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94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属于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包括:罐体、罐体顶部的罐盖和用于支撑罐体的底座,所述罐盖底部与罐体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罐盖上方设置有加料口,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穿过罐体底部延伸至罐体内部;所述底座包括:矩形腔室、油泵、液压油缸、支撑座、万向轮、支架和弧形卡片;该设备广泛应用于食用菌生产领域。

A new type of mushroom liquid ferme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
本技术属于食用菌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
技术介绍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发酵培养技术日趋成熟,在菌种的繁殖、液体菌种的接种方法、培养基的配方及专用设备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液体菌种采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来制备菌种,与固体菌种比较,有相当大的优势,它制种快、活力强、污染少、发菌快、成本低,可以大大节省人工、场地和能源能耗。因此液体菌种替代固体菌种将是食用菌生产上必然的趋势。现有的食用菌生产厂区内,菌种生产现场与栽培现场有较大的距离,菌种的运输存在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液体菌种的扩展,没有发挥出液体菌种的高效性;同时发酵罐中的食用菌液体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只将氧气通过输气管通入发酵罐中,罐体中的菌种溶氧性能差,影响了液体菌种发酵效果。因此,提供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现有发酵罐移动不便利、稳定性差和发酵罐中食用菌溶氧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包括:罐体、罐体顶部的罐盖和用于支撑罐体的底座,所述罐盖底部与罐体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罐盖上方设置有加料口,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穿过罐体底部延伸至罐体内部;所述底座包括:矩形腔室、油泵、液压油缸、支撑座、万向轮、支架和弧形卡片,所述矩形腔室设置在底座内部,所述矩形腔室内部设置有油泵,所述液压油缸固定在矩形腔室下方,所述液压油缸上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且活塞杆下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为水平板状,所述油泵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液压油缸的工作,所述矩形腔室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矩形腔室上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为三角形支架,所述支架底部固定在矩形腔室上表面,所述支架上端固定有弧形卡片,若干个所述支架设置在罐体外壁,所述弧形卡片内壁与罐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所述输出轴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过罐体底部伸入罐体内部,伸入罐体内部的传动轴上部固定有若干个叶片,所述叶片上表面为弧面,伸入罐体内部的传动轴下部同轴套接有环状气腔,所述环状气腔与传动轴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环状气腔上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环状气腔通过外部供气管进行供气。所述电磁阀的控制开关设置在矩形腔室外侧壁上,所述万向轮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万向轮均匀分布在矩形腔室的边缘处。所述传动轴与罐体底部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且第二轴承的外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用于密封第二轴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通过万向轮和支撑座的设置,使得发酵罐移动便利和固定平稳,当需要移动发酵罐时,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缸收缩,此刻万向轮接触地面,可手动推移发酵罐,当发酵罐需要固定位置时,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缸伸长,此刻支撑座接触地面,万向轮被抬起,发酵罐得以固定,避免了菌种生产现场与栽培现场距离大的问题,减少了菌种转移环节,降低了菌种污染几率。二、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通过在罐体下部设置环状气腔和叶片,当供气管向环状气腔内部充氧气,环状气腔内部的氧体通过出气孔向上方扩散,叶片对氧气进行打散,增加食用菌液体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罐体内部菌种的溶氧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的底座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的罐体内部结构图。