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挡条引导机构和采用该引导机构的四针六线针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018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遮挡条引导机构,包括压脚和织针,压脚上设有针孔和用于供遮挡条穿置的第一导向孔,以压脚面向操作者的一端为前,相对的另一端为后,所述压脚的前端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压脚上,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二导向孔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孔设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压脚的前端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导向孔,导向块可以拆卸,从而根据不同遮挡条更换导向块,而第一导向孔的孔径可以设置得较大,通过第二导向孔来引导遮挡条,保证遮挡条以最佳角度引入压脚进行缝纫,提升缝纫质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了采用该引导机构的四针六线针车。

The guide mechanism of shielding strip and the four needle six thread needle carriage adopting the guid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挡条引导机构和采用该引导机构的四针六线针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挡条引导机构和采用该引导机构的四针六线针车。
技术介绍
四针六线源于日本奥玲公司引进并开发的一种曲背拼缝机,主要用于缝件的拼合与并接,其用于将面料或者布料的拼接,具有拼接牢固的优点,为了进一步增加面料的结合强度,还会在两块布料的连接处再加入补强带,如授权公告号CN201176509Y名称为“一种四针六线并缝机的补强带引导结构”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引导补强带的结构,在该专利的说明书附图1和说明书附图2中的引导结构包括用于车补强带的压脚,压脚具有供织针穿过的穿孔,该穿孔的前端设置一引导孔,补强带的一端穿入该引导孔并位于该引导孔的下方,当织针于该穿孔往复动作进行车缝时,补强带即可被缝纫于拼布的接合处而形成补强效果,防止衣物受拉扯时其结合处发生松脱或者产生缝隙。这种补强带的引导结构在车缝补强带,当压脚加工完成后,其引导孔的尺寸即被固定,对于不同大小的补强带,如果补强带与引导孔的尺寸相差较大,会出现补强带行走阻力过大,或者补强带容易偏移,造成补强带不易控制,从而影响车缝质量和美观度。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缝质量和美观度的遮挡条引导机构,本技术还提出了采用该引导机构的四针六线针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遮挡条引导机构,包括压脚和织针,压脚上设有针孔和用于供遮挡条穿置的第一导向孔,以压脚面向操作者的一端为前,相对的另一端为后,所述压脚的前端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压脚上,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二导向孔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压脚的前端形成翘曲部,所述导向块包括基部和形成在基部上的导向筒,基部安装在翘曲部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基部与所述导向筒垂直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翘曲部上设有安装面,安装面上设有螺孔,所述基部通过螺钉锁定在螺孔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筒为片体弯折而成的金属筒体,所述片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片体沿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在所述基部上,第一活动端和第二活动端相对弯折并围成所述金属筒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片体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基部一体成型。一种四针六线针车,包括四针六线针车主体,四针六线针车主体上设有工作台和机头,机头上设有织针和压脚,压脚上设有针孔和用于供遮挡条穿置的第一导向孔,以压脚面向操作者的一端为前,相对的另一端为后,所述压脚的前端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压脚上,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二导向孔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孔设置。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压脚的前端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导向孔,导向块可以拆卸,从而根据不同遮挡条更换导向块,而第一导向孔的孔径可以设置得较大,通过第二导向孔来引导遮挡条,保证遮挡条以最佳角度引入压脚进行缝纫,提升缝纫质量和保证车缝的美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四针六线针车的结构简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压脚配合导向块的结构简图;图中:四针六线针车主体10机头11工作台12织针20压脚30第一导向孔31第二导向孔32翘曲部33导向块40基部41片体42第一活动端43第二活动端44第二导向孔45螺钉46遮挡条50安装面33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在本技术的附图中,针车上一些已有的结构为公知结构,其不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点所在,附图将其省略或者简化。参照图1至图3,遮挡条引导机构,包括压脚30和织针20,压脚30和织针20以常规的方式安装在四针六线针车主体10的机头11上。压脚30上设有针孔31和用于供遮挡条50穿置的第一导向孔32,以压脚30面向操作者的一端为前,相对的另一端为后,所述压脚30的前端设有导向块40,导向块4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压脚30上。本技术中,导向块40上设有第二导向孔45,第二导向孔45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二导向孔45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孔32设置。本技术中,当两块面料颜色不同,且缝线与其中一块面料相同时,遮挡条50起到补强作用,遮挡条50可以采用和缝线相同的颜色,从而在视觉效果上将缝线部分遮挡,使得缝线在视觉效果上更加整齐,提升拼接面料的美观度。本技术中,第一导向孔32的孔径可以适当地增大,以供各种不同规格遮挡条50穿过,而第二导向孔45的孔径与某一规格的遮挡条50相适应,通过更换导向块40来适应不同规格的遮挡条5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压脚30的前端形成翘曲部33,翘曲部33向后斜向上延伸,所述导向块40包括基部41和形成在基部41上的导向筒,基部41安装在翘曲部33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基部41与所述导向筒垂直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翘曲部33上设有安装面331,安装面331上设有螺孔,所述基部41通过螺钉46锁定在螺孔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筒为片体42弯折而成的金属筒体,金属筒体选用可弯折定型的金属筒体,例如采用铁片或者不锈钢片,所述片体4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活动端43和第二活动端44,所述片体42沿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在所述基部41上,第一活动端43和第二活动端44相对弯折并围成所述金属筒体,在实施例中,第一活动端43和第二活动端44重叠在一起,第二导向孔45沿周向的截面大体呈跑道形,通过调整第一活动端43与第二活动端44重叠区域的大小,可以调整第二导向孔45的大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片体42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与所述基部41一体成型。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四针六线针车,包括四针六线针车主体10,四针六线针车主体10上设有工作台12和机头11,机头11上设有织针20和压脚30,压脚30上设有针孔31和用于供遮挡条50穿置的第一导向孔32,以压脚30面向操作者的一端为前,相对的另一端为后,所述压脚30的前端设有导向块40,导向块4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压脚30上,导向块40上设有第二导向孔45,第二导向孔45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二导向孔45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孔32设置,导向块4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本技术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遮挡条引导机构,包括压脚和织针,压脚上设有针孔和用于供遮挡条穿置的第一导向孔,以压脚面向操作者的一端为前,相对的另一端为后,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的前端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压脚上,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二导向孔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遮挡条引导机构,包括压脚和织针,压脚上设有针孔和用于供遮挡条穿置的第一导向孔,以压脚面向操作者的一端为前,相对的另一端为后,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的前端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压脚上,导向块上设有第二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二导向孔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挡条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脚的前端形成翘曲部,所述导向块包括基部和形成在基部上的导向筒,基部安装在翘曲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挡条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与所述导向筒垂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挡条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曲部上设有安装面,安装面上设有螺孔,所述基部通过螺钉锁定在螺孔上。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会兰
申请(专利权)人: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