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印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325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印刷系统,其结构包括空气净化机构、升降装置、保护外壳、传输带、印刷机构、抬升机构、PLC控制台、基座、放置板,空气净化机构位于传输带的上方,然后当放置台移动到印刷机构的下方的时候,信号接收器就会控制减速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起来,然后与之啮合在一起的移动板就会通过印刷台支撑板带动印刷机构向下移动,然后印刷机构就会对放置板上的物品进行印刷,旋转电机就会通过皮带带动转盘进行转动,然后转盘转动的时候就会带动转动杆进行旋转,然后就会利用抬升板的斜面将放置台移动到上方去,减少了整体的占地面积,同时可以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刺鼻气体进行净化过滤。

An automatic prin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印刷系统
本技术是一种自动印刷系统,属于印刷

技术介绍
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有些物品为了达到印刷厚度的要求,就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印刷,就需要较大的空间来摆放印刷机与工作台。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120448760.0的一种自动印刷系统,其结构包括放料架、油墨印刷机、烘干设备、水胶印刷机、水胶烘道、多功能贴合机、切片机,所述放料架、油墨印刷机、烘干设备、水胶印刷机、水胶烘道、多功能贴合机、切片机依次排放,但是该现有技术需要较大的空间,占地面积较大且印刷过程中会产生刺激性的刺鼻气体,容易损害人体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印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需要较大的空间,占地面积较大且印刷过程中会产生刺激性的刺鼻气体,容易损害人体的身体健康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印刷系统,其结构包括空气净化机构、升降装置、保护外壳、传输带、印刷机构、抬升机构、PLC控制台、基座、放置板,所述空气净化机构位于传输带的上方,所述放置板位于基座的上方,所述保护外壳的内部设有传输带,所述空气净化机构的背部嵌入安装于保护外壳的后端面,所述升降装置的下端与印刷机构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与PLC控制台为一体化结构,所述PLC控制台的下端与保护外壳的下表面相焊接,所述传输带与基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PLC控制台的左侧设有基座,所述印刷机构位于放置板的上方,所述抬升机构分布于基座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抬升机构包括定位杆、抬升板、定位槽、转动杆、皮带、旋转电机、PLC电机控制器、转盘、中心轴、移动槽、承受板,所述承受板与定位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槽的内部设有定位杆,所述转动杆的背部与转盘的正端面相焊接,所述中心轴的背部嵌入安装于转盘的正端面上,所述皮带的右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右端与PLC电机控制器的左端相连接,所述旋转电机位于转盘的右侧,所述定位槽的下方设有移动槽,所述承受板与抬升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嵌入安装于移动槽中,所述移动槽的内部设有中心轴,所述定位杆为圆柱体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外框架、支撑杆、移动板、承重柱、传动齿轮、缓冲板、印刷台支撑板、减速电机、连接线、信号接收器,所述缓冲板的上端与支撑杆的下端相焊接,所述移动板的内部设有缓冲板,所述信号接收器的下端与连接线的上端相焊接,所述传动齿轮与减速电机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框架的内部设有信号接收器,所述传动齿轮与移动板相啮合,所述移动板的下端与印刷台支撑板的上端相焊接,所述外框架的右端与承重柱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移动板为内凹的矩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机构包括启动电机、扇叶、旋转座、安装座、二次过滤网、一次过滤网、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内部设有启动电机,所述启动电机的右端与旋转座的左端相连接,所述旋转座位于一次过滤网的左端,所述扇叶分布于旋转座的两侧,所述安装座与一次过滤网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一次过滤网的右端设有二次过滤网,所述通风管的内部设有一次过滤网,所述通风管的内表面与安装座相焊接,所述一次过滤网为带有孔洞的长方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承受板的内表面与基座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承重柱的右端与PLC控制台的左端相焊接,所述印刷机构的上端与印刷台支撑板的下端相连接,所述通风管的右端面嵌入安装于保护外壳的内表面上,所述PLC控制台的左端设有承受板。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自动印刷系统,首先将需要被印刷的物品放置于放置板上,然后通过PLC控制台进行设置,然后当放置台移动到印刷机构的下方的时候,信号接收器就会控制减速电机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起来,然后与之啮合在一起的移动板就会通过印刷台支撑板带动印刷机构向下移动,然后印刷机构就会对放置板上的物品进行印刷,然后PLC电机控制器就会让旋转电机转动起来,旋转电机就会通过皮带带动转盘进行转动,然后转盘转动的时候就会带动转动杆进行旋转,转动杆就会通过移动槽与定位槽的原因让整个承受板进行上下移动,然后就会利用抬升板的斜面将放置台移动到上方去,同时空气净化机构会同时进行工作将刺鼻的气体进行净化,减少了整体的占地面积,同时可以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刺鼻气体进行净化过滤。