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241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属于再生式干燥机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的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并联并且通过输气总管与热回收装置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塔,所述换热塔与输气总管连接,所述换热塔上连接用于输入循环水的冷却管和输出循环水的回收管网,这种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的优点可以利用余热,节约能源。

Compressed heat regenerative dryer with heat recov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
本技术涉及再生式干燥机,特别涉及一种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
技术介绍
空压机吸入的环境空气中含有:水分、油污、灰尘及嗅味,压缩之后的空气中,这些污染物所占的体积比剧增,会对使用压缩空气的设备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多用再生式干燥机对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处理。现有的再生式干燥机包括无热再生式和有热再生式,目前普遍应用的是有热再生式干燥机,其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填充有吸附剂的吸附塔,在阀门的切换下能交替地实现吸附水分和吸附剂再生。公告号为CN10642268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零气耗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包括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第一分离器、第二分离器、第一冷却器与第二冷却器。工作时,未经冷却的高温压缩空气进入第一干燥塔11,对第一干燥塔内吸附过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再生,气流再经第一冷却器降温,冷凝水通过第一分离器分离后经第一排水器排出,降温后的压缩空气再进入第二干燥塔,经吸附干燥处理后,干燥空气经气动阀输入成品空气管网。第一干燥塔内吸附剂再生完毕后,未经冷却的高温压缩空气进入第二冷却器降温,冷凝水通过第二分离器分离后经第二排水器排出,降温后的气流再进入第一干燥塔对干燥高温的吸附剂进行冷吹直至常温,接着气流再进入第二干燥塔,经吸附干燥处理后输入成品空气管网,此为半个周期,下半周期则第一干燥塔进行吸附干燥,第二干燥塔进行解吸再生,如此连续不断地输出干燥空气。这种再生式干燥机虽然能够完成干燥空气的过程,但是普通余热再生式干燥机在冷吹时,空压机余热通过末冷却器散掉,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其优点可以利用余热,节约能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包括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的热回收装置,所述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并联并且通过输气总管与热回收装置连接,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换热塔,所述换热塔与输气总管连接,所述换热塔上连接用于输入循环水的冷却管和输出循环水的回收管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工作产生的高温压缩空气汇流到输气总管中,之后输送到换热塔中,同时外界的循环水通过冷却管进入到换热塔中,高温压缩空气和循环水进行热量交换,利用余热将循环水加热生成生活用水,循环水通过回收管网排出利用,充分利用余热节约能源。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塔包括第一隔离舱、换热舱和第二隔离舱,所述第一隔离舱位于换热舱下方,所述第二隔离位于换热舱上方,并且第一隔离舱、换热舱和第二隔离舱相互独立,所述第一隔离舱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换热舱中设置有换热管,所述第二隔离舱上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换热管和出水管依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冷却管连接,所述换热舱的表面上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输气总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依次经过进水管、换热管和出水管,自下向上流动,降低循环水的流速,增加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的时间,同时高温压缩空气从进气管进入到充满换热舱,完成换热之后,空气经过出气管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沿换热舱的轴向设置,并且换热管呈均匀圆周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换热管与高温压缩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热量转移到换热管的循环水中。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连接有分流头,所述进水管通过一个分流头与多个换热管连接,所述出水管也通过另一个分流头与多个换热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水通过分流头完成分流工作。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管网包括回收总管,所述回收总管一端与换热塔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回收总管另一端分成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管主要用于高于设置稳定的循环水,第一支管主要用于排出低于循环温度的循环水。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管网上包括控制箱,所述回收总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支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支管上安装有第三电磁阀,并且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与控制箱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分别用于控制回收总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通断。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总管上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箱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回收总管中的循环水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反馈到控制箱中,控制箱对检测温度和设定温度进行比对,若高于设定温度,第一支管打开,第二支管关闭;若低于设定温度,第一支管关闭,第二支管打开。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为铜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热率,促进热量转移到魂循环水中。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高温压缩空气利用余热将循环水加热,节约能源,避免余热浪费;2.将不同温度分开排出,方便之后进行分类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换热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换热塔内用体现内部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干燥塔;2、第二干燥塔;21、输气总管;3、热回收装置;31、换热塔;32、第一隔离舱;321、进水管;322、分流头;33、换热舱;331、进气管;332、出气管;333、换热管;34、第二隔离舱;341、出水管;35、冷却管;4、回收管网;41、回收总管;411、第一电磁阀;412、温度传感器;42、第一支管;421、第二电磁阀;43、第二支管;431、第三电磁阀;44、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干燥塔1和第二干燥塔2的热回收装置3,第一干燥塔1和第二干燥塔2并联,并联处连接有输气总管21,通过输气总管21与热回收装置3连接,在工作的时候,第一干燥塔1和第二干燥塔2工作产生的高温压缩空气吗,经过热回收装置3吸收余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换热塔31包括第一隔离舱32、换热舱33和第二隔离舱34,第一隔离舱32、换热舱33和第二隔离舱34一体设置,并且三者相互独立。第一隔离舱32位于换热舱33下方,所述第二隔离位于换热舱33上方,第一隔离舱32和第二隔离舱34外形相同均为半球形,换热舱33为圆柱形。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隔离舱32的弧面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21,进水管321的一端法兰连接有用于通入外界循环水的冷却管35,进水管321的另一端连接有分流头322,分流头322位于第一隔离舱32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换热舱33中焊接固定连接有铜制的换热管333若干,换热管333沿换热舱33的轴向设置,并且换热管333呈均匀圆周布置。换热管333的底端伸入到第一隔离舱32中,换热管333与第一隔离舱32中的分流头322连接。换热管333的顶端伸入到第一隔离舱32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换热舱33的表面上固定有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包括第一干燥塔(1)和第二干燥塔(2)的热回收装置(3),所述第一干燥塔(1)和第二干燥塔(2)并联并且通过输气总管(21)与热回收装置(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装置(3)包括换热塔(31),所述换热塔(31)与输气总管(21)连接,所述换热塔(31)上连接用于输入循环水的冷却管(35)和输出循环水的回收管网(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包括第一干燥塔(1)和第二干燥塔(2)的热回收装置(3),所述第一干燥塔(1)和第二干燥塔(2)并联并且通过输气总管(21)与热回收装置(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装置(3)包括换热塔(31),所述换热塔(31)与输气总管(21)连接,所述换热塔(31)上连接用于输入循环水的冷却管(35)和输出循环水的回收管网(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塔(31)包括第一隔离舱(32)、换热舱(33)和第二隔离舱(34),所述第一隔离舱(32)位于换热舱(33)下方,所述第二隔离位于换热舱(33)上方,并且第一隔离舱(32)、换热舱(33)和第二隔离舱(34)相互独立,所述第一隔离舱(32)上连接有进水管(321),所述换热舱(33)中设置有换热管(333),所述第二隔离舱(34)上设置有出水管(341),所述进水管(321)、换热管(333)和出水管(341)依次连接,所述进水管(321)与冷却管(35)连接,所述换热舱(33)的表面上设置有进气管(331)和出气管(332),所述进气管(331)与输气总管(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热回收装置的压缩热再生式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333)沿换热舱(33)的轴向设置,并且换热管(333)呈均匀圆周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南李春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迈格艾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