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具备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扇、配置于室内换热器与室内风扇之间且清扫室内风扇的风扇清扫部(51)、以及在中空部(50b)支撑风扇清扫部(51)的基端部(51a)的轴状的支撑部(50)。至少在风扇清扫部(51)的运转停止时,支撑部(50)的中空部(50b)内的至少在下侧支撑风扇清扫部(51)的基端部(51a)的面(50f)倾斜。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机。
技术介绍
作为本
的
技术介绍
,有日本特开2007-71210号公报(日本专利4046755号的公开公报)(专利文献1)。该公报中,记载有“在流体输送装置的风扇外壳部设置有用于除去附着于风扇的尘埃的可移动式风扇清扫装置”(参照说明书摘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12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具备风扇清扫装置和控制该风扇清扫装置的控制装置。而且,具有向室内吹出调和空气的通常运转模式、和使风扇以低速旋转且使风扇清扫装置可移动的风扇清扫运转模式,在风扇清扫装置的前端具备风扇清扫部,在风扇清扫运转模式时,能够使风扇清扫部移动至后退的位置。然而,在风扇清扫装置具备风扇清扫部(刷等)和其支撑部的结构中,风扇清扫装置配置于室内机的内部,从而风扇清扫装置自身也产生结露。尤其是,在风扇清扫装置配置于室内换热器的周边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结露。而且,若风扇清扫装置长期地持续结露的状态,则成为在风扇清扫装置产生霉菌、铁锈的要因。尤其是,风扇清扫部与支撑部接触的部分难以通风,从而难以使之干燥。作为其对策,也可以使用防霉菌材料等,但成为制造成本、运行成本上升的要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风扇清扫装置的霉菌、铁锈等的产生的空调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具备: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扇;清扫上述室内风扇的风扇清扫部;以及在内部支撑上述风扇清扫部的基端部的支撑部,在上述风扇清扫部的运转停止时,上述支撑部内的在下侧支撑上述风扇清扫部的基端部的面倾斜。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风扇清扫装置的霉菌、铁锈等的产生的空调机。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系统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一部分切开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图5A是沿径向剖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风扇清扫装置的状态下的横剖视图。图5B是沿径向剖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风扇清扫装置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风扇清扫装置的横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风扇清扫装置的横剖视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风扇清扫装置与室内风扇的接触状态的横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控制部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0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室内风扇的清扫中的状态的横剖视图。图10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空调机的室内换热器的解冻中的状态的横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空调机的风扇清扫装置的横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横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其它变形例的空调机所具备的室内风扇以及风扇清扫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当称作上下方向时,基于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并且,当以箭头示出前后方向时,该前后方向是水平方向。图1是本实施例的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回路Q的系统图。此外,图1的实线箭头示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并且,图1的虚线箭头示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如图1所示,空调机100具备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室外风扇13、以及膨胀阀14。并且,空调机100除上述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室内换热器15、室内风扇16、以及四通阀17。压缩机11是利用压缩机马达11a的驱动来压缩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并使之作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而喷出的设备。室外换热器12是在流通于其导热管(未图示)的制冷剂与从室外风扇13送入的外部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室外风扇13是利用室外风扇马达13a的驱动来向室外换热器12送入外部空气的风扇,设置于室外换热器12的附近。膨胀阀14是对由“冷凝器”(根据空调运转的种类而选择室外换热器12以及室内换热器15的一方)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阀。此外,在膨胀阀14中减压了的制冷剂被引导至“蒸发器”(根据空调运转的种类而选择室外换热器12以及室内换热器15的另一方)。室内换热器15是在流通于其导热管g(参照图2)的制冷剂与从室内风扇16送入的室内空气(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室内风扇16是利用室内风扇马达16c(参照图4)的驱动来向室内换热器15送入室内空气的风扇,设置于室内换热器15的附近。更详细而言,在室内风扇16正转的情况下的空气的流动中,室内风扇16设置于室内换热器15的下游侧。四通阀17是根据空调机100的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阀。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参照图1的虚线箭头),在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冷凝器)、膨胀阀14、以及室内换热器15(蒸发器)经由四通阀17呈环状地依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Q中,在冷冻循环中循环制冷剂。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参照图1的实线箭头),在压缩机11、室内换热器15(冷凝器)、膨胀阀14、以及室外换热器12(蒸发器)经由四通阀17呈环状地依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Q中,在冷冻循环中循环制冷剂。此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2、室外风扇13、膨胀阀14、以及四通阀17设置于室外机Uo。另一方面,室内换热器15以及室内风扇16设置于室内机Ui。图2是室内机Ui的横剖视图。此外,图2中,示出风扇清扫装置24不对室内风扇16进行清扫的状态。室内机Ui除具备上述的室内换热器15、室内风扇16之外,还具备接露盘18、箱体基座19、过滤器20a、20b、前面面板21、左右风向板22、上下风向板23、以及风扇清扫装置24。室内换热器15具有多片翅片f、和贯通上述翅片f的多根导热管g。并且,当从其它观点进行说明时,室内换热器15具有前侧室内换热器15a和后侧室内换热器15b。前侧室内换热器15a配置于室内风扇16的前侧(室内侧)。另一方面,后侧室内换热器15b配置于室内风扇16的后侧(壁侧)。而且,前侧室内换热器15a的上端部与后侧室内换热器15b的上端部连接。接露盘18承接室内换热器15的冷凝水,配置于室内换热器15(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前侧室内换热器15a)的下方。室内风扇16例如是圆筒状的横流风扇,配置于室内换热器15的附近。室内风扇16具备多个风扇叶片16a、用于设置上述风扇叶片16a的分隔板16b、以及作为驱动源的室内风扇马达16c(参照图4)。此外,室内风扇16优选由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n室内换热器;/n室内风扇;/n清扫上述室内风扇的风扇清扫部;以及/n在内部支撑上述风扇清扫部的基端部的支撑部,/n在上述风扇清扫部的运转停止时,上述支撑部内的在下侧支撑上述风扇清扫部的基端部的面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室内换热器;
室内风扇;
清扫上述室内风扇的风扇清扫部;以及
在内部支撑上述风扇清扫部的基端部的支撑部,
在上述风扇清扫部的运转停止时,上述支撑部内的在下侧支撑上述风扇清扫部的基端部的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至少在上述风扇清扫部的运转停止时,上述支撑部内的在下侧支撑上述基端部的面以供上述风扇清扫部贯通的长孔侧成为下侧的方式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的外表面中的在上述风扇清扫部的运转停止时位于上侧的面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的外表面的径向截面的外形形状大致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除具备供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原启辅,蔡佳烨,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