图中1为罐体,2为罐盖,3为底座,4为加料口,5为供气管,11为电机,12为传动轴,13为叶片,14为环状气腔,15为出气孔,16为第二轴承,17为第一轴承,18为端盖,30为矩形腔室,31为油泵,32为液压油缸,33为支撑座,34为万向轮,35为支架,36为弧形卡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包括:罐体1、罐体1顶部的罐盖2和用于支撑罐体1的底座3,所述罐盖2底部与罐体1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罐盖2上方设置有加料口4,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供气管5,所述供气管5穿过罐体1底部延伸至罐体1内部;所述底座3包括:矩形腔室30、油泵31、液压油缸32、支撑座33、万向轮34、支架35和弧形卡片36,所述矩形腔室30设置在底座3内部,所述矩形腔室30内部设置有油泵31,所述液压油缸32固定在矩形腔室30下方,所述液压油缸32上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且活塞杆下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33,所述支撑座33为水平板状,所述油泵31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缸32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液压油缸32的工作,所述矩形腔室30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34,所述矩形腔室30上方设置有支架35,所述支架35为三角形支架,所述支架35底部固定在矩形腔室30上表面,所述支架35上端固定有弧形卡片36,若干个所述支架35设置在罐体1外壁,所述弧形卡片36内壁与罐体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所述输出轴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穿过罐体1底部伸入罐体1内部,伸入罐体1内部的传动轴12上部固定有若干个叶片13,所述叶片13上表面为弧面,伸入罐体1内部的传动轴12下部同轴套接有环状气腔14,所述环状气腔14与传动轴12之间通过第一轴承17连接,所述环状气腔14上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15,所述环状气腔14通过外部供气管5进行供气。所述电磁阀的控制开关设置在矩形腔室30外侧壁上,所述万向轮34设置有若干个,且所述万向轮34均匀分布在矩形腔室30的边缘处。所述传动轴12与罐体1底部之间通过第二轴承16连接,且第二轴承16的外部设置有端盖18,所述端盖18用于密封第二轴承16。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通过万向轮34和支撑座33的设置,使得发酵罐移动便利和固定平稳,当需要移动发酵罐时,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缸32收缩,此刻万向轮34接触地面,可手动推移发酵罐,当发酵罐需要固定位置时,电磁阀控制液压油缸32伸长,此刻支撑座接触地面,万向轮34被抬起,发酵罐得以固定,避免了菌种生产现场与栽培现场距离大的问题,减少了菌种转移环节,降低了菌种污染几率。再通过在罐体下部设置环状气腔14和叶片13,当供气管5向环状气腔14内部充氧气,环状气腔14内部的氧体通过出气孔15向上方扩散,叶片13对氧气进行打散,增加食用菌液体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罐体1内部菌种的溶氧性能。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罐体(1)顶部的罐盖(2)和用于支撑罐体(1)的底座(3),所述罐盖(2)底部与罐体(1)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罐盖(2)上方设置有加料口(4),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供气管(5),所述供气管(5)穿过罐体(1)底部延伸至罐体(1)内部;/n所述底座(3)包括:矩形腔室(30)、油泵(31)、液压油缸(32)、支撑座(33)、万向轮(34)、支架(35)和弧形卡片(36),所述矩形腔室(30)设置在底座(3)内部,所述矩形腔室(30)内部设置有油泵(31),所述液压油缸(32)固定在矩形腔室(30)下方,所述液压油缸(32)上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且活塞杆下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33),所述支撑座(33)为水平板状,所述油泵(31)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缸(32)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液压油缸(32)的工作,所述矩形腔室(30)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34),所述矩形腔室(30)上方设置有支架(35),所述支架(35)为三角形支架,所述支架(35)底部固定在矩形腔室(30)上表面,所述支架(35)上端固定有弧形卡片(36),若干个所述支架(35)设置在罐体(1)外壁,所述弧形卡片(36)内壁与罐体(1)外壁固定连接;/n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所述输出轴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穿过罐体(1)底部伸入罐体(1)内部,伸入罐体(1)内部的传动轴(12)上部固定有若干个叶片(13),所述叶片(13)上表面为弧面,伸入罐体(1)内部的传动轴(12)下部同轴套接有环状气腔(14),所述环状气腔(14)与传动轴(12)之间通过第一轴承(17)连接,所述环状气腔(14)上部设置有若干个出气孔(15),所述环状气腔(14)通过外部供气管(5)进行供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罐体(1)顶部的罐盖(2)和用于支撑罐体(1)的底座(3),所述罐盖(2)底部与罐体(1)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罐盖(2)上方设置有加料口(4),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供气管(5),所述供气管(5)穿过罐体(1)底部延伸至罐体(1)内部;
所述底座(3)包括:矩形腔室(30)、油泵(31)、液压油缸(32)、支撑座(33)、万向轮(34)、支架(35)和弧形卡片(36),所述矩形腔室(30)设置在底座(3)内部,所述矩形腔室(30)内部设置有油泵(31),所述液压油缸(32)固定在矩形腔室(30)下方,所述液压油缸(32)上的活塞杆竖直设置,且活塞杆下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33),所述支撑座(33)为水平板状,所述油泵(31)通过管路与液压油缸(32)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液压油缸(32)的工作,所述矩形腔室(30)底部还设置有万向轮(34),所述矩形腔室(30)上方设置有支架(35),所述支架(35)为三角形支架,所述支架(35)底部固定在矩形腔室(30)上表面,所述支架(35)上端固定有弧形卡片(36),若干个所述支架(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发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靖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