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94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属于食用菌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包括:罐体、支撑的罐体的罐腿、罐体顶部的罐盖,所述罐盖底部与罐体顶部螺纹连接,所述罐盖上方设置有加料口和供气管,所述供气管穿过罐盖顶部延伸至罐体内部,所述供气管与罐体的密封连接,位于罐体内部的供气管下部通过第一轴承与曝气装置相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可相对供气管同轴转动;该设备广泛应用于食用菌设备领域。

A multifunctional liquid fermentation tank for edible fung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
本技术属于食用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
技术介绍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发酵培养技术日趋成熟,在菌种的繁殖、液体菌种的接种方法、培养基的配方及专用设备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液体菌种采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来制备菌种,与固体菌种比较,有相当大的优势,它制种快、活力强、污染少、发菌快、成本低,可以大大节省人工、场地和能源能耗。因此液体菌种替代固体菌种将是食用菌生产上必然的趋势。现有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是在发酵罐中,采用液体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并加以搅拌,增加培养基中溶氧含量,提供食用菌菌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获得大量的菌丝体或代谢产物。但在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发酵罐在使用时搅拌效果并不是很好,食用菌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罐体上层的菌种溶氧量差,影响了液体菌种发酵效果,因此,提供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现有食用菌发酵罐搅拌菌液不均匀、菌体溶氧量少和菌种发酵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包括:罐体、支撑的罐体的罐腿、罐体顶部的罐盖,所述罐盖底部与罐体顶部螺纹连接,所述罐盖上方设置有加料口和供气管,所述供气管穿过罐盖顶部延伸至罐体内部,所述供气管与罐体的密封连接,位于罐体内部的供气管下部通过第一轴承与曝气装置相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可相对供气管同轴转动;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转动筒、板状凸肋、圆形转盘、第二轴承、端盖、电机、曝气孔和传动轴,竖直设置的转动筒上端与供气管相连通,所述转动筒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板状凸肋,所述板状凸肋的下部为椭圆弧状,所述板状凸肋上部矩形状,且板状凸肋上部与板状凸肋下部通过弧形面平滑相连,所述板状凸肋为空腔结构,所述板状凸肋与转动筒内部相连通,所述板状凸肋板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所述板状凸肋底部与圆形转盘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筒下端与圆形转盘上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圆形转盘下表面与传动轴同轴固定,所述传动轴穿过罐体下部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罐腿上,所述传动轴与罐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外部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用于密封第二轴承。所述加料口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加料口螺纹连接。所述罐盖的顶部还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用于观察罐体内部菌液发酵状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将动力传输给圆形转盘,进而圆形转盘上的转动筒和板状凸肋随着转动圆形转盘转动,由于板状凸肋从下至上板面变小,下部板状凸肋转动可搅动食用菌液体从下至上螺旋上升转动,食用菌液体达到均匀搅拌效果,而且板状凸肋的外缘为弧形,在搅拌的过程可减少对食用菌液体中菌体的破坏;同时,上方的供气管向转动筒和板状凸肋内部进行充气,气体经过曝气孔向外部扩散,在食用菌液体搅拌同时,搅拌形成螺旋层流的食用菌液与氧气充分接触,提高了食用菌液体的发酵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的板状凸肋结构图。