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斗式流量控制及自动监测闸门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斗式流量控制及自动监测闸门系统及方法,属于农田水利工程
技术介绍
在我国中小型灌区中,渠道输水工程中的流量控制及监测问题是保障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关键问题。闸门系统作为控制渠道水位和流量的重要工程,其结构的优化设计对于控制各级渠道上下游水位差、计算渠道流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型灌区在过闸流量控制及监测方面的技术已十分成熟。常用的闸门流量控制及监测技术包括雷达流速监测技术、红外线水位监测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及闸门自动传感启闭技术等。然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着投入较大、后期运行维护费用较高等问题。在我国广大的中小型灌区,受经济技术条件的制约以及管理人员知识水平的限制,现代化的闸门流量控制及监测技术尚未普及。此外,对于末级渠道的闸门流量及自动监测装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安装方便、操作简便等方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斗式流量控制及自动监测闸门系统及方法,实现 ...
【技术保护点】
1.翻斗式流量控制及自动监测闸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闸道中的翻斗式闸门,所述翻斗式闸门位于闸道的下游侧,翻斗式闸门的上游侧设置有一道横于闸道中的堵水墙,所述堵水墙靠近中上部位置开设有一道水平的过水孔,过水孔的朝向下游一侧设置有引流坡,所述过水孔从闸道的一侧延伸到其相对侧,所述翻斗式闸门呈封闭式,在其上游一侧的端板开设一个与引流破对接的进水口,上游的水从过水孔通过引流坡进入到翻斗式闸门;/n所述闸道的上方为上底板,下方为下底板,左右两侧为侧墙,所述翻斗式闸门部分置于下底板上,部分延伸到下底板的下游悬空,所述下底边朝向下游的边缘处设置有支承座,与支承座接触的翻斗式闸门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翻斗式流量控制及自动监测闸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闸道中的翻斗式闸门,所述翻斗式闸门位于闸道的下游侧,翻斗式闸门的上游侧设置有一道横于闸道中的堵水墙,所述堵水墙靠近中上部位置开设有一道水平的过水孔,过水孔的朝向下游一侧设置有引流坡,所述过水孔从闸道的一侧延伸到其相对侧,所述翻斗式闸门呈封闭式,在其上游一侧的端板开设一个与引流破对接的进水口,上游的水从过水孔通过引流坡进入到翻斗式闸门;
所述闸道的上方为上底板,下方为下底板,左右两侧为侧墙,所述翻斗式闸门部分置于下底板上,部分延伸到下底板的下游悬空,所述下底边朝向下游的边缘处设置有支承座,与支承座接触的翻斗式闸门的底部设置有支承铰,所述支承铰与支承座连接;
所述翻斗式闸门朝向下游一端的两侧侧板或者端部的端板连接有弹性吊索,弹性吊索与对应侧板或端板靠近上边缘位置连接,所述弹性吊索的另一端盘旋在闸顶的吊索控制转轮上;
所述下底板还设置有内置断点信号采集器的信号输出端子,所述翻斗式闸门的底部压着断点信号采集器;
所述翻斗式闸门朝向下游的端板的底部设置有向外旋转打开的放水门,所述放水门的上边缘与翻斗式闸门端板铰接,放水门的底部边缘与翻斗式闸门的底部边缘通过自动回位铰链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斗式流量控制及自动监测闸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铰设置在翻斗式闸门底板位于上游一侧的边缘,所述断点信号采集器设置在下底板朝向下游的边缘,当翻斗式闸门站立时,处于接水状态,翻斗式闸门抵触压着断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根祥,王策,张展羽,朱成立,翟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