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34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包括上下连通的上反应器和下反应器。下反应器包括位于厌氧反应器底部的进水及布水系统和进/排泥口,进水及布水系统采用点状旋流布水器。厌氧反应器还包括:自下部三相分离器的顶端延伸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一气体提升管;自上部三相分离器的顶端延伸至气液分离器的第二气体提升管;自气液分离器的底端延伸至混合区的混合液回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内部能够形成液体内循环,不会在气液分离器处生成淤泥,有利于设备持续稳定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点状旋流布水器可实现点状旋流的效果,能有效避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混合区出现颗粒污泥和悬浮物混合沉淀堆积、腐化并导致污泥损失。

An internal circulation anaerobic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厌氧处理工艺,高效的生物膜处理方法,利用砂等大表面积的物质为载体,厌氧微生物以膜形式结在砂或其它载体的表面,在污水中成流动状态,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接触吸附分解有机物,从而达到处理的目的。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在将固体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离的前提下,使固、液两相充分接触,既能保持大量污泥又能使废水和活性污泥之间充分混合、接触,以达到真正高效的目的。随着对该反应器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许多优势被人们认识并接受,它在土豆加工、柠檬酸废水、酒精废水、啤酒废水、制浆造纸废水等众多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但不少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反应器经过较长时间(一年以上)的运行,反应产生的气体会携带部分污泥提示至气液分离器,有污泥堵塞现象。厌氧反应器的混合区也常出现堆积泥沙和回流管堵塞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反应器的有效池容,并导致运行的效果变差,甚至无法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有效地解决第三代反应器的混合区堆积泥沙和气液分离器淤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上下连通的上反应器和下反应器,所述上反应器的截面比下反应器小;所述下反应器包括: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器底部的进水及布水系统和进/排泥口,所述进水及布水系统采用点状旋流布水器;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器中部的下部三相分离器;位于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之上且与下部三相分离器间隔开的上部三相分离器。其中,所述进水及布水系统所在的区域为混合区,所述混合区和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污泥膨胀区,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和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之间为精处理区,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和下反应器的顶端为溢流出水区;所述上反应器的底端与所述下反应器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反应器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反应器底部的惰性气体吹入点;设置在所述上反应器中部的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上反应器顶端的气体排出口。其中,厌氧反应器还包括:自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气体提升管;自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气体提升管;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混合区的混合液回流管。其中,在所述污泥膨胀区被转化的沼气被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第一气体提升管提升至所述气液分离器,在所述精处理区被转化的沼气被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第二气体提升管提升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沼气在所述上反应器顶端的气体排出口,通过气体提升管提升至气液分离器的污泥混合液通过混合液回流管回流至所述混合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及布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厌氧反应器之外的罐外布水器;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与所述罐外布水器通过进水支管连接;其中,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底端环向均匀布置,每套点状旋流布水器的中心间距为2至4米。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包括:布水罩,所述布水罩呈锥体构造,所述布水罩的顶端设有供进水支管连接或置入的端口,所述布水罩的锥面部留有多个供流体流出的出水通道;设于所述布水罩内部的射流管,所述射流管的中心为与进水支管连接的进水口,所述射流管包括2个以上的导流支管,各所述导流支管从进水口起始沿着相同的旋向向外水平延伸,所述导流支管的末端为口径渐缩的喷嘴部,所述喷嘴部的射流方向沿着以进水口为圆心的切线方向;其中,所述射流管将自进水支管进入的原水导流至喷嘴部射出,沿布水罩的内壁离心转动并从出水通道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布水罩的底端的布水底座,所述布水底座将所述布水罩的底端封闭,用于阻挡污泥进入点状旋流布水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布水罩的锥面部由多个均匀间隔布置的布水导流片组成,各所述布水导流片自所述端口沿所述布水罩的锥形母线延伸至所述布水罩底端的外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通道为各所述布水导流片之间预留的0.5至1.5cm的间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流管包括两个导流支管,所述导流支管包括自所述进水口延伸的平直段和一端与所述平直段邻接的弧形弯折段,所述弧形弯折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部邻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以所述布水罩呈正锥形的方式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以所述布水罩呈倒锥形的方式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的各部件为耐腐蚀的不锈钢材质,所述布水罩的各所述布水导流片之间、所述布水罩和布水底座、所述射流管和进水支管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内部能够形成液体内循环,不会在气液分离器处生成淤泥,使有机物与颗粒污泥的传质过程加强,厌氧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设备持续稳定运行。