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72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包括内刀杆和设置在内刀杆顶端的内刀,在内刀杆的尾端固设在上导轨座上,上导轨座的下部设有与内刀杆垂直设置的条形滑块,在上导轨座的下方设有下导轨座,条形滑块滑动安装在下导轨座上设置的条形滑槽内,在条形滑块与条形滑槽平行设置,在条形滑块的两侧与条形滑槽的侧壁之间均固设有交叉滚子导轨。通过交叉滚子导轨带动上导轨座移动,并将内刀杆固设在上导轨座上,增加了内刀杆的抗扭距作用和移动稳定性;设置了调节螺栓,在交叉滚子导轨磨损后,对交叉滚子导轨的磨损间隙进行调节。

A new structure of inner cutter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
本技术涉及非圆软靠模数控铣床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车床加工活塞时,需要驱动机构带动底座,在底座上固设悬臂,然后悬臂的端头设置内刀臂,然后再通过悬臂回转结构的内刀杆伸入活塞环内,从而对活塞内环进行加工,但是这种结构悬臂回转结构在加工内环时,有一定的反应滞后性,而且有一定的振动,即容易振刀,不能实现高精度的加工,为且对内刀臂上设置的滑轨要求较高,磨损也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包括内刀杆和设置在所述内刀杆顶端的内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刀杆的尾端固设在上导轨座上,所述上导轨座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内刀杆垂直设置的条形滑块,在所述上导轨座的下方设有下导轨座,所述条形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下导轨座上设置的条形滑槽内,在所述条形滑块与所述条形滑槽平行设置,在所述条形滑块的两侧与所述条形滑槽的侧壁之间均固设有交叉滚子导轨。进一步为:所述交叉滚子导轨包括啮合的第一滚子导轨和第二滚子导轨,在所述条形滑槽槽底两侧均固设有条形凸台,所述第一滚子导轨固设在所述上导轨座上,所述第二滚子导轨通过过孔螺钉固设在所述条形凸台上,在所述第二滚子导轨与所述条形滑槽槽壁之间设有截面为方形的镶条,在所述条形滑槽槽壁上贯穿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内端端头抵接在所述镶条的一侧,所述镶条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滚子导轨侧面接触;通过拧紧所述调节螺栓对镶条和第二滚子导轨依次进行挤压,从而实现弥补交叉滚子导轨间的磨损间隙。进一步为:位于所述条形滑槽左侧的第二滚子导轨的外侧设有所述镶条,位于所述条形滑槽右侧的第二滚子导轨的外侧侧面与所述条形滑槽的侧壁接触。进一步为:在所述条形滑块的长方向贯穿设置有滚珠丝杆,用于牵引所述上导轨座移动。进一步为:所述内刀杆通过内刀臂与所述上导轨座固定连接,所述内刀臂包括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固定板一体化连接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均固套在所述内刀杆上,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自由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交叉滚子导轨带动上导轨座移动,并将内刀杆固设在上导轨座上,增加了内刀杆的抗扭距作用和移动稳定性,即抗扭距大;设置了调节螺栓,在交叉滚子导轨磨损后,对交叉滚子导轨的磨损间隙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刀杆;11、内刀;2、交叉滚子导轨;21、第一滚子导轨;22、第二滚子导轨;3、镶条;4、调节螺栓;5、上导轨座;51、第一半环;52、第二半环;53、条形滑块;6、下导轨座;61、条形滑槽;611、条形凸块;7、滚珠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包括内刀杆1和设置在所述内刀杆1顶端的内刀11,在所述内刀杆1的尾端固设在上导轨座5上,所述上导轨座5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内刀杆1垂直设置的条形滑块53,在所述上导轨座5的下方设有下导轨座6,所述条形滑块53滑动安装在所述下导轨座6上设置的条形滑槽61内,在条形滑块53与条形滑槽61平行设置,在条形滑块53的两侧与条形滑槽61的侧壁之间均固设有交叉滚子导轨2。其中,所述交叉滚子导轨2包括啮合的第一滚子导轨21和第二滚子导轨22,在所述条形滑槽61槽底两侧均固设有条形凸台611,所述第一滚子导轨21固设在所述上导轨座5上,所述第二滚子导轨22通过过孔螺钉固设在所述条形凸台611上,在所述第二滚子导轨22与所述条形滑槽51槽壁之间设有截面为方形的镶条3,在所述条形滑槽61槽壁上贯穿有调节螺栓4,所述调节螺栓4内端端头抵接在所述镶条3的一侧,所述镶条3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滚子导轨22侧面接触;位于所述条形滑槽61左侧的第二滚子导轨22的外侧设有所述镶条3,位于所述条形滑槽61右侧的第二滚子导轨22的外侧侧面与所述条形滑槽61的侧壁接触。在所述条形滑块53的长方向贯穿设置有滚珠丝杆7。另外,所述内刀杆1通过内刀臂与所述上导轨座5固定连接,所述内刀臂包括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固定板一体化连接的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所述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均固套在所述内刀杆1上,所述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的自由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与先前的结构相比,减少一个加持悬臂结构,实现长悬臂内刀减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包括内刀杆和设置在所述内刀杆顶端的内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刀杆的尾端固设在上导轨座上,所述上导轨座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内刀杆垂直设置的条形滑块,在所述上导轨座的下方设有下导轨座,所述条形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下导轨座上设置的条形滑槽内,在所述条形滑块与所述条形滑槽平行设置,在所述条形滑块的两侧与所述条形滑槽的侧壁之间均固设有交叉滚子导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包括内刀杆和设置在所述内刀杆顶端的内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刀杆的尾端固设在上导轨座上,所述上导轨座的下部设有与所述内刀杆垂直设置的条形滑块,在所述上导轨座的下方设有下导轨座,所述条形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下导轨座上设置的条形滑槽内,在所述条形滑块与所述条形滑槽平行设置,在所述条形滑块的两侧与所述条形滑槽的侧壁之间均固设有交叉滚子导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刀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滚子导轨包括啮合的第一滚子导轨和第二滚子导轨,在所述条形滑槽槽底两侧均固设有条形凸台,所述第一滚子导轨固设在所述上导轨座上,所述第二滚子导轨通过过孔螺钉固设在所述条形凸台上,在所述第二滚子导轨与所述条形滑槽槽壁之间设有截面为方形的镶条,在所述条形滑槽槽壁上贯穿有调节螺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修菊黄代风张卫保毛伟伟苏红明朱建秋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九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