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进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08975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进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原料进气管线、发酵罐、尾气回流管线、控制终端和浓度控制装置;原料进气管线的进气口处设有第一检测口;发酵罐的进气口处设有第二检测口,发酵罐的出气口处设有第三检测口;尾气回流管线的出气口设于第一检测口和第二检测口之间;控制终端的第一端与第一检测口、第二检测口和第三检测口连接,控制终端的第二端与设于尾气回流管线上的浓度控制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发酵原料气浓度、发酵尾气浓度和目标浓度生成流量需求信号,根据流量需求信号控制发酵尾气以需求流量回流至发酵原料气中,直至发酵进气的浓度达到目标浓度,从而保证了发酵进气中CO浓度的稳定性。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in fermentation int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酵进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酵进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气体浓度控制的

技术介绍
我们已经专利技术了一种以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为原料通过发酵法生产乙醇的技术(申请号CN201710352273.6,一种工业尾气发酵法制乙醇的方法及系统),该技术公开了以含CO的工业尾气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对于传统的粮食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势,且成本远低于粮食发酵,同时可有效减少钢铁冶金、炼化产生的企业碳排放。发酵进气是进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的气体,由于发酵进气的来源不同,发酵进气中的CO浓度也不同,而发酵进气的CO浓度不稳定,会影响发酵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生产波动,严重的可能直接导致系统停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利用途径,保证发酵进气中CO浓度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进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发酵进气中CO浓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进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原料进气管线、发酵罐、尾气回流管线、控制终端和浓度控制装置;/n所述原料进气管线的进气口处设有第一检测口,所述原料进气管线的出气口与所述发酵罐的进气口连接;/n所述发酵罐的进气口处设有第二检测口,所述发酵罐的出气口处设有第三检测口;/n所述发酵罐的出气口与所述尾气回流管线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尾气回流管线的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一检测口和所述第二检测口之间;/n所述控制终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和所述第三检测口连接,所述控制终端的第二端与所述浓度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浓度控制装置设于所述尾气回流管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进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原料进气管线、发酵罐、尾气回流管线、控制终端和浓度控制装置;
所述原料进气管线的进气口处设有第一检测口,所述原料进气管线的出气口与所述发酵罐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发酵罐的进气口处设有第二检测口,所述发酵罐的出气口处设有第三检测口;
所述发酵罐的出气口与所述尾气回流管线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尾气回流管线的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一检测口和所述第二检测口之间;
所述控制终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口和所述第三检测口连接,所述控制终端的第二端与所述浓度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浓度控制装置设于所述尾气回流管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进气缓冲罐、进气压缩机、预处理装置和尾气洗涤塔;
所述原料进气管线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缓冲罐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进气缓冲罐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进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所述预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预处理装置的出气口与所述发酵罐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发酵罐的出气口与所述尾气洗涤塔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尾气洗涤塔的出气口与所述尾气回流管线的进气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回流管线包括:第一回流管线,所述第一回流管线的进气口与所述发酵罐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线的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一检测口与所述进气缓冲罐之间;
所述浓度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尾气流量计和尾气流量调节阀;
所述第一尾气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流管线上,与所述控制终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尾气流量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流管线上,与所述第一尾气流量计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回流管线还包括:第二回流管线,所述第二回流管线的进气口设于所述第一回流管线上,所述第二回流管线的出气口设于所述预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二检测口之间;
所述浓度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尾气流量计和尾气压缩机;
所述第二尾气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流管线上,与所述控制终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尾气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流管线上,与所述第二尾气流量计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尾气排放管线、尾气处理装置和烟囱;
所述尾气排放管线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流管线上;
所述尾气排放管线的出气口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的进气口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志朋佟淑环宋庆坤陈超蔺兴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