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483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包括上通风管道和下通风管道,下通风管道竖直安装在屋顶并通过底部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下通风管道顶部设有下通风管道齿轮,上通风管道的水平方向设有进风口,上通风管道底部固设一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驱动电机、减速齿轮和蓄电池,减速齿轮与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动力齿轮啮合,减速齿轮通过支撑轴设置在安装平台上,上通风管道底部设有缺口,减速齿轮与缺口相对应设置,下通风管道齿轮穿过安装平台和减速齿轮啮合设置,上通风管道顶部固定有发电机,发电机的前端安装发电机扇叶,发电机的朝向与进风口的朝向相同,发电机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风向检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送风效果好,节能。

A ventilation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通风效果对于住宅建筑非常重要,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缺点是,通风效果不佳,采用风机空调等通风方式,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不如自然通风舒适和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结构简单,送风效果好,节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包括上通风管道和下通风管道,所述的下通风管道竖直安装在屋顶并通过底部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的下通风管道顶部设有下通风管道齿轮;所述的上通风管道的水平方向设有进风口,所述的上通风管道底部固设有一安装平台,所述的安装平台上设有驱动电机、减速齿轮和蓄电池,所述的减速齿轮与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动力齿轮啮合,所述的减速齿轮通过支撑轴设置在安装平台上,所述的上通风管道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的减速齿轮与缺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的下通风管道齿轮穿过安装平台和减速齿轮啮合设置;所述的上通风管道的顶部固定有发电机,所述的发电机的前端安装有发电机扇叶,所述的发电机的朝向与进风口的朝向相同,所述的发电机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风向检测器。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平台沿上通风管道4中心对称设置,且驱动电机3和蓄电池11分别设置在两侧。进一步的,驱动电机3通过电机支架2固定在安装平台上。进一步的,风向检测器9通过中间轴安装在发电机10的上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通过自动识别方向的方式为室内引入自然风,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健康,同时不消耗家庭电源,节省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减速齿轮;2-电机支架;3-驱动电机;4-上通风管道;5-发电机扇叶;6-下通风管道齿轮;7-下通风管道;8-进风口;9-风向检测器;10-发电机;11-蓄电池;12-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包括上通风管道4和下通风管道7,所述的下通风管道7竖直安装在屋顶并通过底部的出风口12与室内连通,所述的下通风管道7顶部设有下通风管道齿轮6,所述的上通风管道4的水平方向设有进风口8,所述上通风管道4底部固设有一安装平台,所述的安装平台上设有驱动电机3、减速齿轮1和蓄电池11,所述的减速齿轮1与设置在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动力齿轮啮合,所述的减速齿轮1通过支撑轴设置在安装平台上,所述的上通风管道4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的减速齿轮与缺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的下通风管道齿轮6穿过安装平台和减速齿轮1啮合设置,所述的上通风管道4的顶部固定有发电机10,所述的发电机10的前端安装有发电机扇叶5,所述发电机10的朝向与进风口8的朝向相同,所述发电机10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风向检测器9。安装平台沿上通风管道4中心对称设置,且驱动电机3和蓄电池11分别设置在两侧。驱动电机3通过电机支架2固定在安装平台上。风向检测器9通过中间轴安装在发电机10的上方,风向检测器9可以随意转动,直到对准风向才会停止。本具体实施的工作原理为:当风向吹过来时,风向检测器9率先转动并确定风的方向,随后指导驱动电机3转动,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的动力齿轮转动,带动减速齿轮1转到,减速齿轮1与下通风管道齿轮6啮合,下通风管道7固定,因此上通风管道4旋转,直到进风口8朝向风来的方向才停止,同时风力推动发电机扇叶5,发电机10发出的电能储存到蓄电池11中,因此进风口的方向始终朝向风来的方向,大大增加了通风管道的通风效率,蓄电池11可为驱动电机3供电。上通风管道4和下通风管道7是相连通的,否则是实现不了通风的目的,上通风管道4和下通风管道7是同轴布置的两个空心管,只是上通风管道4的进风口设置在侧面,下通风管道7的出风口设置在底部,构成90度的进风-出风模式,通过驱动电机3转动,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的动力齿轮带动减速齿轮1转动,减速齿轮1与下通风管道齿轮6啮合,由于下通风管道齿轮6固定在下通风管道7的顶部,而下通风管道7安装在屋顶上,因此下通风管道齿轮6固定不动的,反过来推动安装有驱动电机3和减速齿轮1的安装平台以及与安装平台固定连接的上通风管道4绕着下通风管道7转动,因此也就实现了进风口朝向的改变,使得进风口朝向风吹来的风向。风向检测器9检测到风的方向后,会将信号传递给相应控制器,控制器会判断风的吹来方向与进风口8的朝向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控制器控制电机3的启动,直到进风口8与风吹来的方向一致,控制器控制电机3停止,风向检测器9是一类风向传感器,根据百度百科记载“风向传感器的变换器为码盘和光电组件。当风标随风向变化而转动时,通过轴带动码盘在光电组件缝隙中的转动。产生的光电信号对应当时风向的格雷码输出,传感器的变换器可采用精密导电塑料电位器,从而在电位器活动端产生变化的电压信号输出”以及“风向传感器内置电子罗盘,自动定位方向角,”因此,风向传感器在接收到风向的信号之后就会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控制电机3是否启动,当风向检测器9反馈的风的吹来方向与进风口8的朝向不一致时,控制单元控制电机3启动,直至当风向检测器9反馈的风的吹来方向与进风口8的朝向一致时,控制单元控制电机3停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通风管道(4)和下通风管道(7),所述的下通风管道(7)竖直安装在屋顶并通过底部的出风口(12)与室内连通,所述的下通风管道(7)顶部设有下通风管道齿轮(6),所述的上通风管道(4)的水平方向设有进风口(8),所述上通风管道(4)底部固设有一安装平台,所述的安装平台上设有驱动电机(3)、减速齿轮(1)和蓄电池(11),所述的减速齿轮(1)与设置在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动力齿轮啮合,所述的减速齿轮(1)通过支撑轴设置在安装平台上,所述的上通风管道(4)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的减速齿轮与缺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的下通风管道齿轮(6)穿过安装平台和减速齿轮(1)啮合设置,所述的上通风管道(4)的顶部固定有发电机(10),所述的发电机(10)的前端安装有发电机扇叶(5),所述的发电机(10)的朝向与进风口(8)的朝向相同,所述的发电机(10)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风向检测器(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通风管道(4)和下通风管道(7),所述的下通风管道(7)竖直安装在屋顶并通过底部的出风口(12)与室内连通,所述的下通风管道(7)顶部设有下通风管道齿轮(6),所述的上通风管道(4)的水平方向设有进风口(8),所述上通风管道(4)底部固设有一安装平台,所述的安装平台上设有驱动电机(3)、减速齿轮(1)和蓄电池(11),所述的减速齿轮(1)与设置在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动力齿轮啮合,所述的减速齿轮(1)通过支撑轴设置在安装平台上,所述的上通风管道(4)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的减速齿轮与缺口相对应设置,所述的下通风管道齿轮(6)穿过安装平台和减速齿轮(1)啮合设置,所述的上通风管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俊明李浩孙文君陈金良杨凯鲁巨轮高桂芝周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