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物料干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124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体物料干燥系统,包括干燥塔、位于所述干燥塔底端的封闭环状传送带,所述固体物料通过所述传送带进入所述干燥塔内,并且第一气流由所述干燥塔底端经过所述传送带,向所述干燥塔的顶端运动;其中,所述干燥塔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开口,并且第二气流由所述干燥塔内部向所述干燥塔外部运动,所述干燥塔内部靠近所述开口的上方设置有能够封闭所述开口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干燥塔侧壁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固体物料干燥,特别是颗粒或棒块状肥料,能够高效地、通用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固体物料干燥,对不同尺寸、水分含量、数量、以及干燥程度需求的固体物料进行干燥。

A solid material dr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物料干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干燥
,尤其涉及一种固体物料干燥系统。
技术介绍
固体物料,如颗粒或棒块状肥料,在制备过程中水分含量大,为使物料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或满足进一步加工的需要,需要去除其中的多余水分。现有的物料干燥系统一般通过物料下落,气流向上运动,两者相对运动,达到干燥目的,但通过物料重力下落,需要将物料一次性或间断投入,一次性数量过多容易造成干燥程度不均匀,多次间断投入容易引起后续物料堆积,不利于连续化生产作业,并且现有的干燥设备由于尺寸、水分含量、数量、以及干燥程度需求的不同,容易导致其干燥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固体物料干燥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体物料干燥系统,包括干燥塔、位于所述干燥塔底端的封闭环状传送带,所述固体物料通过所述传送带进入所述干燥塔内,并且第一气流由所述干燥塔底端经过所述传送带,向所述干燥塔的顶端运动;其中,所述干燥塔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开口,并且第二气流通过所述开口由所述干燥塔内部向所述干燥塔外部运动,所述干燥塔内部靠近所述开口的上方设置有能够封闭所述开口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干燥塔侧壁铰接。优选地,所述开口沿所述干燥塔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优选地,所述开口沿所述干燥塔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优选地,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孔隙。优选地,所述阻隔板具有弯曲的几何形状,其向所述干燥塔的下端弯曲。优选地,若干所述开口沿所述干燥塔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优选地,若干所述开口沿所述干燥塔的高度方向交错设置。优选地,若干所述阻隔板沿所述干燥塔的高度方向交错设置。优选地,位于相对侧壁的两所述阻隔板部分重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固体物料干燥,特别是颗粒或棒块状肥料,能够高效地、通用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固体物料干燥,对不同尺寸、水分含量、数量、以及干燥程度需求的固体物料进行干燥。(2)本专利技术利用封闭环状传送带,均匀不断地传送物料进入干燥塔内部,并使得干燥塔内部物料呈现螺旋上升,防止一次性数量过多,物料堆积造成物料间干燥程度不均。(3)本专利技术利用传送带上孔隙形成旋转气流,分离物料间间距,提高干燥效率以及干燥均匀度,并且环状传送带中间部分气流无阻隔,流速大,压强小,使得传送带正上方的物料能逐步向中间靠拢,进一步减少物料集聚情况,利于干燥,并且减少干燥塔内侧边缘处的物料,方便物料回收。(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干燥塔侧壁设置不同高度的出口,使得物料能够在不同高度排出干燥塔,控制物料干燥程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传送带的带面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地,1-干燥塔,2-传送带,3-开口,4-阻隔板,5-孔隙,6-物料进入口,10-物料进入方向,20-第一气流方向,30-第二气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固体物料干燥系统,特别适用于颗粒或棒块状肥料,包括干燥塔1,设置在干燥塔1的底端的传送带2,传送带2为封闭环状,固体物料通过传送带2进入干燥塔1内进行干燥,通过设置干燥塔的侧壁的阻隔板4开启开口3,以将物料排出干燥塔1,通过传送带2均匀不断地传送物料进入干燥塔1内部,实现连续化生产作业。并且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开口3沿干燥塔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以及还可以沿干燥塔1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设置不同高度的出口,方便控制不同干燥程度需求的物料排出,设置同一高度多个出口,方便快速将物料排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的是,干燥塔1上设置有通向传送带2的物料进入口6,物料由此进入传送带2。如图3、图4所示,物料通过物料进入方向10进入干燥塔1内的传送带2上,并经由干燥塔1底端向干燥塔1顶端上升运动的第一气流20干燥,并且物料随封闭环状传送带2行进,因物料水分减少,物料质量逐渐减轻,物料逐渐漂浮,并呈现螺旋上升,有效防止漂浮物料在同一平面内堆积,造成物料间干燥程度不均。物料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靠近出口3,受到出口3内的第二气流30吸力,由干燥塔1内部向干燥塔1外部运动,从而排出干燥塔1。如图2所示,优选实施例中,传送带2上设置有若干孔隙5,第一气流20经过传送带2时,形成旋转气流,分离物料间间距,提高干燥效率以及干燥均匀度,并且环状传送带2中间部分气流无阻隔,流速大,压强小,使得传送带2正上方的物料能逐步向中间靠拢,进一步减少物料集聚情况,利于干燥,并且减少干燥塔1内侧边缘处的物料,方便物料回收。在具体设置中,阻隔板4与干燥塔1侧壁可以铰接。进一步可将阻隔板4设置为具有弯曲的几何形状,其向干燥塔1的下端弯曲,形成向下的弯曲弧度,引导物料进入出口3。如图3所示,若干开口3可以沿干燥塔1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提高物料排出效率。如图4所示,另一实施例中,若干开口3沿干燥塔1的高度方向交错设置,若干阻隔板4沿干燥塔1的高度方向交错设置,位于相对侧壁的两阻隔板4部分重叠,防止物料从多个阻隔板4的空隙间逃逸。综上,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固体物料干燥,特别是颗粒或棒块状肥料,能够高效地、通用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固体物料干燥,对不同尺寸、水分含量、数量、以及干燥程度需求的固体物料进行干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体物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塔、位于所述干燥塔底端的封闭环状传送带,所述固体物料通过所述传送带进入所述干燥塔内,并且第一气流由所述干燥塔底端经过所述传送带,向所述干燥塔的顶端运动;/n其中,所述干燥塔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开口,并且第二气流通过所述开口由所述干燥塔内部向所述干燥塔外部运动,所述干燥塔内部靠近所述开口的上方设置有能够封闭所述开口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干燥塔侧壁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物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塔、位于所述干燥塔底端的封闭环状传送带,所述固体物料通过所述传送带进入所述干燥塔内,并且第一气流由所述干燥塔底端经过所述传送带,向所述干燥塔的顶端运动;
其中,所述干燥塔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开口,并且第二气流通过所述开口由所述干燥塔内部向所述干燥塔外部运动,所述干燥塔内部靠近所述开口的上方设置有能够封闭所述开口的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与所述干燥塔侧壁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物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所述干燥塔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物料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所述干燥塔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王静王凤龙杨金广申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