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挂车联接装置用连接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19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38
描述一种半挂车联接装置(20)用连接板(10),其中连接板(10)在顶面(11)具有平坦的支承平面(12)并在后端(13)具有两个界定移入开口(14)的移入尖头(15),移入开口(14)在连接板(10)的纵轴(x)上延伸并结束于主销支承区(14a)中,连接板(10)在其底面(16)在主销支承区(14a)两侧并在横轴(y)上相互间隔地分别形成有用于一个支承座(21)的容纳结构(17)。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连接板(10),其鉴于低负荷而具有最小自重并且其强度在预期较高的负荷下可被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如此解决该问题,在连接板(10)上在平坦的支承平面(12)下方形成用于可分离地安装至少一个加强件(40a,40b,40c)的至少一个连接机构(30a,30b,30c)。

Connecting plate for coupling device of semi-tra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挂车联接装置用连接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的特征的半挂车联接装置用连接板。此外,也与加强件相关地要求保护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通常,借助半挂车联接装置可分离地将半挂车连接至牵引车。半挂车联接装置为此被固定在牵引车上并且除了连接板外尤其还具有锁闭机构,借助锁闭机构,固定地安置在半挂车上的主销可被固定在半挂车联接装置中。另外,半挂车联接装置包括两个支承座,所述连接板借此支承在牵引车上并且其允许连接板可绕水平转动轴线转动。该支承座或是在牵引车侧直接作用于牵引车车架,或是借助一个安装于中间的副车架被安装在车架上。也可以规定该支承座竖立在安装板上,该安装板将车架的两个纵梁相连。该连接板在车辆运行中经受巨大负荷并且通常以钢制实心结构的形式制造,但其重量应该减小,因为否则对于待运输货物仅有相应小的重量可供使用。此外,高的车辆空重造成高油耗、不利的有害物排放值和更差的行驶能力。制造商通过为当前负荷情况准备好一种重量优化的连接板而尝试着满足对尽量轻的连接板的要求。US2003/0047906A1公开了一种重量减轻的半挂车联接装置,其具有钢制或铝制的连接板,该连接板在其底面形成有肋结构以提高强度。该连接板也设计用于特定负荷情况,从而制造商须针对不同的负荷情况构建、制造和后勤管理合理数量的尺寸设定不同的连接板。EP1697206B1公开了一种半挂车联接装置,其具有一件式连接板以及支承座,支承座可连接至连接板。支承座可被固定在牵引机上。该连接板由铝合金形成。另外,提出一种用于制造连接板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连接板,其鉴于低负荷而具有最轻的自重并且其强度在预期较高的负荷下可被调整。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该问题。一般,该连接板是由铸造或通过焊接制造的、一件式的且无法不破坏地被进一步拆解的钢制构件。但该连接板还可由多个相互间隔的部分构成,其顶面共同展开限定一个平坦支承平面以支承半挂车板。这样的连接板也可以至少部分由塑料制造。驱动力自主销和半挂车的半挂车板被传递至连接板并从那里经由支承座传递至牵引车。尤其是在弯道行驶中,在连接板的侧向区域内有抬升力在作用,该抬升力被支承座截住。用于可分离安装至少一个加强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因此也至少局部在平行于连接板横轴的轴线上延伸,以便在装入一个或多个加强件后获得在横轴上的连接板加强。在预期小的驱动负荷情况下,连接板可以被用在不带加强件的简单配置中并且同时具有最小的自身质量。对于具有预期高的驱动负荷的情况,可以将所述至少一个加强件安装在连接板上并由此提高在横轴上的抗弯强度。但是,伴随将至少一个加强件安装在连接板上,连接板自身重量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加强件的重量有所增加。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优选包括多个支承部位,它们至少局部平行于连接板横轴地最好相互对齐布置。在此实施方式中,沿横轴方向间隔分散布置多个支承部位,装入的加强件支承于该支承部位。多个支承部位在横轴方向上的分散进一步有助于连接板质量减小,因为不需要在横向上连贯且因而较长的支承部位。此外,至少一个加强件的装入和拆卸更易执行,因为克服摩擦和或许有的接触腐蚀需要少量的接触面和因而较小的力。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优选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它在纵轴方向上布置在该横轴的背对移入开口的一侧。在此力求第一连接机构和进而还有或许装入其中的第一加强件在连接板纵轴上尽量靠近该支承座的容纳结构布置,因为在那里作用于连接板的弯曲力矩是最大的。在移入开口区域中且直接在横轴区域内、即在主销支承区内,将连接机构安装在连接板上在结构上更复杂,因为在那里该主销在半挂车接入半挂车联接装置和从中摘开时移入或移出其中,或许连接板的底面向下突出。于是,当加强件被置入连接机构时存在着主销碰撞加强件的危险,此外,在连接板底面上可供使用的自由结构空间因为也安装在那里的锁闭机构而极其有限。作为具有第一连接机构的前述设计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机构,其在纵轴方向上布置在该横轴朝向移入开口的一侧或在横轴下方与移入连接板中的主销的竖向高度间隔地布置,第二连接机构可应用在如下车辆类型中,在此,安装状况不允许将第一加强件装入所属的第一连接机构,但对此可以实现将第二加强件装入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还可以被用于进一步提高横轴上的刚性,并且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都配备有所属的加强件。第二连接机构的位置就此而言是极其有利的,因为也可以尽量靠近横轴且进而在预期最大力的区域中进行连接板附加加强。