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937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生产线,属于自动加工设备领域,包括上料装置、自动理线装置、配线装置和剪线装置,所述自动理线装置设置在上料装置的输出端,所述配线装置设置在自动理线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剪线装置设置在配线装置的输出端,所述上料装置用于把制品自动上料,所述自动理线装置用于对制品上的线圈进行自动理线,所述配线装置用于对理线好的制品进行配线处理,所述剪线装置用于对理线好后的制品进行剪线和校正。过自动化设备进行自动上下料,治具出炉后直接放设备上自动排料,代替人工排料,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目的;推治具模组实现把治具精准的推送到出料输送带组件,具有工作效率高,精度高的优点。

An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在生产线圈产品或者加工时,现有的治具出炉后都是靠人工进行上料,依靠人工手动方式进行,效率低,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或者仅仅依靠履带输送,输送物料难以精准到达指定位置。现有很多的上料设备,但是现有的设备中都还不是完全的全自动化,需要人工进行配合完成。配线时,常常会需要理直理顺一些工件的针脚、元器件的管脚或其他金属线,需要对其进行捋直,继而其中的对其进行其他等操作;而目前,并未出现有机构装置可方便实施理直针脚管线的操作。对于一些线圈产品,在使用自动化机器生产后,其两端的线头一般是弯折的,因此在生产完后需要使用人工把线头拉直,需要话费大量的劳动力。理线时,常常会需要引线配送至Pin脚边,并使其压紧紧靠Pin脚,从而使下工序(剪脚)能顺利进行;然而目前,并未出现有机构装置可以实现代替人工把引线配送至Pin脚边,因此传统的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进行手动操作,并且生产的效率非常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在剪线时,常常会需要引线配送至Pin脚边,并使其压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A)、自动理线装置(B)、配线装置(C)和剪线装置(D),所述自动理线装置(B)设置在上料装置(A)的输出端,所述配线装置(C)设置在自动理线装置(B)的输出端,所述剪线装置设置(D)在配线装置(C)的输出端,所述上料装置(A)用于把制品自动上料,所述自动理线装置(B)用于对制品上的线圈进行自动理线,所述配线装置(C)用于对理线好的制品进行配线处理,所述剪线装置(D)用于对理线好后的制品进行剪线和校正;/n所述自动剪线装置包括设备机架(1D)、CNC控制器(2D)、剪线电源开关(3D)、剪线组件和校正装置,所述CNC控制器(2D)、剪线组件和校正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A)、自动理线装置(B)、配线装置(C)和剪线装置(D),所述自动理线装置(B)设置在上料装置(A)的输出端,所述配线装置(C)设置在自动理线装置(B)的输出端,所述剪线装置设置(D)在配线装置(C)的输出端,所述上料装置(A)用于把制品自动上料,所述自动理线装置(B)用于对制品上的线圈进行自动理线,所述配线装置(C)用于对理线好的制品进行配线处理,所述剪线装置(D)用于对理线好后的制品进行剪线和校正;
所述自动剪线装置包括设备机架(1D)、CNC控制器(2D)、剪线电源开关(3D)、剪线组件和校正装置,所述CNC控制器(2D)、剪线组件和校正装置设置在设备机架(1D)上,所述CNC控制器(2D)经剪线电源开关(3D)与市电连接,所述剪线组件和校正装置均设置在CNC控制器(2D)上,且剪线组件和校正装置均与CNC控制器(2D)连接,所述校正装置设置在剪线组件的输出端一侧,且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剪线组件包括三轴支架、剪线传送结构、治具固定机构、后气动剪刀(11D)和前气动剪刀(14D),所述三轴支架设置在剪线传送结构的一侧,所述后气动剪刀(11D)和前气动剪刀(14D)通过设置横杆设置在三轴支架上,且设置于剪线传送结构的上方,所述治具固定机构设置在剪线传送结构的两侧;
