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油加热管,油加热管为螺旋设置的盘管,油加热管下端固定连接进油管,油加热管上端固定连接出油管,在壳体内侧顶部吊接固定环管,在环管的下表面均匀设置多个排水孔;还包括增压泵,增压泵的进水接头通过第一管道与壳体相连通,增压泵的出水接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加热箱的进水端,加热箱的出水端通过进水主管与环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通过增压泵将壳体内侧底部的水抽出并通过加热箱加热,然后通过进水主管导入环管内,通过环管上均匀设置的排水孔喷出,实现对油的循环换热升温过程,油加热管采用螺旋设置的盘管,增加了热水与油加热管外表面的接触面积,换热效果好。
An oil water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能量转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油水换热器。
技术介绍
大部分的机械设备液压设备都能用到油,比如液压机、压铸机等,他们均是通过液压传动的方式来进行工作的,但是在冬季时,一些寒冷的地区设备内的油温度一般很低,油温低会导致油的粘稠度高,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对油进行预加热,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电加热器伸入油箱内进行加热,这种方式一方面加热速度慢,另一方面加热不均匀,靠近电加热器油的油温始终高于远离电加热器油的油温,长久下去不利于设备稳定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电加热器伸入油箱内进行加热,这种方式一方面加热速度慢,另一方面加热不均匀,靠近电加热器油的油温始终高于远离电加热器油的油温,长久下去不利于设备温度运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水换热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油加热管,油加热管为螺旋设置的盘管,油加热管下端固定连接进油管,油加热管上端固定连接出油管,在壳体内侧顶部吊接固定环管,在环管的下表面均匀设置多个排水孔;还包括增压泵,增压泵的进水接头通过第一管道与壳体相连通,增压泵的出水接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加热箱的进水端,加热箱的出水端通过进水主管与环管相连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优选地,壳体内侧底部固定连接垫板,垫板四周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集水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优选地,盘管上端的直径小于其下端的直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优选地,在壳体内侧顶部通过均匀设置的吊环支架吊接固定环管。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优选地,第一管道中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上装有排水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优选地,加热箱为蒸汽式加热箱。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优选地,在进水主管的中部连接加水管,加水管上装有加水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优选地,在进水主管上装有一组电加热器,电加热器的加热棒贯穿进水主管并伸入进水主管内。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优选地,出油管上装有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控制连接电加热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通过增压泵将壳体内侧底部的水抽出并通过加热箱加热,然后通过进水主管导入环管内,通过环管上均匀设置的排水孔喷出,实现对油的循环换热升温过程,油加热管采用螺旋设置的盘管,使得排水孔喷出的热水能够有效的与油加热管外表面接触,增加了热水与油加热管外表面的接触面积,换热效果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的油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的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的环管的横断面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的进水主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侧底部固定连接垫板2,垫板2四周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集水槽21,在垫板2上侧装有油加热管3,油加热管3为螺旋设置的盘管,盘管上端的直径小于其下端的直径,油加热管3下端固定连接进油管31,进油管31贯穿壳体1并伸出至壳体1外侧,油加热管3上端固定连接出油管32,出油管32贯穿壳体1并伸出至壳体1外侧,出油管32上装有温度变送器,在壳体1内侧顶部通过均匀设置的吊环支架42吊接固定环管4,环管4水平设置,在环管4的下表面均匀设置多个排水孔43。本技术实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还包括增压泵6,增压泵6的进水接头通过第一管道5在集水槽21处与壳体1相连通,第一管道5中部连接排水管51,排水管51上装有排水阀52,增压泵6的出水接头通过第二管道7连接加热箱8的进水端,加热箱8为蒸汽式加热箱,加热箱8的出水端连接进水主管9的一端,进水主管9的另一端连接三通阀91的其中一个接口,三通阀91的另外两个接口均连接支管92,每个支管92均连接一个立管41,每个立管41均从壳体1顶部贯穿壳体1并与环管4相连通,在进水主管9的中部连接加水管94,加水管94上装有加水阀95,在进水主管9上装有三个电加热器93,电加热器93的加热棒931贯穿进水主管9并伸入进水主管9内,电加热器93通过温度变送器控制连接。在使用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时,先通过加水管94向壳体注入壳体1容积三分之一的热水,将油通过进油管31导入油加热管3,再通过出油管32排出,实现对油进行换热升温,在此过程中,热水的温度会慢慢降低,通过增压泵6将壳体1内侧底部的水抽出并通过加热箱8加热,然后通过进水主管9导入环管4内,通过环管4上均匀设置的排水孔43喷出,由于油加热管3为螺旋设置的盘管,盘管上端的直径小于其下端的直径,这样排水孔43喷出的热水能够有效的与油加热管3外表面接触,增加了热水与油加热管3外表面的接触面积,换热效果好,当外界温度较低时,油的温度也低,通过加热箱8加热的热水无法将油升温至设定温度时,这样温度变送器感应温度信号并控制电加热器93工作对加热箱8加热后的热水进行二次加热,从而能够有足够的热量与油进行交换,通过排水管51能够定期对壳体1内的水进行更换,防止其变质发臭。综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换热器,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电加热器伸入油箱内进行加热,这种方式一方面加热速度慢,另一方面加热不均匀,靠近电加热器油的油温始终高于远离电加热器油的油温,长久下去不利于设备温度运行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油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加热管为螺旋设置的盘管,所述油加热管下端固定连接进油管,所述油加热管上端固定连接出油管,在所述壳体内侧顶部吊接固定环管,在所述环管的下表面均匀设置多个排水孔;/n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水接头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壳体相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水接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加热箱的进水端,所述加热箱的出水端通过进水主管与所述环管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油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加热管为螺旋设置的盘管,所述油加热管下端固定连接进油管,所述油加热管上端固定连接出油管,在所述壳体内侧顶部吊接固定环管,在所述环管的下表面均匀设置多个排水孔;
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水接头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壳体相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水接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加热箱的进水端,所述加热箱的出水端通过进水主管与所述环管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侧底部固定连接垫板,所述垫板四周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集水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上端的直径小于其下端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中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欧煜来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