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206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包括池塘主体,还包括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竖向插入所述池塘主体内,所述池塘主体内的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污孔;所述池塘主体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的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上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连接,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用于堵住所述排污口的封口球,所述封口球的上方设有提拉绳,所述封口球的顶部与所述提拉绳连接。该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采用双通道的排污方式,同时排出小型污物和大型污物,使水体中的固体污物能及时排出,改善养殖水体水质,降低疾病爆发风险,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

A sewage system of circulating aqua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
技术介绍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这使得水产品市场和消费群体逐步扩大。传统的水产品养殖中普遍采用插管的模式或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排污。人工打捞有时需要下水操作,导致养殖池内的水因被搅拌造成进一步污染,还耗费人力物力,且操作不便排污效率低;而现有的养殖池排污管的中间插管多是靠打孔来排水和排污,在保证养殖品种不会随污物一并带走的前提下,很难将大型污物带走,进而影响养殖水体的水质,从而带来疾病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养殖品种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该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采用双通道的排污方式,同时排出小型污物和大型污物,使水体中的固体污物能及时排出,改善养殖水体水质,降低疾病爆发风险,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包括池塘主体,还包括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竖向插入所述池塘主体内,所述池塘主体内的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污孔;所述池塘主体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的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上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连接,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用于堵住所述排污口的封口球,所述封口球的上方设有提拉绳,所述封口球的顶部与所述提拉绳连接。优选地,所述排污口上方设置有用于限制封口球位移方向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宽度大于等于排污口的宽度,所述限位框的高度大于封口球的直径。在提拉恢复过程中,在限位框的作用下,封口球不至于发生偏移。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污管的高度为至少与池塘主体等高,所述第一排污管上包含排污孔的部分均在水面或水面以上的位置。能够防止养殖品种从第一排污管顶端管口进入第一排污管中,导致被排出养殖池外。优选地,所述提拉绳通过滑轮并穿过限位框与封口球连接。滑轮设置在养殖池外;提拉绳能够带动封口球往上运动。优选地,所述封口球的直径大于等于排污口的内径。优选地,所述限位框为“冂”形结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折弯和第二折弯,第一折弯和第二折弯的朝向相同,均朝下,第一折弯和第二折弯可以与连接板连体,也可以是分体,然后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提拉绳穿过连接板与封口球连接。优选地,所述排污孔的直径为3-4mm。具体孔径大小根据养殖品种确定。技术原理:采用双通道排污,第一排污管主要排出水和小型污物,通过排污孔进入第一排污管,第一排污管内的污物流至第三排污管,最终流出养殖池外,该通道排污主要用于维持池塘水循环;第二排污管主要排出大型污物,第二排污管的头端与排污口连通,排污口上方是一个被限定了位置的依靠重力可以堵住排污口的封口球,当池中间大型污物堆积无法从带排污孔的第一排污管排出时,通过提拉封口球上方与其连接的提拉绳,可以使封口球离开排污口一段距离,利用打开瞬间水流的作用,使大型污物从排污口排出,然后松开绳子使封口球恢复至堵住排污口的位置;提拉恢复过程中,在限位框的作用下封口球不至于发生偏移。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收集的污物最终汇入第三排污管排出。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采用双通道的排污方式,第一排污管排出小型污物以及维持水循环,第二排污管排出大型污物,通过设置封口球,能控制污物排出时间,排除污物时,在移除封口球的瞬间,利用瞬间水流的作用,使大型污物从排污口排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排污系统能够使水体中的固体污物能及时排出养殖水体,改善养殖水体水质,降低疾病爆发风险,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2、本技术的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通过设置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能够更好的控制提拉绳,可以在岸边进行操作。3、本技术的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具有排污顺畅,安装方便,结构简约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同时提高了排污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的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排污系统细节放大图。图3是图1中限位框和封口球结构连接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图中:池塘主体1,第一排污管2,排污孔2-1,第二排污管3,排污口3-1,封口球3-2,提拉绳3-3,滑轮3-4,限位框3-5,连接板3-5-1,第一折弯3-5-1,第二折弯3-5-3,第三排污管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包括池塘主体1,还包括排污系统,排污系统包括第一排污管2、第二排污管3和第三排污管4。第一排污管2竖向插入池塘主体1内,池塘主体1内的第一排污管2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污孔2-1。排污孔2-1的直径为3-4mm,具体孔径大小根据养殖品种确定,第一排污管2的高度为至少与池塘主体1等高,第一排污管2上包含排污孔2-1的部分均在水面或水面以上的位置,能够防止养殖品种从第一排污管2顶端管口进入第一排污管2中,导致被排出养殖池外。池塘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的排污口3-1,第二排污管3的上端与排污口3-1连通连接,排污口3-1上设有用于堵住排污口3-1的封口球3-2,封口球3-2的上方设有提拉绳3-3,封口球3-2的顶部与提拉绳3-3连接。封口球3-2的直径大于等于排污口3-1的内径。养殖池外可设置滑轮3-4,排污口3-1上方设置有用于限制封口球3-2位移方向的限位框3-5,提拉绳3-3绕过滑轮后穿过限位框3-5与封口球3-2连接,通过设置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能够更好的控制提拉绳,可以在岸边进行操作,限位框3-5的宽度大于等于排污口3-1的宽度,限位框3-5的高度大于封口球3-2的直径;封口球3-2能够通过提拉绳3-3的牵引离开排污口3-1一段距离,利用打开瞬间水流的作用,使大型污物从排污口3-1排出,松开提拉绳3-3后封口球3-2通过重力作用恢复堵住排污口3-1的位置;在提拉恢复过程中,在限位框3-5的作用下,封口球3-2不至于发生偏移,限位框3-5为“冂”形结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连接板3-5-1,连接板3-5-1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折弯3-5-2和第二折弯3-5-3,第一折弯3-5-2和第二折弯3-5-3的朝向相同,第一折弯3-5-2和第二折弯3-5-3可以与连接板3-5-1连体,也可以是分体,然后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弯3-5-2和第二折弯3-5-3均朝下设置,由连接板3-5-1的两端向下弯折而成;提拉绳3-3穿过连接板3-5-1与封口球3-2连接。工作原理: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包括池塘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n所述第一排污管竖向插入所述池塘主体内,所述池塘主体内的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污孔;/n所述池塘主体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的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上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连接,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用于堵住所述排污口的封口球,所述封口球的上方设有提拉绳,所述封口球的顶部与所述提拉绳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包括池塘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
所述第一排污管竖向插入所述池塘主体内,所述池塘主体内的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污孔;
所述池塘主体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的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管的上端与所述排污口连通连接,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用于堵住所述排污口的封口球,所述封口球的上方设有提拉绳,所述封口球的顶部与所述提拉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养殖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上方设置有用于限制封口球位移方向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排污口的宽度,所述限位框的高度大于封口球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骥冯殿勇郄聪林严方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仁者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江阴仁义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仁者爱人水产工厂化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