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佳文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791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的电源电路、对燃油炉点火状况进行监测及控制的检测与点火电路和对电动机、燃油阀、点火线圈、故障指示灯状态处理的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为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触发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状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电源电路、检测与点火电路和控制电路使用无触点点火全自动控制,有效避免了触点控制带来的问题,工作更加可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可用于对触点型点火控制器的改造,其原有的燃油炉点火系统配件电动机M、燃油阀YV和点火线圈T仍可使用,具有结构精简,使用元器件少,成本低的优势。

A fully automatic controller of industrial oil fired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到工业燃油炉点火控制
,尤其涉及到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
技术介绍
在金属、塑料、陶瓷等行业,由于国内工厂的环境较差,油雾进入点火控制器后附在金属触点上,导致触点接触不良、易氧化,金属片受热变形,进而使点火控制器失灵。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解决的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的电源电路、对燃油炉点火状况进行监测及控制的检测与点火电路和对电动机、燃油阀、点火线圈、故障指示灯状态处理的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为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触发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状况。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采用的电源电路、检测与点火电路和控制电路使用无触点点火全自动控制,有效避免了触点控制带来的问题,工作更加可靠;本技术也可用于对触点型点火控制器的改造,其原有的燃油炉点火系统配件电动机M、燃油阀YV和点火线圈T仍可使用,具有结构精简,使用元器件少,成本低的优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的电源电路、对燃油炉点火状况进行监测及控制的检测与点火电路和对电动机、燃油阀、点火线圈、故障指示灯状态处理的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为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触发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状况。所述电源电路包括降压作用的电容C6、电阻R5、稳压二极管VD1、整流二极管VD2和滤波电容C1-C2;市电的L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V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一端连接;市电的N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VD1选用1W、5.6V稳压二极管;所述二极管VD2选用1N4007型硅整流二极管。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包括电阻R1-R4、光敏电阻RG、电容C3-C5、复位按钮S、稳压二极管VD3和集成电路IC;市电的L端与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负极与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5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5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R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敏电阻RG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1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复位按钮S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3-4管脚连接;所述复位按钮S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16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4-C5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VD3的正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稳压二极管VD3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18管脚连接;市电的N端分别与所述光敏电阻RG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14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选用MF1003型CMOS功率驱动集成电路;所述光敏电阻RG选用MF45系列的(亮阻小于5kΩ、暗阻大于2MΩ)光敏电阻器;所述复位按钮S选用小型动合按钮;所述稳压二极管VD3选用1/2W、5.1V稳压二极管。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6-R14、双向晶闸管VS1-VS4、电容C7-C10、电动机M、燃油阀YV、点火线圈T和故障指示灯HL;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6-9管脚依次分别与所述电阻R7-R10的第一端连接;市电的L端分别与所述电动机M的第一端、所述燃油阀YV的第一端、所述点火线圈T的第一端、所述故障指示灯HL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R10的第二端依次分别与所述双向晶闸管VS1-VS4的控制极连接;所述电动机M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双向晶闸管VS1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燃油阀YV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双向晶闸管VS2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点火线圈T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双向晶闸管VS3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故障指示灯HL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所述双向晶闸管VS4的第一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C10的第二端均接地;市电的N端分别与所述所述双向晶闸管VS1-VS4的第二阳极连接;所述双向晶闸管VS1-VS4均选用800V、12A的双向晶闸管,如BT138/800E等型号;所述故障指示灯HL选用220V、10-20W的红色灯泡;电动机M、燃油阀YV和点火线圈T使用原燃油炉点火系统配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接通电源,MF1003通电复位(或按动S)后,其6脚和8脚输出高电平,使VS1和VS3受触发导通,电动机M运转,带动油泵运行,同时点火线圈T工作,并在点火电极两端产生点火电弧。约13S后,MF1003的7脚输出高电平,使VS2受触发导通,燃油阀YV通电工作,将油泵内高压燃油送至油嘴,经雾化后喷出油雾,遇点火电弧点燃而形成火焰。RG检测到火焰后,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的电源电路、对燃油炉点火状况进行监测及控制的检测与点火电路和对电动机、燃油阀、点火线圈、故障指示灯状态处理的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为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触发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状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滤波的电源电路、对燃油炉点火状况进行监测及控制的检测与点火电路和对电动机、燃油阀、点火线圈、故障指示灯状态处理的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为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源;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触发所述控制电路的工作状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降压作用的电容C6、电阻R5、稳压二极管VD1、整流二极管VD2和滤波电容C1-C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市电的L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VD1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2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一端连接;市电的N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C2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VD1选用1W、5.6V稳压二极管;所述二极管VD2选用1N4007型硅整流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与点火电路包括电阻R1-R4、光敏电阻RG、电容C3-C5、复位按钮S、稳压二极管VD3和集成电路I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工业燃油炉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5管脚分别与所述电阻R1-R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敏电阻RG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1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复位按钮S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3-4管脚连接;所述复位按钮S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的第16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4-C5的第二端、所述稳压二极管VD3的正极均接地;所述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佳文
申请(专利权)人:于佳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