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液输液器,包括第一配液袋、第二配液袋、混液袋、输液管和针头,第一配液袋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第二配液袋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二进液管、第二出液管;第一出液管的下端与第二出液管的下端相连,第一、第二出液管与混液袋的进液口相连;混液袋的出液口与输液管相连,输液管的末端为针头;针头上方一小段距离内设有一个药液注入结构,包括三通管、短输液管和封塞盖;三通管的两通与输液管相连通,三通管的第三通与短输液管相连通,短输液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封塞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配液准确、方便,紧急情况下可提供额外的输药通道,操作中便于针头放置,可对药液进行加热提高输液者舒适度。
A liquid infusion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液输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液输液器,属于医疗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一种用量大、使用面广的一次性医用器具,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时输液需要将不同的药品混合输给患者,然而一些药品不能长期混合在一起,只能在输液之前混合好再使用,在输液之前进行药品混合操作比较麻烦,不利于应急抢救。申请号为201620402354.3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输液器,该输液器包括:上输液软管、下输液软管、其进口和出口分别与上输液软管和下输液软管连通的滴壶、设置在下输液软管上的药液流速调节器,此外,还包括:与所述滴壶并列设置的配液壶;连通配液壶进口和所述上输液软管的上分液管;连通配液壶出口和所述下输液软管的下分液管;设置在所述下分液管上的用于调节配液壶内液体流速的配液壶流速调节器。上述输液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加药物进行配伍,且在发生配伍后的改变时,可以仅扔掉很少的液体和输液器,减少药物的浪费,减轻损失,而且不用更换输液器和液体。但是,上述输液器仍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上述输液器在使用时,是将第一种药液和第二种药液分别放入滴壶和与滴壶并列设置的配夜壶中,然后通过配液壶下方管道上的开关器来控制第二种药液的输入量,且上述输液器中,两种药液是直接在输液管内混合,没有设置专门的混液装置,混合效果并不理想,且两种药液的配比也不易严格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配液准确、方便,在紧急情况下可提供一条额外的输药通道,操作过程中便于针头放置,可对药液进行加热提高输液者舒适度的配液输液器。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液输液器,所述配液输液器主要包括第一配液袋、第二配液袋、混液袋、输液管和针头,所述第一配液袋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配液袋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配液袋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二配液袋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第二出液管与所述混液袋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液袋的出液口与输液管相连,所述输液管的末端为针头;所述针头上方一小段距离内设有一个药液注入结构,所述药液注入结构包括三通管、短输液管和封塞盖;所述三通管的两通与所述输液管相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通与所述短输液管相连通,所述短输液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封塞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的下端通过三角连接片相连,所述三角连接片上设有圆孔。所述三角连接片上的圆孔可便于针头插入,减少操作过程中针头的污染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上端共通且连接有穿刺针;所述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及穿刺针三者相连处设有进液管开关器。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开关器为三通开关器,所述三通开关器可分别控制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及穿刺针这三条通路。当向第一配液袋注入第一种药液时,将三通开关器中的穿刺针和第一进液管的通路打开,同时关闭第二进液管的通路,可以避免第一种药液流入第二配液袋造成污染;当向第二配液袋注入第二种药液时,操作方法及原理同上。进一步地,所述输液管上,药液注入结构与针头之间套设有加热套,所述加热套上设有电源线,所述加热套与所述输液管之间为可滑动设置。通过加热套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适当加温,当病人长期输液时,可有效避免冰冷的药液进入身体时感到的不适。进一步地,所述封塞盖与所述短输液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在输液管上连接三通管,增设了一组静脉通道;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卸下封塞盖,通过短输液管进行药物推注。