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0651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该系统通过太阳辐照来加热真空管集热器中的传热流体,实现对太阳能的集热与利用,当太阳辐照较强时,一部分高温太阳热能直接用于供暖,另一部分用于对高温蓄热器进行蓄热;当太阳辐照较弱,低温太阳热能无法满足高温蓄热器蓄热要求时,一部分低温太阳热能联合地源热泵用于供暖,另一部分用于对低温蓄热器进行蓄热;当夜间或阴雨天无太阳辐照时,可以采用高温蓄热器独立供暖或低温蓄热器联合地源热泵供暖两种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太阳能和地热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采用梯级蓄热设计,解决了低辐照太阳能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提高了太阳能利用效率,也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A cascade solar energy and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composite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供暖领域,特别是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进入新世纪以来,能源消耗一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其中建筑能耗在社会中的总能耗占比越来越大,建筑节能也就成为各种有效的节能方式中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而太阳能和地源热泵的利用作为建筑节能的两个重要途径,在建筑节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阳能虽然蕴含量巨大、无污染,但其自身的缺点也很大的限制了其开发利用,主要表现为时效性和不稳定性,冬天是夏天辐射强度的一半,阴天大约只能达到晴天辐射强度的四分之一,能流密度较低;而且还会受到昼夜变化、海拔纬度、天气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所以太阳能到达地面的辐射量可能是间断的、不稳定的。而地源热泵也有不足之处,土壤导热系数较小的地方,换热能力较差,需要的换热管长较长,加大了施工难度,增加建设费用;而且当地源热泵运行时间较长时,由于地埋管换热器持续放热和吸热的不平衡,导致土壤温度的恢复失衡,从而影响系统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在太阳能采暖系统中设置梯级蓄热装置并和地源热泵采暖系统进行结合,来解决住宅的冬季取暖问题、太阳能的时效性、不稳定性和能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梯级蓄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用户端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梯级蓄热系统包括高温蓄热器、低温蓄热器,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和热泵机组;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上设有两组循环口,每组循环口分别包含进口和出口,在每组循环口上分别连通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地埋管换热器串联,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串联;所述低温蓄热器并联在第二换热器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所述高温蓄热器并联在第一换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之间;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通过热泵机组连通;所述低温蓄热器还与热泵机组、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之间的出口管路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阀门和第一阀门,在第一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之间的进口管路上分别安装有第二循环泵和第一循环泵。优选地,所述高温蓄热器与低温蓄热器的出口管路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循环泵和第六循环泵。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之间的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四循环泵,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三阀门;第二换热器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五循环泵和第六阀门,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八阀门。优选地,所述热泵机组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八循环泵和第四阀门。优选地,所述热泵机组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七循环泵和第九阀门。优选地,所述低温蓄热器与热泵机组、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安装有第五阀门和第七阀门。优选地,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传热介质为导热油,高温蓄热器中的相变材料为三水合醋酸钠,低温蓄热器中的相变材料为聚乙烯乙二醇,采暖系统中的传热介质为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系统通过太阳辐照来加热真空管集热器中的传热流体,实现对太阳能的集热与利用。当太阳辐照较强时,一部分高温太阳热能直接用于供暖,另一部分用于对高温蓄热器进行蓄热;当太阳辐照较弱,低温太阳热能无法满足高温蓄热器蓄热要求时,一部分低温太阳热能联合地源热泵用于供暖,另一部分用于对低温蓄热器进行蓄热;当夜间或阴雨天无太阳辐照时,可以采用高温蓄热器独立供暖或低温蓄热器联合地源热泵供暖两种方案。本技术可以将太阳能和地热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相较于传统的太阳能和地源热泵联合系统,通过采用梯级蓄热设计,解决了低辐照太阳能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提高了太阳能利用效率,也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框图。图中,1—太阳能集热器、2—高温蓄热器、3—低温蓄热器、4—热泵机组、5—地埋管换热器、6—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7—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B1—第一循环泵、B2—第二循环泵、B3—第三循环泵、B4—第四循环泵、B5—第五循环泵、B6—第六循环泵、B7—第七循环泵、B8—第八循环泵、F1—第一阀门、F2—第二阀门、F3—第三阀门、F4—第四阀门、F5—第五阀门、F6—第六阀门、F7—第七阀门、F8—第八阀门、F9—第九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指出,本申请中所涉及到的进口以及出口,为清楚描述,是以两者之间相对作为供热源或需热源设备作为参考物而言。附图中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梯级蓄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用户端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6;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1、第一循环泵B1、第二循环泵B2、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所述梯级蓄热系统包括高温蓄热器2、低温蓄热器3,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5和热泵机组4;所述太阳能集热器1上设有两组循环口,每组循环口分别包含进口和出口,在每组循环口上分别连通有第一换热器7和第二换热器8;所述第二换热器8与地埋管换热器5串联,所述第一换热器7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6串联;所述低温蓄热器3并联在第二换热器8与地埋管换热器5之间;所述高温蓄热器2并联在第一换热器7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6之间;所述地埋管换热器5和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6通过热泵机组4连通;所述低温蓄热器3还与热泵机组4、地埋管换热器5之间的管路连通。其中,在第一换热器7、太阳能集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8、太阳能集热器1之间的出口管路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阀门F2和第一阀门F1,在第一换热器7、太阳能集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8、太阳能集热器1之间的进口管路上分别安装有第二循环泵B2和第一循环泵B1;在高温蓄热器2与低温蓄热器3的出口管路上分别安装有第三循环泵B3和第六循环泵B6;在第一换热器7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6之间的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四循环泵B4,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三阀门F3;在第二换热器8与地埋管换热器5之间的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五循环泵B5和第六阀门F6,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八阀门F8;在热泵机组4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6的出口管路上安装有第八循环泵B8和第四阀门F4;在热泵机组4与地埋管换热器5之间的进口管路上安装有第七循环泵B7和第九阀门F9;在低温蓄热器3与热泵机组4、地埋管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梯级蓄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用户端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梯级蓄热系统包括高温蓄热器、低温蓄热器,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和热泵机组;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上设有两组循环口,每组循环口分别包含进口和出口,在每组循环口上分别连通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地埋管换热器串联,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串联;所述低温蓄热器并联在第二换热器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所述高温蓄热器并联在第一换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之间;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通过热泵机组连通;所述低温蓄热器还与热泵机组、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梯级蓄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和用户端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梯级蓄热系统包括高温蓄热器、低温蓄热器,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换热器和热泵机组;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上设有两组循环口,每组循环口分别包含进口和出口,在每组循环口上分别连通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地埋管换热器串联,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串联;所述低温蓄热器并联在第二换热器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所述高温蓄热器并联在第一换热器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之间;所述地埋管换热器和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通过热泵机组连通;所述低温蓄热器还与热泵机组、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之间的出口管路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阀门和第一阀门,在第一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与第二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之间的进口管路上分别安装有第二循环泵和第一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级蓄热式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少朋金光樊东昊赵文秀田宇晨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