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低波动恒温恒湿房的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1066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低波动恒温恒湿房的工作方法,包括: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应输入端相连的第一、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相应输出端相连的鼓风机、温湿度调节单元;其中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恒温恒湿房内,以检测恒温恒湿房内的温湿度;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微型调节室内,以检测微型调节室内的温湿气流的温湿度;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温湿度调节单元工作,以使微型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检测值符合相应的设定阈值;以及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鼓风机工作,将微型调节室内的温湿气流通入恒温恒湿房内,以使恒温恒湿房内的温湿度检测值符合相应的设定阈值。

A working method of intelligent consta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oom with low fluctu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低波动恒温恒湿房的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低波动恒温恒湿房的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恒温恒湿房的工作方法领域,随着对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恒温恒湿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尤其对于精密仪器行业,恒温恒湿房适用于航空航天产品、信息电子仪器仪表、材料、电工、电子产品、各种电子元气件在高低温或湿热环境下、检验其各性能项指标。市场上的恒温恒湿房一般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检测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并通过相应的温度控制单元和湿度控制单元分别进行调节。由于设备房间的密闭性和空间较大,因此,温湿度检测结果和实际调整效果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温湿度波动和滞后性,从而影响恒温恒湿房内的各类精密设备的正常使用,如引起三坐标测量仪测量精度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低波动恒温恒湿房的工作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房的工作方法,包括: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应输入端相连的第一、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相应输出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恒湿房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应输入端相连的第一、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相应输出端相连的鼓风机、温湿度调节单元;其中/n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恒温恒湿房内,以检测恒温恒湿房内的温湿度;/n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微型调节室内,以检测微型调节室内的温湿气流的温湿度;/n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温湿度调节单元工作,以使微型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检测值符合相应的设定阈值;以及/n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鼓风机工作,将微型调节室内的温湿气流通入恒温恒湿房内,以使恒温恒湿房内的温湿度检测值符合相应的设定阈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恒湿房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相应输入端相连的第一、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相应输出端相连的鼓风机、温湿度调节单元;其中
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位于恒温恒湿房内,以检测恒温恒湿房内的温湿度;
第二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微型调节室内,以检测微型调节室内的温湿气流的温湿度;
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温湿度调节单元工作,以使微型调节室内的温湿度检测值符合相应的设定阈值;以及
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鼓风机工作,将微型调节室内的温湿气流通入恒温恒湿房内,以使恒温恒湿房内的温湿度检测值符合相应的设定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温恒湿房包括:若干墙体、设于各墙体内侧的保温复合织物、位于保温复合织物内的气流通道;
所述鼓风机位于墙体外侧,以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向恒温恒湿房内扩散温湿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复合织物包括:位于墙体内侧的基板、排列在基板表面的若干个芯模、覆盖在芯模表面的玻纤网格布;其中
所述芯模的内部为空腔,且在芯模表面开设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通气孔,以形成所述气流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希营
申请(专利权)人:苏师大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研究院邳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