使用时,先通过进液管上的三通开关器将穿刺针与第一进液管的通路打开,将第二进液管的通路关闭,向第一配液袋中注入第一种药液;然后,再将穿刺针与第二进液管的通路打开,将第一进液管的通路关闭,向第二配液袋中注入第二种药液;待两种药液注入完成后,打开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的出液管开关器,第一种药液和第二种药液注入混液袋内混合均匀后,通过输液管对患者输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提供的配液输液器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穿刺针、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三者相连处设有三通开关器,可以准确控制第一种药液进入第一配液袋,第二种药液进入第二配液袋,避免药液之间相互污染;2)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的下端通过有圆孔的三角连接片相连,所述三角连接片上的圆孔可便于针头插入,减少操作过程中针头的污染率;3)通过在输液管上连接三通管,一方面增设了一组静脉通道,另一方面,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卸下封塞盖,通过短输液管进行药物推注;4)输液管后端套设加热套,通过加热套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适当加温,当病人长期输液时,可有效避免冰冷的药液进入身体时感到的不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配液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穿刺针;2-第二进液管;3-第二配液袋;4-出液管开关器;5-第二出液管;6-混液袋;7-三通管;8-封塞盖;9-短输液管;10-电源线;11-加热套;12-针头;13-输液管;14-圆孔;15-三角连接片;16-第一出液管;17-第一配液袋;18-第一进液管;19-三通开关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配液输液器,所述配液输液器主要包括第一配液袋17、第二配液袋3、混液袋6、输液管13和针头12,所述第一配液袋17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进液管18,所述第二配液袋3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进液管2;所述第一配液袋17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出液管16,所述第二配液袋3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出液管5;所述第一出液管16和第二出液管5的下端通过三角连接片15相连,所述三角连接片15上设有圆孔14。所述三角连接片15上的圆孔14可便于针头12插入,减少操作过程中针头12的污染率。所述第一、第二出液管5与所述混液袋6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液袋6的出液口与输液管13相连,所述输液管13的末端为针头12;所述针头12上方一小段距离内设有一个药液注入结构,所述药液注入结构包括三通管7、短输液管9和封塞盖8;所述三通管7的两通与所述输液管13相连通,所述三通管7的第三通与所述短输液管9相连通,所述短输液管9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封塞盖8。所述第一进液管18和第二进液管2的上端共通且连接有穿刺针1;所述第一进液管18、第二进液管2及穿刺针1三者相连处设有进液管开关器。所述进液管开关器为三通开关器19,所述三通开关器19可分别控制第一进液管18、第二进液管2及穿刺针1这三条通路。当向第一配液袋17注入第一种药液时,将三通开关器19中的穿刺针1和第一进液管18的通路打开,同时关闭第二进液管2的通路,可以避免第一种药液流入第二配液袋3造成污染;当向第二配液袋3注入第二种药液时,操作方法及原理同上。所述输液管13上,药液注入结构与针头12之间套设有加热套11,所述加热套11上设有电源线10,所述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输液器主要包括第一配液袋、第二配液袋、混液袋、输液管和针头,所述第一配液袋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配液袋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配液袋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二配液袋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有出液管开关器;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第二出液管与所述混液袋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液袋的出液口与输液管相连,所述输液管的末端为针头;所述针头上方一小段距离内设有一个药液注入结构,所述药液注入结构包括三通管、短输液管和封塞盖;所述三通管的两通与所述输液管相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通与所述短输液管相连通,所述短输液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封塞盖;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上端共通且连接有穿刺针;所述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及穿刺针三者相连处设有进液管开关器;所述进液管开关器为三通开关器,所述三通开关器可分别控制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及穿刺针这三条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输液器主要包括第一配液袋、第二配液袋、混液袋、输液管和针头,所述第一配液袋的上端连接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二配液袋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配液袋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二配液袋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的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有出液管开关器;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第二出液管与所述混液袋的进液口相连;所述混液袋的出液口与输液管相连,所述输液管的末端为针头;所述针头上方一小段距离内设有一个药液注入结构,所述药液注入结构包括三通管、短输液管和封塞盖;所述三通管的两通与所述输液管相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通与所述短输液管相连通,所述短输液管的末端可拆卸连接有封塞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庆红,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