本专利技术的点状旋流布水器用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进水及布水系统由若干个点状旋流布水器组合而成,实现点状旋流的效果,能有效避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混合区出现颗粒污泥和悬浮物混合沉淀堆积、腐化并导致污泥损失。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专利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水及布水系统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点状旋流布水器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射流管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射流管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气液分离器;2-惰性气体吹入点;3-上部三相分离器;4-精处理区;5-下部三相分离器;6-混合液回流管;7-进水及布水系统;8-沼气;9-溢流出水区;10-第一提升管;11-污泥膨胀床区;12-混和区;13-进/排泥口。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为有效地避免厌氧反应器的混合区堆积泥沙和气液分离器淤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包括上下连通的上反应器和下反应器,上反应器的截面比下反应器小。上反应器和下反应器串联连通,废水在厌氧反应器中自下而上流动,厌氧反应主要在下反应器中进行,净化过的水从下反应器的上部流出。废气从上反应器的顶端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反应器包括:位于厌氧反应器底部的进水及布水系统7和进/排泥口13;位于厌氧反应器中部的下部三相分离器5;位于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5之上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上下连通的上反应器和下反应器,所述上反应器的截面比下反应器小;/n所述下反应器包括:/n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器底部的进水及布水系统和进/排泥口,所述进水及布水系统采用点状旋流布水器;/n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器中部的下部三相分离器;/n位于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之上且与下部三相分离器间隔开的上部三相分离器;/n其中,所述进水及布水系统所在的区域为混合区,所述混合区和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污泥膨胀区,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和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之间为精处理区,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和下反应器的顶端为溢流出水区;/n所述上反应器的底端与所述下反应器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反应器包括:/n设置在所述上反应器底部的惰性气体吹入点;/n设置在所述上反应器中部的气液分离器;/n设置在所述上反应器顶端的气体排出口;/n其中,厌氧反应器还包括:/n自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气体提升管;/n自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气体提升管;/n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混合区的混合液回流管;/n其中,在所述污泥膨胀区被转化的沼气被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第一气体提升管提升至所述气液分离器,在所述精处理区被转化的沼气被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第二气体提升管提升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沼气在所述上反应器顶端的气体排出口,通过气体提升管提升至气液分离器的污泥混合液通过混合液回流管回流至所述混合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包括上下连通的上反应器和下反应器,所述上反应器的截面比下反应器小;
所述下反应器包括:
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器底部的进水及布水系统和进/排泥口,所述进水及布水系统采用点状旋流布水器;
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器中部的下部三相分离器;
位于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之上且与下部三相分离器间隔开的上部三相分离器;
其中,所述进水及布水系统所在的区域为混合区,所述混合区和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之间为污泥膨胀区,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和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之间为精处理区,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和下反应器的顶端为溢流出水区;
所述上反应器的底端与所述下反应器的顶端连接,所述上反应器包括:
设置在所述上反应器底部的惰性气体吹入点;
设置在所述上反应器中部的气液分离器;
设置在所述上反应器顶端的气体排出口;
其中,厌氧反应器还包括:
自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气体提升管;
自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气体提升管;
自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混合区的混合液回流管;
其中,在所述污泥膨胀区被转化的沼气被所述下部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第一气体提升管提升至所述气液分离器,在所述精处理区被转化的沼气被所述上部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第二气体提升管提升至所述气液分离器,沼气在所述上反应器顶端的气体排出口,通过气体提升管提升至气液分离器的污泥混合液通过混合液回流管回流至所述混合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及布水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厌氧反应器之外的罐外布水器;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与所述罐外布水器通过进水支管连接;其中,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在所述厌氧反应器的底端环向均匀布置,每套点状旋流布水器的中心间距为2至4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旋流布水器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华杨春王玉方管凤伟李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