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多供能方式的建筑节能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供能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多供能方式的建筑节能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器产品因其操作简、便捷实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用电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用电高峰期季节电力部门多会进行供能区域调整,即区域计划性停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且即使不停电区域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负荷超标也易造成电力中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损失,而传统的自供电方式多采用矿物油发电机发电,矿物油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矿物油不可循环利用,增加了发电成本,经济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供能方式的建筑节能控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适用于多供能方式的建筑节能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面固定安装顶面开口的箱体,箱体的顶面设有一水平且中部有外螺纹的螺杆,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连接箱体的顶面,螺杆的一端外周穿过对应的轴承座连接第一锥齿轮的内圈,螺杆的 ...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多供能方式的建筑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顶面开口的箱体(2),箱体(2)的顶面设有一水平且中部有外螺纹的螺杆(3),螺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5)连接箱体(2)的顶面,螺杆(3)的一端外周穿过对应的轴承座(5)连接第一锥齿轮(4)的内圈,螺杆(3)的外周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套(6),螺杆(3)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推送装置,螺杆(3)的上方设有两个竖向且相互平行的的支板(7),螺套(6)的外周固定连接一支板(7)的底端,另一支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对应的轴承座(5)的外周,支撑板(7)的上方设有数段可折叠的太阳板(8 ...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多供能方式的建筑节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顶面开口的箱体(2),箱体(2)的顶面设有一水平且中部有外螺纹的螺杆(3),螺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5)连接箱体(2)的顶面,螺杆(3)的一端外周穿过对应的轴承座(5)连接第一锥齿轮(4)的内圈,螺杆(3)的外周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螺套(6),螺杆(3)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推送装置,螺杆(3)的上方设有两个竖向且相互平行的的支板(7),螺套(6)的外周固定连接一支板(7)的底端,另一支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对应的轴承座(5)的外周,支撑板(7)的上方设有数段可折叠的太阳板(8),太阳板(8)的底面左右两端分别铰接邻近的支撑板(7)的顶面,支撑板(1)的顶面轴承连接竖向的圆管(9)的底端,圆管(9)的外周通过轴承连接两个上下分布的套筒(11),两套筒(11)相对的侧面分别开设有两个凹槽(12),圆管(9)的外周开设有两个竖向的透槽(13),凹槽(12)的内部均与邻近的透槽(13)内部相通,且圆管(9)的内部与对应套筒(11)的外部均相通,下侧的凹槽(12)的内部分别设有导向板(14),圆管(9)的内部活动安装竖杆(10),导向板(14)相对的一端分别穿过对应的凹槽(12)、透槽(13)固定连接竖杆(10)的外周,上侧的套筒(11)的外周固定连接第一齿轮(15)的内圈,第一齿轮(15)的外周设有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16),第二齿轮(16)的内圈固定连接竖向的传动轴(17)的顶部外周,传动轴(17)的中部外周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18)的内圈,第二锥齿轮(18)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传动轴(17)的底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下侧的套筒(11)的外周,圆管(9)的外周通过支杆连接数个垂直轴叶片(19),竖杆(10)的顶端安装风力提升装置,圆管(9)的底部外周固定连接第三齿轮(20)的内圈,支撑板(1)的顶面固定安装发电机(21),发电机(21)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第四齿轮(22)的内圈,第四齿轮(22)与第三齿轮(20)啮合,支撑板(1)的上方设有开口朝下的U形管(24),U形管(24)的一端位于箱体(2)的内壁底面上方,U形管(24)的另一端位于箱体(2)的外侧,支撑板(1)的底面固定安装水流发电机(25),水流发电机(25)的涡轮位于箱体(2)外侧的U形管另一端的正下方,支撑板(1)的底面固定安装蓄电池(23)、太阳能控制器、整流器、两个限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娜,陶进,李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