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034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模块、第二预制模块、支撑板A、支撑板B、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支撑板A通过膨胀螺栓安装于第一预制模块之上,支撑板B通过膨胀螺栓安装于第二预制模块之上,支撑板A之上设置有安装孔A,支撑板B之上设置有安装孔B,安装孔B内壁之上粘结有吸振环A,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安装孔A、吸振环A之后与连接螺母旋合并且使支撑板A与支撑板B连接在一起。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吸振环既使连接螺栓能够更紧密地与相应的安装孔配合,减小配合间隙,又能够吸收来自于外界环境中的振动冲击,提升了模块化建筑物整体的抗振性能,降低了各个构件的磨损,延长模块化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building modules stacked up and d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工程
,特别是指一种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模块化建筑物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在近几年处于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众多应用于模块化建筑物的建筑材料、结构构件投入批量生产和使用,赢得了社会好评。在模块化建筑物中,各个建筑物模块之间的连接结构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建筑物,其各个建筑物模块之间的连接结构通常都是刚性连接,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当受到来自于地理环境中的振动影响时,则会对模块化建筑物造成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为了提高模块化建筑物的抗振性能,迫切需要设计开发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物的抗振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模块、第二预制模块、支撑板A、支撑板B、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所述支撑板A通过膨胀螺栓安装于第一预制模块之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模块(1)、第二预制模块(2)、支撑板A(3)、支撑板B(4)、连接螺栓(5)和连接螺母(6),所述支撑板A(3)通过膨胀螺栓(7)安装于第一预制模块(1)之上,所述支撑板B(4)通过膨胀螺栓(7)安装于第二预制模块(2)之上,所述支撑板A(3)之上设置有安装孔A,所述支撑板B(4)之上设置有安装孔B,所述安装孔B内壁之上粘结有吸振环A(8),所述连接螺栓(5)依次穿过安装孔A、吸振环A(8)之后与所述连接螺母(6)旋合并且使所述支撑板A(3)与支撑板B(4)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制模块(1)、第二预制模块(2)、支撑板A(3)、支撑板B(4)、连接螺栓(5)和连接螺母(6),所述支撑板A(3)通过膨胀螺栓(7)安装于第一预制模块(1)之上,所述支撑板B(4)通过膨胀螺栓(7)安装于第二预制模块(2)之上,所述支撑板A(3)之上设置有安装孔A,所述支撑板B(4)之上设置有安装孔B,所述安装孔B内壁之上粘结有吸振环A(8),所述连接螺栓(5)依次穿过安装孔A、吸振环A(8)之后与所述连接螺母(6)旋合并且使所述支撑板A(3)与支撑板B(4)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环A(8)的材质是橡胶,并且通过硫化方式粘结于所述安装孔B的内壁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环A(8)的厚度为所述连接螺栓(5)公称直径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堆叠建筑物模块连接结构还包括支撑杆(9),所述支撑板A(3)之上还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坤刘璇万廷荣张思斌覃鹤周雨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