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异形蛇簧,包括短单体(1)、连接套(2)、旋转轴(3)、第一单体(9)和第二单体(10),所述旋转轴(3)由中间分为第一旋转体(7)和第二旋转体(8),所述第一旋转体(7)与第二旋转体(8)的接触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旋转体(8)与第一旋转体(7)的接触面设置有能够插入凹槽的凸头,所述连接套(2)设置有两个连接单体,所述连接单体的上下表面均内凹形成连接口(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良型异形蛇簧,通过短单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的相互连接,能够组装成不同的长度,并且能够旋转,满足多样的使用需求,组装后用短杆穿过挂钩,进一步增强整个连接体的强度。
An improved special-shaped snake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异形蛇簧
本技术涉及蛇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型异形蛇簧。
技术介绍
蛇簧是沙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S簧、拉簧、因形状似字母S,具有拉伸性能,蛇簧在工业上经常运用在联轴器上,蛇形弹簧联轴器,是一种结构先进的金属。它靠蛇形弹簧片来传递扭矩。蛇形弹簧联轴器是当今国际机械领域最先进的轴联接传动部件,也是一种非常通用的轴联接传动部件,蛇形弹簧联轴器其主要结构是由两个半联轴节,两个半外罩,两个密封圈及蛇形弹簧片组成。它是靠蛇簧嵌入两半联轴节的齿槽内来传递扭矩,联轴器以蛇形弹簧片嵌入两个半联轴节的齿槽内,来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的链接。运转时,是靠主动端齿面对蛇簧的轴向作用力带动从动端,来传递扭矩,如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共振现象发生,且簧片在传递扭矩时所产生的弹性变量,使机械系统能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其平均减振率达36%以上,蛇型弹簧联轴器齿式为曲线型:负载较小时,蛇形弹簧的直线部分与被联接的轴线基本平行;负载增大时,蛇形弹簧的变形增大,与齿的接触弧面亦增大,而与齿接触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刚度增大,两半联轴器的相对转角与所传递的转矩为非线性关系,属于变刚度蛇形弹簧联轴器。直线齿形便于加工,成本低,但只适用于传递转矩变化较小的工况条件。曲线齿形联轴器适用于转矩变化较大和正反转的工况条件,并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但曲线齿形工艺性较差,制造成本较高,在实际生产中,蛇簧单体只采用方形,在方形连接的拐角处,没有设置加强筋,此部分长时间往复运动后,容易发生弹性疲劳,造成断裂,现有的蛇簧都是长度固定的一体化铸造成型,单体之间无法相互连接,而且铸造后的蛇簧无法弯曲,只能通过铸造成弯曲的造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异形蛇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良型异形蛇簧,包括短单体、连接套、旋转轴、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所述旋转轴由中间分为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与第二旋转体的接触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旋转体与第一旋转体的接触面设置有能够插入凹槽的凸头,所述连接套设置有两个连接单体,所述连接单体的上下表面均内凹形成连接口,两个所述连接单体之间相对面设置有固定体将彼此固定连接,所述短单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体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连接口中,所述第一单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体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旋转轴的第一旋转体上,所述第二单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与第一单体连接的第二旋转体所对应的第一旋转体上,所述第二单体的另一端开拆卸的安装在另一个所述连接套上。优选的,所述短单体、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为圆弧形、矩形、U型和折线型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能相互旋转,带动与之连接的短单体或第一单体或第二单体相互旋转,旋转角度为0-60°。优选的,所述第一单体的最低处向内固定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为方形或者圆弧形。优选的,所述所述连接口的内部侧面设置有凸纹。优选的,所述短单体、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的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的短单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为不相同的单体,能够通过旋转轴、连接套根据实际的需要拼接在一起,能够组成不同的长度、满足多种使用需求,组装后的蛇簧能够在一定的角度内弯曲成拱形,丰富了实际场景,短单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可以为圆弧形、方形、折线形、U型,实际工厂铸造过程中能通过不同的使用需求,铸造成不同的形状,通用性强,使用前景广阔,连接口的内侧设置有凸纹,能够增大内壁与插入单体的摩擦力,安装更加牢固,单体、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的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漆,能使产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套、连接口、固定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轴、第一旋转体、第二旋转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单体为矩形的主视位置示意图。