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409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对焦功能及防振功能且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成像透镜及具备该成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成像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组、光圈、正的第2透镜组及负的第3透镜组。第2透镜组包含负透镜及正透镜。在进行对焦时,第2透镜组移动,而第3透镜组不动。通过使整个第3透镜组或第3透镜组的一部分沿与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进行图像抖动校正。

Imaging lens and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例如在市场较多供给搭载有遵照APS(AdvancedPhotoSystem:先进摄影系统)标准或4/3(FourThirds)标准等的大型成像元件的数码相机。并且,最近,还提供较短地构成了透镜总长度的紧凑型相机。在搭载于这些相机的成像透镜中,为了对应各种摄影条件,除了对焦功能以外,优选还具备校正因手抖等而产生的图像抖动的功能(以下,称为防振功能)。作为具备对焦功能及防振功能这两者的成像透镜,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7362号公报上述相机能够获取高画质的图像,同时要求小型且便携性优异。然而,小型相机在透镜系统周边配置机械组件的空间较少。而且,在具有光圈、镜头快门及对焦机构的相机中,存在不得不在这些部件与成像面之间配置防振机构的限制,且防振机构的配置并不轻松。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对焦时及防振时使包含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透镜组移动的透镜系统。在这种透镜系统中,需要进行使包含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透镜组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光圈、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n所述第2透镜组包含至少1片负透镜及至少1片正透镜,/n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n通过仅将整个所述第3透镜组或仅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一部分设为防振透镜组并使其沿与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进行图像抖动校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6 JP 2018-1405471.一种成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光圈、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及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
所述第2透镜组包含至少1片负透镜及至少1片正透镜,
在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进行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所述第3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
通过仅将整个所述第3透镜组或仅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一部分设为防振透镜组并使其沿与光轴交叉的方向移动,进行图像抖动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所述防振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
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
当将从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至在所述防振透镜组的物体侧相邻配置的透镜为止的合成焦距设为fa,将从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至所述防振透镜组内的最靠像侧的透镜为止的合成焦距设为fb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
1.1<fb/fa<1.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1),
1.2<fb/fa<1.4(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当将所述成像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最大像高设为Ymax,将所述成像透镜的F值设为FNo,将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D,将所述成像透镜的空气换算距离下的后焦距设为Bf时,满足由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及(3),
1<f/Ymax<2.3(2)
3.4<FNo×(DD+Bf)/Ymax<10(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透镜,其中,
通过使整个所述第1透镜组、所述光圈及整个所述第2透镜组一体地向物体侧移动,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的对焦,或者通过使包含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最靠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隆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