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337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包括选取粒径为5mm至80mm的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浸润粗骨料、适用搅拌机均匀拌和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再加入经过浸润后的粗骨料进行均匀拌和制得混凝土、采用该混凝土浇筑制得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预先浸润粗骨料,分阶段二次搅拌的工艺方法,降低了粗骨料内部空隙率,能够有效防止粗骨料在拌和过程中出现上浮,保证粗骨料能够与砂子、水泥、细骨料充分混合并且拌和均匀,提升了所制得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参数,同时提升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效率。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wallboard from construction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指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市政工程等以及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的砖瓦、混凝土、弃土及其它工程废弃物(亦称建筑废弃物)。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建筑物逐年增加,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每万平方米新建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500~600吨的建筑垃圾,而每拆除1平方米的旧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堆积在一起可达1~1.3立方米,建筑垃圾排放量已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每年全国仅旧建筑物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就达8亿吨,每年新建、拆除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已达1517亿吨,并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目前对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主要是填埋于地下,建筑垃圾再利用比率不足1%,建筑垃圾的大量填埋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使填埋处的徒弟无法进行耕种,还会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种能够有效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再生应用的工艺措施,以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理难体,保护耕地和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粒径为5mm至80mm的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步骤二:向步骤一中所述粗骨料表面喷洒适量附加水,使所述粗骨料浸润适当时间;步骤三:将适量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加入搅拌机以内均匀拌和;步骤四:在完成步骤三之后,向搅拌机以内加入步骤一中经过浸润后的粗骨料再进行均匀拌和之后,制得混凝土;步骤五:提供墙板模具,所述墙板模具具有型腔,将步骤四中所述混凝土浇注于该型腔以内,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从型腔中取出获得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步骤二中所述粗骨料浸润时间为15min以上。步骤一中所述粗骨料是将建筑垃圾置于摇筛机中摇动至少10min之后制得。步骤一中所述附加水与粗骨料质量配比为100:(640~680)。步骤三中所述细骨料是采用粒径为9.5mm至19mm的建筑垃圾,先将其烘干之后再冷却至室温条件下,然后通过压力机对其施加荷载,将其压碎后制得细骨料。步骤三中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的质量配比为:(750~770):400:(40~60):240。步骤三中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的拌和时间为15min以上。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完成步骤五之后,对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表面进行洒水养护7天至28天。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完成步骤一之后,先将所述粗骨料置于温度为105±5C的烘箱内烘干之后再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进行步骤二。步骤五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为长方体形状或棱柱体形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制成混凝土,使建筑垃圾中含有的废弃砖瓦、废弃混凝土、玻璃、木材等成分均得以重新合理应用,有效提升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效率,同时,在使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采用了预先将粗骨料浸润,分阶段二次搅拌的工艺方法,由于粗骨料预先浸润,使粗骨料内部空隙率降低,能够有效防止粗骨料在拌和过程中因为浮力出现上浮,保证粗骨料能够与砂子、水泥、细骨料充分混合并且拌和均匀,使粗骨料、细骨料能够与砂子、水泥充分粘结,有利于提升了所制得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参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粒径为5mm至80mm的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粗骨料是将建筑垃圾置于摇筛机中摇动至少10min之后制得。步骤一中所述附加水与粗骨料质量配比为100:(640~680)。最佳优选的附加水与粗骨料质量配比为100:659。步骤二:向步骤一中所述粗骨料表面喷洒适量附加水,使所述粗骨料浸润适当时间;进一步地,优选步骤二中所述粗骨料浸润时间为15min以上。步骤三:将适量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加入搅拌机以内均匀拌和;进一步地,优选步骤三中所述细骨料粒径小于5mm。步骤三中所述细骨料是采用粒径为9.5mm至19mm的建筑垃圾,先将其烘干之后再冷却至室温条件下,然后通过压力机对其施加荷载,将其压碎后制得细骨料。所述压力机施加荷载为200kN以上,施加荷载速度为1kN/s以上,压力机施加荷载作用于建筑垃圾上的持续时间至少为5s。步骤三中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的质量配比为:(750~770):400:(40~60):240。最佳优选的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的质量配比为:757:400:47:240;另外,步骤三中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的拌和时间为15min以上。步骤四:在完成步骤三之后,向搅拌机以内加入步骤一中经过浸润后的粗骨料再进行均匀拌和之后,制得混凝土;步骤五:提供墙板模具,所述墙板模具具有型腔,将步骤四中所述混凝土浇注于该型腔以内,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从型腔中取出获得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优选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为长方体形状或棱柱体形状。此外,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完成步骤五之后,对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表面进行洒水养护7天至28天。另外,所述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完成步骤一之后,先将所述粗骨料置于温度为105±5C的烘箱内烘干之后再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进行步骤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制成混凝土,使建筑垃圾中含有的废弃砖瓦、废弃混凝土、玻璃、木材等成分均得以重新合理应用,有效提升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效率,同时,在使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制备混凝土的过程中,采用了预先将粗骨料浸润,分阶段二次搅拌的工艺方法,由于粗骨料预先浸润,使粗骨料内部空隙率降低,能够有效防止粗骨料在拌和过程中因为浮力出现上浮,保证粗骨料能够与砂子、水泥、细骨料充分混合并且拌和均匀,使粗骨料、细骨料能够与砂子、水泥充分粘结,有利于提升了所制得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参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预先浸润粗骨料使粗骨料内部空隙率较低,所制得的混凝土经过试验测试其各项参数如下表:表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得的混凝土各项参数试验次数养护时间抗折强度/MPa抗压强度/MPa13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选取粒径为5mm至80mm的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n步骤二:向步骤一中所述粗骨料表面喷洒适量附加水,使所述粗骨料浸润适当时间;/n步骤三:将适量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加入搅拌机以内均匀拌和;/n步骤四:在完成步骤三之后,向搅拌机以内加入步骤一中经过浸润后的粗骨料再进行均匀拌和之后,制得混凝土;/n步骤五:提供墙板模具,所述墙板模具具有型腔,将步骤四中所述混凝土浇注于该型腔以内,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从型腔中取出获得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粒径为5mm至80mm的建筑垃圾作为粗骨料;
步骤二:向步骤一中所述粗骨料表面喷洒适量附加水,使所述粗骨料浸润适当时间;
步骤三:将适量细骨料、水泥、砂子和拌和水加入搅拌机以内均匀拌和;
步骤四:在完成步骤三之后,向搅拌机以内加入步骤一中经过浸润后的粗骨料再进行均匀拌和之后,制得混凝土;
步骤五:提供墙板模具,所述墙板模具具有型腔,将步骤四中所述混凝土浇注于该型腔以内,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从型腔中取出获得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粗骨料浸润时间为15min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粗骨料是将建筑垃圾置于摇筛机中摇动至少10min之后制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附加水与粗骨料质量配比为100:(640~68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墙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细骨料是采用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坤卢华郁健万廷荣刘璇张思斌覃鹤周雨婷甘衡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