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38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其结构包括底架、车轮、推杆、握把、钢绳、钢管、卡位机构和装载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新型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在钢管叠加后需要钢绳进行捆绑固定,防止钢管在运输中晃动脱落,而且在运输后吊装时局限性大,装置在钢管叠加后重量重,移动吊装角度时非常不方便的问题,设计了卡位机构和装载机构,使用时可以先将钢绳放置在U字状凹槽内,并且卡在固定块,然后放置钢管,接着将钢绳捆绑缩紧,接着进行运输,转换时将手轮旋开,翻转,然后通过拉手转动外壳体进行吊装角度移动,实现了辅助捆绑运输和吊装移动调节的功能。

A steel pipe transportation device for binding and hois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用钢管按照有缝无缝可以分为无缝钢管和有缝钢管,有缝钢管根据焊缝的不同又分为螺旋钢管和直缝钢管,二者在建筑打桩,结构,钢结构,承重,排水等方面应用极为普遍,在土木工程施工时,需要经常用到钢管搭建支撑,由于钢管较重,叠加后搬运不便,特别在于高层必须采用吊机吊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在钢管叠加后需要钢绳进行捆绑固定,防止钢管在运输中晃动脱落,而且在运输后吊装时局限性大,装置在钢管叠加后重量重,移动吊装角度时非常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土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新型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在钢管叠加后需要钢绳进行捆绑固定,防止钢管在运输中晃动脱落,而且在运输后吊装时局限性大,装置在钢管叠加后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包括底架(1)、车轮(2)、推杆(3)、握把(4)、钢绳(7)和钢管(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位机构(5)和装载机构(6),所述底架(1)前端左侧通过转轴与车轮(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底架(1)顶端右侧通过转轴与推杆(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底架(1)底端前中部通过螺母与卡位机构(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底架(1)顶端中左侧与装载机构(6)进行焊接,所述推杆(3)右顶部后侧与握把(4)进行焊接,所述装载机构(6)内部右侧与钢绳(7)相互卡套,所述装载机构(6)内侧中部放置有钢管(8),所述卡位机构(5)包括第一板块(501)、第二板块(502)、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用利于捆绑吊装的钢管运输装置,包括底架(1)、车轮(2)、推杆(3)、握把(4)、钢绳(7)和钢管(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位机构(5)和装载机构(6),所述底架(1)前端左侧通过转轴与车轮(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底架(1)顶端右侧通过转轴与推杆(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底架(1)底端前中部通过螺母与卡位机构(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底架(1)顶端中左侧与装载机构(6)进行焊接,所述推杆(3)右顶部后侧与握把(4)进行焊接,所述装载机构(6)内部右侧与钢绳(7)相互卡套,所述装载机构(6)内侧中部放置有钢管(8),所述卡位机构(5)包括第一板块(501)、第二板块(502)、第三板块(503)、丝杆(504)、手轮(505)、第四板块(506)和卡块(507),所述第一板块(501)前端通过转轴与第二板块(50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板块(502)顶端中部与第三板块(503)进行焊接,所述第三板块(503)中部与丝杆(504)相互旋接,所述丝杆(504)前端与手轮(505)进行焊接,所述丝杆(504)后端与第四板块(506)进行焊接,所述第四板块(506)外表面底部与卡块(507)相互卡套,所述卡块(507)后端与装载机构(6)进行焊接,所述装载机构(6)包括外壳体(601)、内套板(602)、固定块(603)、转盘(604)和拉手(605),所述外壳体(601)内侧中部与内套板(602)进行焊接,所述外壳体(601)顶端后右侧与固定块(6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源卓弘伟周秋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国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