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印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抬升机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升降装置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空气净化机构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空气净化机构-1、升降装置-2、保护外壳-3、传输带-4、印刷机构-5、抬升机构-6、PLC控制台-7、基座-8、放置板-9、定位杆-601、抬升板-602、定位槽-603、转动杆-604、皮带-605、旋转电机-606、PLC电机控制器-607、转盘-608、中心轴-609、移动槽-610、承受板-611、外框架-201、支撑杆-202、移动板-203、承重柱-204、传动齿轮-205、缓冲板-206、印刷台支撑板-207、减速电机-208、连接线-209、信号接收器-210、启动电机-101、扇叶-102、旋转座-103、安装座-104、二次过滤网-105、一次过滤网-106、通风管-10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印刷系统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空气净化机构1、升降装置2、保护外壳3、传输带4、印刷机构5、抬升机构6、PLC控制台7、基座8、放置板9,所述空气净化机构1位于传输带4的上方,所述放置板9位于基座8的上方,所述保护外壳3的内部设有传输带4,所述空气净化机构1的背部嵌入安装于保护外壳3的后端面,所述升降装置2的下端与印刷机构5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2与PLC控制台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PLC控制台7的下端与保护外壳3的下表面相焊接,所述传输带4与基座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PLC控制台7的左侧设有基座8,所述印刷机构5位于放置板9的上方,所述抬升机构6分布于基座8的两侧。其中更深入地,所述抬升机构6包括定位杆601、抬升板602、定位槽603、转动杆604、皮带605、旋转电机606、PLC电机控制器607、转盘608、中心轴609、移动槽610、承受板611,所述承受板611与定位槽60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槽603的内部设有定位杆601,所述转动杆604的背部与转盘608的正端面相焊接,所述中心轴609的背部嵌入安装于转盘608的正端面上,所述皮带605的右端与旋转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空气净化机构(1)、升降装置(2)、保护外壳(3)、传输带(4)、印刷机构(5)、抬升机构(6)、PLC控制台(7)、基座(8)、放置板(9),所述空气净化机构(1)位于传输带(4)的上方,所述放置板(9)位于基座(8)的上方,所述保护外壳(3)的内部设有传输带(4),所述空气净化机构(1)的背部嵌入安装于保护外壳(3)的后端面,所述升降装置(2)的下端与印刷机构(5)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2)与PLC控制台(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PLC控制台(7)的下端与保护外壳(3)的下表面相焊接,所述传输带(4)与基座(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PLC控制台(7)的左侧设有基座(8),所述印刷机构(5)位于放置板(9)的上方,所述抬升机构(6)分布于基座(8)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空气净化机构(1)、升降装置(2)、保护外壳(3)、传输带(4)、印刷机构(5)、抬升机构(6)、PLC控制台(7)、基座(8)、放置板(9),所述空气净化机构(1)位于传输带(4)的上方,所述放置板(9)位于基座(8)的上方,所述保护外壳(3)的内部设有传输带(4),所述空气净化机构(1)的背部嵌入安装于保护外壳(3)的后端面,所述升降装置(2)的下端与印刷机构(5)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升降装置(2)与PLC控制台(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PLC控制台(7)的下端与保护外壳(3)的下表面相焊接,所述传输带(4)与基座(8)为一体化结构,所述PLC控制台(7)的左侧设有基座(8),所述印刷机构(5)位于放置板(9)的上方,所述抬升机构(6)分布于基座(8)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机构(6)包括定位杆(601)、抬升板(602)、定位槽(603)、转动杆(604)、皮带(605)、旋转电机(606)、PLC电机控制器(607)、转盘(608)、中心轴(609)、移动槽(610)、承受板(611),所述承受板(611)与定位槽(60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槽(603)的内部设有定位杆(601),所述转动杆(604)的背部与转盘(608)的正端面相焊接,所述中心轴(609)的背部嵌入安装于转盘(608)的正端面上,所述皮带(605)的右端与旋转电机(606)相连接,所述旋转电机(606)的右端与PLC电机控制器(607)的左端相连接,所述旋转电机(606)位于转盘(608)的右侧,所述定位槽(603)的下方设有移动槽(610),所述承受板(611)与抬升板(602)为一体化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新生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维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