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1207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7:03
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1)根据各加热器组合方式及运行模式,确定温度及流量测试点,形成测试方案;(2)实时测试参数;(3)计算系统能源效益,建立系统能源效益模型;(4)计算系统环境效益,建立系统环境效益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以燃气采暖热水炉和/或空气源热泵和/或太阳能热水装置为加热器的多能互补供热系统,提出系统节能环保性能评价指标,定义计算模型,实现了对任意组合的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性能评价。

An evaluation method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multi energy complementary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供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供暖需求快速增长,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从单一能源到多能源互补供热”;满足需求的同时,节能环保性成为衡量系统能源消耗及环保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评价至关重要。2010年,刘寅针对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系统的热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单一空气源热泵、单一太阳能热泵及多换热器切换式太阳能-空气双热源热泵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系统,搭建SACHP性能试验台,完成了复合热源热泵在三种热源工作模式下系统的热性能实验,并通过计算复合系统的COP来测算系统复合能效。2011年,岳峰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基于郑州市典型气象,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试验,利用热经济学方法对该系统进行了分析,对影响平均输出成本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认为太阳辐射量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n(1)根据各加热器组合方式及运行模式,确定温度及流量测试点,形成测试方案;/n(2)实时测试参数;/n(3)计算系统能源效益,建立系统能源效益模型;/n(4)计算系统环境效益,建立系统环境效益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骤进行:
(1)根据各加热器组合方式及运行模式,确定温度及流量测试点,形成测试方案;
(2)实时测试参数;
(3)计算系统能源效益,建立系统能源效益模型;
(4)计算系统环境效益,建立系统环境效益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计算系统能源效益,建立系统能源效益模型的步骤是:
a.计算系统热损失率;
b.计算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
c.计算常规能源替代量;
d.计算可再生能源保证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计算系统环境效益,建立系统环境效益模型的步骤是:
a.计算二氧化碳减排量;
b.计算二氧化硫减排量;
e.计算粉尘减排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的节能环保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系统热损失率的具体步骤是:
(a)依据太阳能循环工质比热容、太阳能循环工质的密度、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工质流量、集热器集热时间、太阳能输出工质温度和太阳能回流工质温度,计算太阳能热水装置供热量QS:
QS=cm×ρm×q1×t1×(T2-T1)
其中,QS--太阳能热水装置供热量,cm--太阳能循环工质比热容,ρm--太阳能循环工质的密度,q1--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工质流量,t1--集热器集热时间,T1--太阳能回流工质温度,T2--太阳能输出工质温度;
(b)依据水的比热容、水的密度、空气源热泵系统水流量、空气源热泵供热时间、空气源热泵回水温度和空气源热泵出水温度,计算空气源热泵供热量QH:
QH=c×ρ×q2×t2×(T4-T3)
其中,QH--空气源热泵供热量,c--水的比热容,ρ--水的密度,q2--空气源热泵系统水流量,t2--热泵供热时间,T3--空气源热泵回水温度,T4--空气源热泵出水温度;
(c)依据水的比热容、水的密度、流经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生活热水系统水流量、流经燃气采暖热水炉的采暖系统水流量、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水时间、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时间、燃气采暖热水炉热水出口温度、燃气采暖热水炉热水入口温度、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出口温度和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入口温度,计算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量QG:
QG=c×ρ×[q3×t3×(T6-T5)+q4×t4×(T8-T7)]
其中,QG--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量,c--水的比热容,ρ--水的密度,q3--流经燃气采暖热水炉的生活热水系统水流量,q4--流经燃气采暖热水炉的采暖系统水流量,t3--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水时间,t4--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时间,T6--燃气采暖热水炉热水出口温度,T5--燃气采暖热水炉热水入口温度,T8--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出口温度,T7--燃气采暖热水炉供暖入口温度;
(d)依据太阳能热水装置供热量、空气源热泵供热量和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量,计算系统总供热量QT:
QT=QS+QH+QG
其中,QT--系统总供热量,QS--太阳能热水装置供热量,QH--空气源热泵供热量,QG--燃气采暖热水炉供热量;
(e)依据热水排放时间、供暖时间、生活热水系统水流量、采暖系统水流量、生活热水出水温度、自来水温度、采暖供水温度、采暖回水温度、蓄热水箱体积和蓄热水箱内储水在试验开始与结束时的平均温差,计算用户得热量QO:
QO=c×ρ×[q5×t5×(T10-T9)+q6×t6×(T12-T11)-V×ΔT]
其中,QO--用户得热量,c--水的比热容,ρ--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学王艳王启杨林赵自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