图中:1、短单体;2、连接套;3、旋转轴;4、挂钩;5、连接口;6、固定体;7、第一旋转体;8、第二旋转体;9、第一单体;10、第二单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改良型异形蛇簧,包括短单体1、连接套2、旋转轴3、第一单体9和第二单体10,旋转轴3由中间分为第一旋转体7和第二旋转体8,第一旋转体7与第二旋转体8的接触面设置有凹槽,第二旋转体8与第一旋转体7的接触面设置有能够插入凹槽的凸头,连接套2设置有两个连接单体,连接单体的上下表面均内凹形成连接口5,两个连接单体之间相对面设置有固定体6将彼此固定连接,短单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体7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连接口5中,第一单体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体8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旋转轴3的第一旋转体7上,第二单体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与第一单体9连接的第二旋转体8所对应的第一旋转体7上,第二单体10的另一端开拆卸的安装在另一个连接套2上。短单体1、第一单体9和第二单体10为圆弧形;第一旋转体7和第二旋转体8能相互旋转,带动与之连接的短单体1或第一单体9或第二单体10相互旋转,旋转角度为45°;第一单体9的最低处向内固定设置有挂钩4,挂钩4为方形;连接口5的内部侧面设置有凸纹;短单体1、第一单体9和第二单体10的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漆。本技术的使用原理为:根据实际使用长度的需要,将若干个短单体1的一端插入到连接套2中的连接口5中,连接口5的内壁设置的凸纹能增大与短单体1的摩擦力,连接效果更牢固,将第二单体10的一端插入到连接套2中的另一个连接口5中,使短单体1、第一单体9、第二单体10组成适宜的长度,第一旋转体7和第一旋转体8能够相互旋转,分别带动与之连接的短单体1、第一单体9和第二单体10旋转,满足多样的使用场景,当连接单体数量够多时,能用长杆通过若干个挂钩4中,增加整个连接体的内部强度,使之能承受更大的外力,短单体1、第一单体9、第二单体10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锈漆,使用寿命更长。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型异形蛇簧,包括短单体(1)、连接套(2)、旋转轴(3)、第一单体(9)和第二单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由中间分为第一旋转体(7)和第二旋转体(8),所述第一旋转体(7)与第二旋转体(8)的接触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旋转体(8)与第一旋转体(7)的接触面设置有能够插入凹槽的凸头,所述连接套(2)设置有两个连接单体,所述连接单体的上下表面均内凹形成连接口(5),两个所述连接单体之间相对面设置有固定体(6)将彼此固定连接,所述短单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体(7)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连接口(5)中,所述第一单体(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体(8)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旋转轴(3)的第一旋转体(7)上,所述第二单体(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与第一单体(9)连接的第二旋转体(8)所对应的第一旋转体(7)上,所述第二单体(10)的另一端开拆卸的安装在另一个所述连接套(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异形蛇簧,包括短单体(1)、连接套(2)、旋转轴(3)、第一单体(9)和第二单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由中间分为第一旋转体(7)和第二旋转体(8),所述第一旋转体(7)与第二旋转体(8)的接触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旋转体(8)与第一旋转体(7)的接触面设置有能够插入凹槽的凸头,所述连接套(2)设置有两个连接单体,所述连接单体的上下表面均内凹形成连接口(5),两个所述连接单体之间相对面设置有固定体(6)将彼此固定连接,所述短单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旋转体(7)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连接口(5)中,所述第一单体(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体(8)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旋转轴(3)的第一旋转体(7)上,所述第二单体(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与第一单体(9)连接的第二旋转体(8)所对应的第一旋转体(7)上,所述第二单体(10)的另一端开拆卸的安装在另一个所述连接套(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坤,江浩,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泰恩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