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建光专利>正文

提高建筑物使用空间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51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吊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建筑物使用空间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所述的灯包括发光体、灯架,发光体定位于灯架;建筑物顶面安装固定架,固定架下方设有吊顶装饰板,固定架与灯架固定连接,灯架两边支撑并固定吊顶装饰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吊顶结构打破了传统设计理念,由吊顶灯的灯架作为支撑并固定吊顶装饰板的载体,即,将吊顶装饰板依附于吊顶灯的灯架,与传统的嵌入灯或吸顶灯相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吊顶结构后,吊顶装饰板的位置比传统的要高。因此,在固定而有限的房屋高度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建筑物可用空间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吊顶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建筑物使用空间的 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物吊顶上安装的灯具,或悬挂于吊顶装饰板,或嵌入于吊顶装饰板 之上,或是吸顶灯。悬挂于吊顶装饰板的灯具,其占用建筑物空间较大,且 易被外物碰撞。因此,较多采用嵌入灯或吸顶灯的结构,如图1所示,建筑物顶面安装固定架22',固定架22'下方固定安装龙骨2',龙骨2,下方固定 连接吊顶装饰板7',灯具8,依附于吊顶装饰板7,之上,灯具8,的下平面 与吊顶装饰板7,的平面基本持平。采用此结构虽然不存在上述悬挂式灯具的 缺陷。但,其存在其它的缺点。参见图l,装饰板7,与固定架22,之间存在 一个较大的空间,很明显,这段空间被浪费掉。然而,这段空间对有限的建 筑物高度而言,是极其宝贵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建筑物使用空间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提高建筑物使用空间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 构,所述的灯包括发光体、灯架,发光体定位于灯架;建筑物顶面安装固定 架,固定架下方设有吊顶装饰板,固定架与灯架固定连接,灯架两边支撑并 固定吊顶装饰板。所述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灯架呈长条形,根据其横截面,上部竖向形成筋条,筋条与所述的固定架固定相连;筋条下端向两侧延伸成腹条,腹 条内侧是发光体的容纳区;腹条的下端向外侧延伸成横向的翼板,翼板支撑 并固定所述的吊顶装饰板。所述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灯架呈长条形,根据其横截面,灯架内部 为发光体的容纳区;灯架的上方形成凸耳,凸耳与所述的固定架固定相连; 凸耳开有通孔,卡簧的下端将吊顶装饰板卡固于灯架,卡簧上部穿过凸耳的 通孔后与灯架钩合。所述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灯架的内壁下部沿纵向形成卡槽,卡槽卡 接格栅板、透光板或透光罩。所述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格栅板包括至少一片转动式格栅片,转动 式格栅片远离发光体部与格栅板的两侧条转动相连,靠近发光体部的宽度大 于格栅板两平行侧条之间的距离;固定式格栅片远离发光体部与两侧条固定 相连。所述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转动式格栅片共设三片,分别处于格栅板 的中间及两端。所述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格栅片靠近发光体部的端面呈圆弧形。 所述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发光体与灯架通过灯座相连,灯座与灯架 间滑动配合。本专利技术的吊顶结构打破了传统设计理念,由吊顶灯的灯架作为支撑并固定 吊顶装饰板的载体,即,将吊顶装饰板依附于吊顶灯的灯架,与传统的嵌入 灯或吸顶灯相比(结合图1与图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吊顶结构后,吊顶装饰板的 位置比传统的要高。因此,在固定而有限的房屋高度内,本专利技术提高了建筑 物可用空间的高度。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吊顶灯具有适合的强度、安装也方便,其保持了吊顶设计的整 体性和一致性,美》见、和谐。