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2061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包括养殖室、筛网隔断层和污泥室,养殖室的上方设有循环水处理设备,养殖室的底部固定有曝气管,曝气管外端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有第一氧气发生器和第二氧气发生器,养殖室的液面通过浮标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溶解氧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通过防水线缆与第二氧气发生器内置的电池开关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第一氧气发生器作为日常使用,第二氧气发生器作为应急状况使用,当第一氧气发生器出现故障或供氧不足时,溶解氧传感器能够发现溶解氧值异常,并及时启动第二氧气发生器进行增氧应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水产养殖池增氧技术,是水产养殖成败的重要因素,低溶氧水平导致水生动植物生长缓慢,水产养殖池水质的恶化往往成为水生动植物发病的诱因。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各种水产养殖供氧装置,如公开号为CN208095744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供氧装置,包括水产养殖池,及设置于水产养殖池中的曝气管路,及安装于曝气管路上的多个曝气头;所述曝气管路连接有供氧系统;所述供氧系统包括氧气发生器,及与氧气发生器通过三通阀连接的臭氧发生器;所述曝气管路由多个氧气曝气管路和一臭氧曝气管路构成;所述臭氧曝气管路设置于水产养殖池底部;多个所述氧气曝气管路沿水产养殖池其深度方向间隔设置于臭氧曝气管路上方;多个所述氧气曝气管路分别通过供氧管路与氧气发生器连接;所述臭氧曝气管路通过臭氧管路与臭氧发生器连接。但是现有技术中,水产养殖池大都未设置应急供氧装置,不能在传统供养装置出现故障或供氧不足时,不能及时发现并替代或辅助其进行供氧,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包括养殖室、筛网隔断层和污泥室,所述养殖室的上方设有循环水处理设备,所述循环水处理设备的一端通过进水管与养殖室的一侧连通,另一端通过上层水体出水管、中层水体出水管与养殖室的另一侧连通,所述养殖室的底部固定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呈盘管状结构,其内端为闭口,所述曝气管的外端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有日常使用的第一氧气发生器和应急状况使用的第二氧气发生器,所述三通管位于与第一氧气发生器、第二氧气发生器连通的支管上各自装有单向阀;所述养殖室的液面通过浮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溶解氧传感器,所述溶解氧传感器通过防水线缆与第二氧气发生器内置的电池开关电性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中,所述污泥室中设有底排反向吸泥管,所述底排反向吸泥管的外端贯穿污泥室侧壁并连通有抽插井,所述抽插井的上端设有检查管,下端通过排污管与固液分离池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固液分离池的输出端与人工湿地连通。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中,所述第一氧气发生器、第二氧气发生器由于单向阀的限制作用只能向曝气管中充气,所述曝气管的上侧设有若干曝气头。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中,所述溶解氧传感器的型号为AMT-PR300。进一步地,上述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中,当所述溶解氧传感器检测到溶解氧低于设定值并持续10-20s时,发送应急信号给所述电池开关,所述电池开关接收应急信号并使得第二氧气发生器启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日常使用的第一氧气发生器和应急状况使用的第二氧气发生器,并于养殖室各层水体中设置溶解氧传感器,当第一氧气发生器出现故障或供氧不足时,溶解氧传感器能够发现溶解氧值异常,并及时启动第二氧气发生器进行增氧应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养殖室,2-筛网隔断层,3-污泥室,4-循环水处理设备,5-进水管,6-上层水体出水管,7-中层水体出水管,8-曝气管,9-三通管,10-第一氧气发生器,11-第二氧气发生器,12-支撑杆,13-溶解氧传感器,14-底排反向吸泥管,15-抽插井,16-检查管,17-排污管,18-固液分离池,19-人工湿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包括养殖室1、筛网隔断层2和污泥室3,养殖室1的上方设有循环水处理设备4。循环水处理设备4的一端通过进水管5与养殖室1的一侧连通,另一端通过上层水体出水管6、中层水体出水管7与养殖室1的另一侧连通。养殖室1的底部固定有曝气管8,曝气管8呈盘管状结构,其内端为闭口。曝气管8的外端通过三通管9分别连接有日常使用的第一氧气发生器10和应急状况使用的第二氧气发生器11,三通管9位于与第一氧气发生器10、第二氧气发生器11连通的支管上各自装有单向阀;第一氧气发生器10、第二氧气发生器11由于单向阀的限制作用只能向曝气管8中充气,曝气管8的上侧设有若干曝气头。本实施例中,污泥室3中设有底排反向吸泥管14,底排反向吸泥管14的外端贯穿污泥室3侧壁并连通有抽插井15,抽插井15的上端设有检查管16,下端通过排污管17与固液分离池18的输入端连通,固液分离池18的输出端与人工湿地19连通。本实施例中,养殖室1的液面通过浮标固定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溶解氧传感器13,溶解氧传感器13通过防水线缆与第二氧气发生器11内置的电池开关电性连接。溶解氧传感器13的型号为AMT-PR300。当溶解氧传感器13检测到溶解氧低于设定值并持续10-20s时,发送应急信号给电池开关,电池开关接收应急信号并使得第二氧气发生器11启动。本实施例中,循环水处理设备4及固液分离池18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本实施例并未对其以及其他未详见描述的常规部件进行赘述。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日常使用的第一氧气发生器10和应急状况使用的第二氧气发生器11,并于养殖室1各层水体中设置溶解氧传感器13,当第一氧气发生器10出现故障或供氧不足时,溶解氧传感器13能够发现溶解氧值异常,并及时启动第二氧气发生器11进行增氧应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第二氧气发生器11同时可扩展报警功能,便于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快速检修。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包括养殖室、筛网隔断层和污泥室,所述养殖室的上方设有循环水处理设备,所述循环水处理设备的一端通过进水管与养殖室的一侧连通,另一端通过上层水体出水管、中层水体出水管与养殖室的另一侧连通,所述养殖室的底部固定有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呈盘管状结构,其内端为闭口,所述曝气管的外端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有日常使用的第一氧气发生器和应急状况使用的第二氧气发生器,所述三通管位于与第一氧气发生器、第二氧气发生器连通的支管上各自装有单向阀;所述养殖室的液面通过浮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溶解氧传感器,所述溶解氧传感器通过防水线缆与第二氧气发生器内置的电池开关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包括养殖室、筛网隔断层和污泥室,所述养殖室的上方设有循环水处理设备,所述循环水处理设备的一端通过进水管与养殖室的一侧连通,另一端通过上层水体出水管、中层水体出水管与养殖室的另一侧连通,所述养殖室的底部固定有曝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呈盘管状结构,其内端为闭口,所述曝气管的外端通过三通管分别连接有日常使用的第一氧气发生器和应急状况使用的第二氧气发生器,所述三通管位于与第一氧气发生器、第二氧气发生器连通的支管上各自装有单向阀;所述养殖室的液面通过浮标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固定有若干溶解氧传感器,所述溶解氧传感器通过防水线缆与第二氧气发生器内置的电池开关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应急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室中设有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雨微金丹刘宝娟吴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七好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