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力模拟装置、悬浮隧道结构研究装置及研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浮隧道物理实验装置,特别是一种浮力模拟装置、悬浮隧道结构研究装置及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悬浮隧道由净浮力和锚索索力共同作用,悬浮在水域的一定深度处,浮力是结构平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对于悬浮隧道的物理实验研究往往局限于水槽试验,但在水下实验中,由于水体对悬浮隧道模型本身存在较为明显的干扰,因此,水下实验虽然是悬浮隧道物理实验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但其不利于实验人员了解悬浮隧道结构本身的力学特性,故对于悬浮隧道的物理模型实验研究而言,仅仅有水下实验是不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仅仅存在水槽实验研究的问题,提供一种浮力模拟装置、悬浮隧道结构研究装置及研究方法,以达到研究悬浮隧道结构在无水环境下的受力行为、加深对悬浮隧道结构体系本身特性的认识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浮力模拟装置,用于模拟待研究对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包括吊装件和顶部固定件,吊装件的第一端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模拟待研究对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所述浮力模拟装置包括吊装件和顶部固定件,所述吊装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顶部固定件相连,所述吊装件的第二端用于与待研究对象相连;/n所述吊装件用于对所述待研究对象提供与重力反向的拉力,通过所述拉力模拟浮力,所述吊装件被构造为:允许所述待研究对象在垂直于重力的方向上产生位移或位移分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模拟待研究对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所述浮力模拟装置包括吊装件和顶部固定件,所述吊装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顶部固定件相连,所述吊装件的第二端用于与待研究对象相连;
所述吊装件用于对所述待研究对象提供与重力反向的拉力,通过所述拉力模拟浮力,所述吊装件被构造为:允许所述待研究对象在垂直于重力的方向上产生位移或位移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固定件包括顶梁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顶梁上,所述吊装件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件包括至少两个吊绳,所述顶梁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与吊绳相连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顶梁上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定滑轮和重物,所述吊绳的第一端与所述重物相连,所述重物用于与所述待研究对象置于所述定滑轮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定滑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定滑轮沿所述顶梁的长度方向均布;
至少两个所述吊绳连接在同一所述重物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动滑轮,所述定滑轮和所述动滑轮组成滑轮组结构,所述吊绳与所述滑轮组配合,所述吊绳一端与所述重物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件包括吊杆,所述吊杆的第一端与连接件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浮力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锚固组件,所述锚固组件一端与地面相连,所述锚固组件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待研究对象相连。
10.一种悬浮隧道结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隧道模型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力模拟装置,所述悬浮隧道模型作为所述待研究对象;
所述浮力模拟装置中的所述锚固组件一端与地面相连,所述锚固组件另一端与所述悬浮隧道模型相连;
所述浮力模拟装置的吊装件与所述悬浮隧道模型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浮隧道结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部约束装置,所述端部约束装置包括铰接装置和/或固接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浮隧道结构研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约束装置包括铰接装置和固接装置,所述铰接装置用于与所述悬浮隧道模型相连,所述固接装置包括卡接件和限位件,所述卡接件上形成可打开的卡合空间,所述卡合空间用于与所述悬浮隧道模型适配,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悬浮隧道模型可拆卸相连,所述限位件在与所述悬浮隧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巍,孙南昌,周卓炜,陈进,梁恩彤,刘凌锋,邹威,曾繁旭,刘傲祥,何萌,魏佳奇,魏丽莹,吴静丽,陈淑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