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输液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静脉输液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治疗是患者住院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2016版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指南推荐,头皮钢针只可用于单剂量给药,不可留置。临床上多采用外周静脉短导管、中长度导管及中心静脉导管完成输液治疗。而无针正压接头作为连接输液器及血管通路装置的枢纽,不但可以有效组织微生物侵入血管通路装置,且其无针设计大大减少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无针正压接头连接输液器的方法为:将输液器乳头端顶入正压接头的螺帽端,再顺时针旋转90º(接紧即可),此时,输液器、正压接头及留置针三者即连接为一体。但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活动过度,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原因,经常出现正压接头与输液器螺帽端分离的现象,不仅造成药液的浪费,而且会使整个输液器污染,需要重新更换输液器,增加了患者的材料使用费,并增大了护士的工作量。且在输液器管路固定上,临床上使用一次性输液粘膏粘于患者皮肤上,在无针正压接头上5cm左右处进行固定。使用粘膏进行远端固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输液器固定装置,包括活动固定于输液管路上的输液管夹;所述输液管路包括输液器导管(11)、留置针(12)以及将二者连接的正压接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夹包括受控于一组压板(1)的两个夹板组;第一夹板组包括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的内侧均相向伸出限位片(9),限位片(9)的末端上下交叠;第二夹板组包括第三夹板(4)和第四夹板(5),第三夹板(4)的夹持部为圆弧形结构,第四夹板(5)的夹持部内侧为圆弧形结构,外侧为扁平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输液器固定装置,包括活动固定于输液管路上的输液管夹;所述输液管路包括输液器导管(11)、留置针(12)以及将二者连接的正压接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夹包括受控于一组压板(1)的两个夹板组;第一夹板组包括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的内侧均相向伸出限位片(9),限位片(9)的末端上下交叠;第二夹板组包括第三夹板(4)和第四夹板(5),第三夹板(4)的夹持部为圆弧形结构,第四夹板(5)的夹持部内侧为圆弧形结构,外侧为扁平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输液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导管(11)穿过第一夹板组与两限位片(9)之间的封闭区域;第二夹板组夹持在输液器导管(11)与正压接头(10)的连接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脉输液器固定装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