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镜片组
本技术属于光学镜片领域,特别设计一种光学镜片组。
技术介绍
高端手机主相机模组的发展至今,除性能解像与高画质解析度基本要求外,发展趋势更求短镜头总长以及大光圈应用。也因此在追求平衡镜头微缩化及大光圈化时,对成像性能产生影响,以往的5片式或6片式塑胶镜片在设计上有其局限,所以本案采取七片式塑胶镜片的设计,对于短镜头总长及大光圈应用时,可得解像性能匹配高解析度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往的5片式或6片式镜片组在追求平衡镜头微缩化及大光圈化时,对成像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七片透镜组成的光学镜片组。技术方案一种光学镜片组,沿光轴依次排列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一至第七透镜都具有屈折力,每一透镜具有朝向物侧且使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为正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凸面部、像侧表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该第二透镜为负屈折力,物侧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镜片组,沿光轴依次排列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一至第七透镜都具有屈折力,每一透镜具有朝向物侧且使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n该第一透镜为正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凸面部、像侧表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n该第二透镜为负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像侧表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n该第三透镜物为正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凸面部、像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的凹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片组,沿光轴依次排列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一至第七透镜都具有屈折力,每一透镜具有朝向物侧且使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为正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凸面部、像侧表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
该第二透镜为负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像侧表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
该第三透镜物为正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凸面部、像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的凹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
该第四透镜为负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像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的凸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
该第五透镜为正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像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凸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
该第六透镜为负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像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
该第七透镜物为负屈折力,物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像侧表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且至少一面为非球面;
其中,2<<6以及1.5≤Fno≤2.0;
其中R11代表第六透镜物侧面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t56代表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间距,Fno代表镜片组的光圈值。
2.一种光学镜片组,沿光轴依次排列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一至第七透镜都具有屈折力,每一透镜具有朝向物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光腾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