块,拨片上固定有用于在拨片前后移动过程中反向拨动联动杆反向转动的顶块,U盘主体处于完成伸出状态时,联动杆的铰接点、联动杆一端的连线方向与回弹模块的弹力方向保持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的回弹模块为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框架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联动杆的一端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框架设置有铰接片,所述的联动杆通过铰接销与铰接片铰接,所述的联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推块配合的定位块,所述的联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配合滑动设置在轨迹槽内的推销。进一步的:所述的联动杆的一端距离其铰接点的长度大于联动杆的另一端距离其铰接点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的轨迹槽包括用于联动杆推动联动片滑动的弧形段以及用于联动片推出最外侧定位的定位段,当联动杆的推销设置在定位段内,定位段槽体壁面与推销壁面的切线与联动片的滑动方向呈垂直,使得推销在定位段内进行位置限制。进一步的:所述的U盘主体以及推动机构均设置在装饰壳体的腔体内,所述的腔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U盘主体伸出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的拨片的外端面设置有防滑槽纹。进一步的:所述的装饰壳体呈车体状壳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推动机构轻巧便捷,方便推出,同时推动行程短而U盘推出的行程长,且可通过自动回弹模块自动回弹,方便快捷,避免了传统的手动推动造成U盘主体推不到位情况,裸露在外造成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自动回弹U盘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自动回弹U盘的背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U盘主体与联动片的设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联动片与联动杆的设置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联动杆与拨片的设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U盘完全推出状态时拨片与联动杆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U盘完全推出状态时联动片与联动杆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一种自动回弹U盘,包括U盘主体1以及推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包括拨片21、固定框架22、联动片23以及联动杆24,所述的联动杆24铰接在固定框架22上,所述的联动片23设置有轨迹槽231,所述的联动杆24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轨迹槽231内,所述的拨片21以及联动片23呈前后滑动设置在固定框架22上,所述的拨片21内端面设置有用于推动联动杆24另一端转动的推块211,推块211推动联动杆24正向转动并使得联动片23以及U盘主体1相对固定框架22向后滑出,所述的固定框架22上设置有用于向前拉动联动片23的回弹模块,拨片21上固定有用于在拨片21前后移动过程中反向拨动联动杆24反向转动的顶块212,U盘主体1处于完成伸出状态时,联动杆24的铰接点、联动杆24一端的连线方向与回弹模块的弹力方向保持平行,此时回弹模块的拉力与联动杆24杆体方向保持垂直,无法使得联动杆24转动,当拨片21向前推动使得顶块212与联动杆24接触,推动联动杆24反向偏移转动,此时回弹模块的拉力与联动杆24的杆体方向产生偏移,使得通过回弹模块将U盘主体1拉动向前滑动进入固定框架22内,所述的回弹模块为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框架22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联动杆24的一端固定,所述的固定框架22设置有铰接片221,所述的联动杆24通过铰接销241与铰接片221铰接,所述的联动杆24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推块211配合的定位块242,所述的联动杆2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配合滑动设置在轨迹槽231内的推销243,所述的联动杆24的一端距离其铰接点的长度大于联动杆24的另一端距离其铰接点的长度,利用杠杆的原理,拨片21的推块211带动联动杆24的另一端推进较短的距离则联动杆24的另一端则推动联动片23推出较长的距离,因此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操作更加方便,所述的U盘主体1以及推动机构均设置在装饰壳体3的腔体内,所述的腔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U盘主体1伸出的开口,所述的拨片21的外端面设置有防滑槽纹213,所述的装饰壳体3呈车体状壳体,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推动机构轻巧便捷,方便推出,同时推动行程短而U盘推出的行程长,且可通过自动回弹模块自动回弹,方便快捷,避免了传统的手动推动造成U盘主体1推不到位情况,裸露在外造成破损。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回弹U盘,其特征在于:包括U盘主体以及推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包括拨片、固定框架、联动片以及联动杆,所述的联动杆铰接在固定框架上,所述的联动片设置有轨迹槽,所述的联动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轨迹槽内,所述的拨片以及联动片呈前后滑动设置在固定框架上,所述的拨片内端面设置有用于推动联动杆另一端转动的推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回弹U盘,其特征在于:包括U盘主体以及推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包括拨片、固定框架、联动片以及联动杆,所述的联动杆铰接在固定框架上,所述的联动片设置有轨迹槽,所述的联动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轨迹槽内,所述的拨片以及联动片呈前后滑动设置在固定框架上,所述的拨片内端面设置有用于推动联动杆另一端转动的推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回弹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向前拉动联动片的回弹模块,拨片上固定有用于在拨片前后移动过程中反向拨动联动杆反向转动的顶块,U盘主体处于完成伸出状态时,联动杆的铰接点、联动杆一端的连线方向与回弹模块的弹力方向保持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回弹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弹模块为弹簧,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框架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联动杆的一端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回弹U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框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红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