图中1为罐体,2为罐腿,3为罐盖,4为加料口,5为供气管,6为第一轴承,11为转动筒,12为板状凸肋,13为圆形转盘,14为第二轴承,15为端盖,16为电机,17为曝气孔,18为传动轴,19为密封盖,20为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包括:罐体1、支撑的罐体1的罐腿2、罐体1顶部的罐盖3,所述罐盖3底部与罐体1顶部螺纹连接,所述罐盖3上方设置有加料口4和供气管5,所述供气管5穿过罐盖3顶部延伸至罐体1内部,所述供气管5与罐体1的密封连接,位于罐体1内部的供气管5下部通过第一轴承6与曝气装置相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可相对供气管5同轴转动;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转动筒11、板状凸肋12、圆形转盘13、第二轴承14、端盖15、电机16、曝气孔17和传动轴18,竖直设置的转动筒11上端与供气管5相连通,所述转动筒11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板状凸肋12,所述板状凸肋12的下部为椭圆弧状,所述板状凸肋12上部矩形状,且板状凸肋12上部与板状凸肋12下部通过弧形面平滑相连,所述板状凸肋12为空腔结构,所述板状凸肋12与转动筒11内部相连通,所述板状凸肋12板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17,所述板状凸肋12底部与圆形转盘13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筒11下端与圆形转盘13上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圆形转盘13下表面与传动轴18同轴固定,所述传动轴18穿过罐体1下部与电机16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固定安装在罐腿2上,所述传动轴18与罐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14,所述第二轴承14外部安装有端盖15,所述端盖15用于密封第二轴承14。所述加料口4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9,所述密封盖19与加料口4螺纹连接。所述罐盖3的顶部还设置有观察窗20,所述观察窗20用于观察罐体1内部菌液发酵状况。本技术采用的食用菌液体发酵罐,通过电机16带动传动轴18转动,传动轴18将动力传输给圆形转盘13,进而圆形转盘13上的转动筒11和板状凸肋12随着转动圆形转盘13转动,由于板状凸肋12从下至上板面变小,下部板状凸肋12转动可搅动食用菌液体从下至上螺旋上升转动,食用菌液体达到均匀搅拌效果,而且板状凸肋12的外缘为弧形,在搅拌的过程可减少对食用菌液体中菌体的破坏;同时,上方的供气管5向转动筒11和板状凸肋12内部进行充气,气体经过曝气孔17向外部扩散,在食用菌液体搅拌同时,搅拌形成螺旋层流的食用菌液与氧气充分接触,提高了食用菌液体的发酵效果,而且观察窗20可随时观察食用菌液体的发酵状况。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包括:罐体(1)、支撑的罐体(1)的罐腿(2)、罐体(1)顶部的罐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盖(3)底部与罐体(1)顶部螺纹连接,所述罐盖(3)上方设置有加料口(4)和供气管(5),所述供气管(5)穿过罐盖(3)顶部延伸至罐体(1)内部,所述供气管(5)与罐体(1)的密封连接,位于罐体(1)内部的供气管(5)下部通过第一轴承(6)与曝气装置相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可相对供气管(5)同轴转动;/n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转动筒(11)、板状凸肋(12)、圆形转盘(13)、第二轴承(14)、端盖(15)、电机(16)、曝气孔(17)和传动轴(18),竖直设置的转动筒(11)上端与供气管(5)相连通,所述转动筒(11)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板状凸肋(12),所述板状凸肋(12)的下部为椭圆弧状,所述板状凸肋(12)上部矩形状,且板状凸肋(12)上部与板状凸肋(12)下部通过弧形面平滑相连,所述板状凸肋(12)为空腔结构,所述板状凸肋(12)与转动筒(11)内部相连通,所述板状凸肋(12)板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17),所述板状凸肋(12)底部与圆形转盘(13)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筒(11)下端与圆形转盘(13)上表面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圆形转盘(13)下表面与传动轴(18)同轴固定,所述传动轴(18)穿过罐体(1)下部与电机(16)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6)固定安装在罐腿(2)上,所述传动轴(18)与罐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14),所述第二轴承(14)外部安装有端盖(15),所述端盖(15)用于密封第二轴承(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食用菌液体发酵罐,包括:罐体(1)、支撑的罐体(1)的罐腿(2)、罐体(1)顶部的罐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盖(3)底部与罐体(1)顶部螺纹连接,所述罐盖(3)上方设置有加料口(4)和供气管(5),所述供气管(5)穿过罐盖(3)顶部延伸至罐体(1)内部,所述供气管(5)与罐体(1)的密封连接,位于罐体(1)内部的供气管(5)下部通过第一轴承(6)与曝气装置相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可相对供气管(5)同轴转动;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转动筒(11)、板状凸肋(12)、圆形转盘(13)、第二轴承(14)、端盖(15)、电机(16)、曝气孔(17)和传动轴(18),竖直设置的转动筒(11)上端与供气管(5)相连通,所述转动筒(11)侧壁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板状凸肋(12),所述板状凸肋(12)的下部为椭圆弧状,所述板状凸肋(12)上部矩形状,且板状凸肋(12)上部与板状凸肋(12)下部通过弧形面平滑相连,所述板状凸肋(12)为空腔结构,所述板状凸肋(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发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靖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