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0819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维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内的水槽体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供水部,还包括连通设置在水槽体一侧的滤水循环装置,将内窥镜的管路部分放入水槽体中,由供水部将水槽体内供水,可从内窥镜未伸入水中的一端向内充气,若有气泡在水中出现,则可判断内窥镜管路存在渗漏现象,滤水循环装置可保证水槽体内的水保持洁净,不会污染内窥镜。

A leakage measuring device for endoscope water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内窥镜维修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
技术介绍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精密检测仪器,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内窥镜的镜头是非常精密的,不能直接产生碰撞,容易损坏,而且内窥镜的管路中存在多种类型的通路,比如光通路、信号通路等,各种管路通过橡胶材料或者其它卫生材料集中包裹固定。然而,内窥镜在长时间使用后,各种通路管路的集中固定可能产生松动,继而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气体渗漏或者液体进入内窥镜内相邻管路之间的现象,时间长后会对管路产生腐蚀,需及时有效发现并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其具有容易检查出内窥镜管路之间是否有渗漏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水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供水部,还包括连通设置在所述水槽体一侧的滤水循环装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内窥镜的管路部分放入水槽体中,由供水部将水槽体内供水,可从内窥镜未伸入水中的一端向内充气,若有气泡在水中出现,则可判断内窥镜管路存在渗漏现象,滤水循环装置可保证水槽体内的水保持洁净,不会污染内窥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水循环装置包括与所述水槽体连通的出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抽水件、与所述抽水件连通的过滤筒以及与所述过滤筒连通的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远离所述过滤筒的一端与所述水槽体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抽水件将水槽体中的水抽出,经过滤件过滤处理后从回水管回到水槽体中,可保持水槽体内水质的清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水循环装置还包括共轴固定在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水槽体的一端的第一抵接环、共轴固定在所述回水管远离所述水槽体的一端的第二抵接环、第一套筒以及第二套筒,所述过滤筒内设置有过滤部;所述过滤筒的两端分别共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套筒远离所述过滤筒的一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紧环,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过滤筒的一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紧环;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环和所述第二密封环螺纹连接后,所述第一压紧环将所述第一抵接环与所述第一密封环抵紧,所述第二压紧环将所述第二抵接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抵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拧松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将过滤筒快速拆下,便于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部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筒内的活性炭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部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层两侧的与所述过滤筒固定连接的透水网。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抵接环、所述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抵接环以及所述第二密封环内均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吸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齐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筒的侧壁设置有恒温加热组件,所述恒温加热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筒的侧壁内的加热体和与所述加热体电连接的温控电路以及与所述温控电路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内窥镜管路受热胀冷缩影响而出现渗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内窥镜的管路部分放入水槽体中,由供水部将水槽体内供水,可从内窥镜未伸入水中的一端向内充气,若有气泡在水中出现,则可判断内窥镜管路存在渗漏现象,滤水循环装置可保证水槽体内的水保持洁净,不会污染内窥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恒温加热组件的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水槽体;3、供水部;4、滤水循环装置;41、出水管;42、抽水件;43、过滤筒;431、第一密封环;432、第二密封环;44、回水管;45、第一抵接环;46、第二抵接环;47、第一套筒;471、第一压紧环;48、第二套筒;481、第二压紧环;49、过滤部;491、活性炭层;492、透水网;5、磁吸体;6、恒温加热组件;61、加热体;62、温控电路;63、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结合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内的水槽体2以及固定在底座1上的供水部3,还包括连通设置在水槽体2一侧的滤水循环装置4。滤水循环装置4包括与水槽体2连通的出水管41、与出水管41连通的抽水件42、与抽水件42连通的过滤筒43以及与过滤筒43连通的回水管44,回水管44远离过滤筒43的一端与水槽体2连通。结合图2和图3所示,包滤水循环装置4还包括共轴固定在出水管41远离水槽体2的一端的第一抵接环45、共轴固定在回水管44远离水槽体2的一端的第二抵接环46、过滤筒43、第一套筒47以及第二套筒48,过滤筒43内设置有过滤部49。过滤筒43的两端分别共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环431和第二密封环432,第一套筒47远离过滤筒43的一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紧环471,第二套筒48远离过滤筒43的一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紧环481,第一抵接环45、第一密封环431、第二抵接环46以及第二密封环432内均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吸体5。如图3所示,第一套筒47和第二套筒48分别与第一密封环431和第二密封环432螺纹连接后,第一压紧环471将第一抵接环45与第一密封环431抵紧,第二压紧环481将第二抵接环46与第二密封环432抵紧。拧松第一套筒47和第二套筒48,可将过滤筒43快速拆下,便于更换。如图3所示,过滤部49包括设置在过滤筒43内的活性炭层491、分别设置在活性炭层491两侧的与过滤筒43固定连接的透水网492。过滤筒43的侧壁设置有恒温加热组件6,恒温加热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在过滤筒43的侧壁内的加热体61和与加热体61电连接的温控电路62以及与温控电路62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63。如图4所示,温控电路62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运放A、常开开关S1、三极管Q1、控制常开开关S1闭合的继电器KM、直流电源VCC;电阻R1的一端耦接直流电源VCC,另一端耦接运放A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远离电阻R1的一端接地;温度传感器63的输出端耦接运放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A的输出端耦接电阻R3后耦接三极管Q1的基极,直流电源VCC耦接继电器KM的一端,继电器KM的另一端耦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直流电源VCC依次耦接加热体61、电阻R4后耦接接地,常开开关S1并联在加热体61的输入输出两端。温度传感器63可采用输出电压信号的正温度系数的模拟量输出传感器。将内窥镜的管路部分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的水槽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供水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设置在所述水槽体(2)一侧的滤水循环装置(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的水槽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供水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设置在所述水槽体(2)一侧的滤水循环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循环装置(4)包括与所述水槽体(2)连通的出水管(41)、与所述出水管(41)连通的抽水件(42)、与所述抽水件(42)连通的过滤筒(43)以及与所述过滤筒(43)连通的回水管(44),所述回水管(44)远离所述过滤筒(43)的一端与所述水槽体(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水槽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循环装置(4)还包括共轴固定在所述出水管(41)远离所述水槽体(2)的一端的第一抵接环(45)、共轴固定在所述回水管(44)远离所述水槽体(2)的一端的第二抵接环(46)、第一套筒(47)以及第二套筒(48),所述过滤筒(43)内设置有过滤部(49);
所述过滤筒(43)的两端分别共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环(431)和第二密封环(432),所述第一套筒(47)远离所述过滤筒(43)的一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紧环(471),所述第二套筒(48)远离所述过滤筒(43)的一端内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紧环(4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柯渡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