治具固定机构包括治具右定位气缸(7D)、制品压紧气缸(8D)、制品压杆(9D)和治具左定位气缸(10D),所述治具右定位气缸(7D)和治具左定位气缸(10D)设置在剪线部分传动皮带(13D)的两端,所述制品压紧气缸(8D)设置在剪线部分传动皮带(13D)的一侧,所述制品压紧气缸(8D)与制品压杆(9D)连接,所述制品压杆(9D)设置在剪线部分传动皮带(13D)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设置有上料凹槽,上料凹槽的顶部侧边设置有出料输送带组件(5A),上料凹槽的两边设置有自动上料机构(6A),上料凹槽内放置有若干个治具托盘(7A),上料凹槽的顶部设置有推治具模组(8A),出料输送带组件(5A)的一侧边设置有空盘出料托板(9A),支撑框架上设置有上料电源开关(1A)、上料控制器(2A)、上料马达调速器(3A)、上料启动/停止控制盒(4A),上料电源开关(1A)一端与外部电源线连接,另一端经电源线与上料控制器(2A)、上料马达调速器(3A)和上料启动/停止控制盒(4A)连接,上料控制器(2A)和上料马达调速器(3A)均与出料输送带组件(5A)连接,上料控制器(2A)与自动上料机构(6A)和推治具模组(8A)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输送带组件(5A)包括出料输送带马达(22A)和出料输送带平皮带(23A),出料输送带马达(22A)的输出轴与出料输送带平皮带(23A)连接,带动出料输送带平皮带(23A)转动;自动上料机构(6A)包括顶托盘气缸(10A)、托盘顶杆(11A)和上料摆勾(12A),所述顶托盘气缸(10A)设置在上料凹槽两侧的外部,托盘顶杆(11A)设置在上料凹槽一端的侧边上,所述托盘顶杆(11A)设置横板与顶托盘气缸(10A)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摆勾(12A)设置在托盘顶杆(11A)的内部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上料凹槽的内部两侧设置有托盘摆座(13A),托盘摆座(13A)设置为弹性摆座,治具托盘(7A)卡在托盘摆座(13A)上;推治具模组(8A)包括推治具步进电机(14A)、推治具线性导轨(15A)、推治具气缸(16A)、推治具杆(17A)、吸盘上下气缸(18A)、真空发生器(19A)、推治具托盘气缸(20A)和真空吸嘴(21A),所述推治具步进电机(14A)设置在推治具线性导轨(15A)的一端,推治具线性导轨(15A)上设置可活动运动的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上料凹槽的上方,所述推治具气缸(16A)设置在支撑板的一端,推治具杆(17A)设置在推治具气缸(16A)的伸缩杆上,吸盘上下气缸(18A)设置在支撑板上,且真空吸嘴(21A)设置在吸盘上下气缸(18A)的伸缩杆上,真空发生器(19A)与真空吸嘴(21A)连接,所述推治具托盘气缸(20A)设置在支撑板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理线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理线电源开关(1B)、理线马达调速器(2B)、理线启动开关(3B)、理线控制器(4B)、理线停止开关(5B)、三轴平台机构(6B)、皮带传送机构(7B)、压制品机构(8B)和理线机构(9B),所述压制品机构(8B)设置在皮带传送机构(7B)的顶端,所述三轴平台机构(6B)设置在皮带传送机构(7B)的一侧,所述理线机构(9B)设置在三轴平台机构(6B)上,且设置在皮带传送机构(7B)两侧,理线电源开关(1B)、理线马达调速器(2B)、理线启动开关(3B)、理线控制器(4B)和理线停止开关(5B)均设置在皮带传送机构(7B)底部,所述理线电源开关(1B)设置在皮带传送机构(7B)的电源线上,所述理线马达调速器(2B)与皮带传送机构(7B)的动力马达连接,所述理线启动开关(3B)和理线停止开关(5B)均与理线控制器(4B)连接,所述理线控制器(4B)分别与理线机构(9B)和压制品机构(8B)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机构(9B)设置为对称的理线抓结构,理线抓结构包括理线杆(10B)、理线滑块(11B)、理线弹簧座(12B)和理线滑轨座(13B),理线杆(10B)设置在理线滑块(11B)上,理线滑块(11B)可互动设置在理线滑轨座(13B)底部,所述理线弹簧座(12B)设置在理线滑块(11B)的后端,且固定在理线滑轨座(13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厚兵李建祥欧志华林泽伍梁功华刘秋玲
申请(专利权)人:胜美达电机广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