作为具有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机构的前述设计方案的替代或补充,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可包括第三连接机构,其在纵轴方向上布置在横轴的朝向或背对移入开口的一侧。在此情况下,另一个第三连接机构最好位于该横轴的与第一或第二连接机构相同的一侧,第三连接机构例如在对连接板抗弯强度很高要求的情况下可配备有附加的第三加强件。第三连接机构有意义地在纵轴下方或纵轴上相对于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机构平行错开布置。事实证明有意义的是在连接板底面上形成肋结构。肋结构是指一件式的一体接合于连接板底面的壁,其基本垂直于连接板底面取向。该肋结构也用于加强连接板。当参与其中的壁处于相互连接时,可以很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优选是肋结构的一体组成部分。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尤其可由开设在肋结构中的开口、孔或者垂直于其延伸走向地一体形成在其中一个肋上的呈水平壁延长部形式的凸脊构成,其平行于连接板平面延伸。此设计方案的优点在于不用在连接板上一体形成附加构件。该肋结构可具有平行于纵轴延伸的纵肋和平行于横轴延伸的横肋。纵肋和横肋因此基本相互垂直并且为了有效传递力而形成一个相连的桁架。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适当地包括两个外支承部位,其分别具有一个平行于横轴延伸的外支承部位开口。该外支承部位可以在连接板纵轴方向上设置于在连接板同一侧所布置的支承座容纳结构的前方。尤其优选的是,该外支承部位布置在纵肋中。该纵肋此时尤其可以是支承座容纳结构的延续部分。优选地,该外支承部位开口在周向上是闭合的或可被锁闭。由此避免加强件在其径向上丢失。根据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包括中央支承部位,其具有平行于横轴延伸的中央支承部位开口。带有其中央支承部位开口的中央支承部位可以近似容纳在横轴方向上的连接板整个宽度,从而不再需要外支承部位。但也可行的是,该中央支承部位设置在靠近纵轴的中央部中并且与之间隔地布置所述外支承部位。有利地,该中央支承部位布置在外支承部位之间。在此情况下,被置入至少一个连接机构中的加强件以三个部位支承在连接板的底面上。中央支承部位开口可在周向上部分敞开或借助锁闭机构可被锁闭。当已存在借助相应形成的外支承部位的加强件丢失机构时,中央支承部位开口可在平行于连接板的平坦支承平面的方向上部分敞开。于是,装入中央支承部位开口中的加强件在连接板安置位置中向下找到撑托就足够了。如果外支承部位不应该保证加强件的防丢失性,则有意义的是此外在周向上部分敞开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挂车联接装置(20)用连接板(10),其中该连接板(10)在顶面(11)具有一个平坦的支承平面(12)并在后端(13)具有两个界定移入开口(14)的移入尖头(15),该移入开口(14)沿连接板(10)的纵轴(x)延伸并且结束于主销支承区(14a)中,且该连接板(10)在其底面(16)在主销支承区(14a)的两侧并在横轴(y)上相互间隔地分别形成有用于一个支承座(21)的容纳结构(17),其特征是,在该连接板(10)上在平坦的支承平面(12)下方形成用于可分离地安装至少一个加强件(40a,40b,40c)的至少一个连接机构(30a,30b,30c)。/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1 DE 102018118656.81.一种半挂车联接装置(20)用连接板(10),其中该连接板(10)在顶面(11)具有一个平坦的支承平面(12)并在后端(13)具有两个界定移入开口(14)的移入尖头(15),该移入开口(14)沿连接板(10)的纵轴(x)延伸并且结束于主销支承区(14a)中,且该连接板(10)在其底面(16)在主销支承区(14a)的两侧并在横轴(y)上相互间隔地分别形成有用于一个支承座(21)的容纳结构(17),其特征是,在该连接板(10)上在平坦的支承平面(12)下方形成用于可分离地安装至少一个加强件(40a,40b,40c)的至少一个连接机构(30a,30b,30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板(10),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30a,30b,30c)包括多个支承部位(31,33),它们至少局部平行于该连接板(10)的横轴(y)地相互对齐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板(10),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30a,30b,30c)包括第一连接机构(30a),第一连接机构在纵轴(x)的方向上布置在该横轴(y)的背对该移入开口(14)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连接板(10),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30a,30b,30c)包括第二连接机构(30b),第二连接机构在纵轴(x)的方向上布置在该横轴(y)的朝向该移入开口(14)一侧,在移入该连接板(10)中的主销(61)的竖向高度(zKZ)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连接板(10),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30a,30b,30c)包括第三连接机构(30c),第三连接机构在纵轴(x)的方向上布置在该横轴(y)的朝向或背对该移入开口(14)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连接板(10),其特征是,在该连接板(10)的底面(16)上形成有肋结构(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板(10),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机构(30a,30b,30c)是该肋结构(18)的一体组成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板(10),其特征是,该肋结构(18)具有平行于纵轴(x)延伸的纵肋(18a)和平行于横轴(y)延伸的横肋(18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波尔特J·M·阿尔格拉
申请(专利权)人:约斯特威克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