本专利技术的灯具防炫罩即格栅板通过其自带的格栅片与灯具卡固,从而简 化了传统的复杂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安装及拆卸都比传统的吊顶灯简便。本专利技术吊顶灯的两端灯座间的距离还可以通过滑动来调节,从而适应了 不同长度灯管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传统嵌入灯或吸顶灯的建筑物吊顶结构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建筑物吊顶的结构简图。图3为实施例一灯架与固定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A-A放大视图。图9为实施例四灯座的》文大结构图。图10为实施例五灯具防娱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五灯具防炫罩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的A-A放大视图。图13为图ll的B部放大图。图14为实施例五转动式格栅片的放大图。图15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3、 4所示,灯架l由金属制成,呈长条形,参见其横截 面,其上部竖向形成筋条ll,筋条ll的顶端呈勾槽型,该端与铁架22勾合 而相固定连接,铁架22安装于建筑物顶面。筋条11下端向两侧呈弧形延伸 而成腹条12,腹条12下端向外侧延伸形成横向的翼板13。腹条12内部为成荧光灯8的容纳区311,荧光灯8通过两端的灯座固定 于腹条12内。腹条12内壁与荧光灯8间还卡接反光板9。腹条12内侧下部沿纵向形成卡槽14,格栅板10卡固于卡槽14。在建筑物吊顶中,灯架1与副支撑条6沿吊顶面的纵横交错排列并固定 安装于铁架22之下,灯架1与副支撑条6之间固定连接,同 一排灯架1之间 通过端部固定对接。灯架1下部的两翼13支撑并固定吊顶装饰板7,灯架l内的荧光灯8及 格栅板10未被装饰板7覆盖。这样,吊顶装饰板7便依附于灯架1之上。吊 顶装饰板7为硅钙板、矿棉板、铝板或异型特制板。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用透光板lll替换实施例一的格栅板, 并去掉反光板。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用凸出的透光罩101替换实施例一的格栅板,并去掉反光板。其它内容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四如图7-9所示,灯架1由金属制成,呈长条形,沿纵向形成 容纳荧光灯8及灯座32的容纳区311,容纳区311内部的两相对侧形成滑槽 312。灯座32大致呈柱形,设有两个插接荧光灯8的插孔322及联接外界电 源的接线柱323。柱形灯座32的两侧向外凸出形成两翼321,两翼321与灯 架1的滑槽312滑动式配合。当灯座32置入灯架的容纳区311后,其两翼321 置于灯架的滑槽312,从而灯座32可沿滑槽312滑动。容纳区311的下部形成卡槽14,格栅板或透光板或透光罩卡固于卡槽14。灯架1上开有穿线孔313,灯座的接线柱323通过电线34与外界电源电 联接,电线34穿过穿线孔313。荧光灯8安装到位后,由于电线34的定位作 用,灯座32便不会滑动。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 一相同。实施例五如图10-14所示,灯具防炫罩10即格栅板由金属制成,包括 两根平行的侧条42、数片均匀地布设于两侧条42之间的格栅片43,格栅片 43包括三片转动式格栅片432和其余的固定式格栅片431,三转动式格栅片 432分别处于灯具防炫罩10的中间及两端位置。固定式祐4册片431的上部即远离灯具的灯管部,通过两侧的凸点4312与 两侧条42固定相连。转动式桔4册片432的上部即远离灯具的灯管部,通过两侧的凸点4321分 别与两侧条42转动相连;转动式格栅片432靠近灯具的灯管部4322的端面 呈圆弧形,该部4322的两侧向外凸,从而该部4322的宽度要大于两平行侧 条42之间的距离。把如图11所示状态的灯具防炫罩10置入灯架1到位后,将三片转动式格栅片432转动至如图10所示的状态,因三转动式格栅片的一端部4322的 宽度大于两平行侧条42间的距离。因此,三转动式格栅片的该部4322向外 挤压两侧条42,使两侧条42的下部即靠近灯具的灯管部向外撑开,参见图 12,侧条42撑开的两边紧紧地顶住灯架而固定。拆卸时,只需翻转三转动式 格栅片432至如图13所示状态,即可解除对两侧条42的挤压,从而两侧条 42与灯架间也就失去了张力,此时可将灯具防炫罩IO取下。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 一相同。实施例六如图15所示,建筑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提高建筑物使用空间的灯与吊顶的安装结构,所述的灯包括发光体、灯架,发光体定位于灯架;建筑物顶面安装固定架,固定架下方设有吊顶装饰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架与灯架固定连接,灯架两边支撑并固定吊顶装饰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光徐云铮
申请(专利权)人:徐建光徐云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