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厨用双出风鼓风机,包括双输出轴电机和对称连接在电机左右的出风机壳和内部的叶轮,所述电机包括中间的连接隔板、对称分布在隔板两侧的电机本体和转轴,所述出风机壳包括可拆装扣合并形成渐开线形空腔、进风口及出风口的前机壳和后机壳,所述叶轮包括内侧板、外侧板和均匀固定在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的弧形叶片,所述外侧板上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通的入风通孔,所述内侧板与电机转轴连接。一台厨用双出风鼓风机可以同时对两套炉灶供风,降低了鼓风机的整体成本,而且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这种对称结构的鼓风机在工作时其整体结构更平稳。
Kitchen double air bl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厨用双出风鼓风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鼓风机,特别是一种餐厅的厨用双出风鼓风机。
技术介绍
通常在酒楼餐厅为增强炉灶的火力一定会用到专为炉灶送风用的厨用鼓风机。现有的厨用鼓风机通常由一个电机带动叶轮高速转动,利用离心力使压缩空气在风机壳内流向风机出口,每个鼓风机连接一个炉灶提高炉灶的燃烧效率。而酒楼餐厅的炉灶数量很多,为节省空间每个炉灶之间的间距并不大,所以鼓风机的安装位置就比较受限,而且在用餐高峰期,所有炉灶和鼓风机都是全开的,由此可知为每个炉灶单独配备单独的鼓风机并不是刚需,如果能够在不影响鼓风机送风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鼓风机的数量或单机成本一定是酒楼所希望看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更简单合理、成本更低的厨用双出风鼓风机。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厨用双出风鼓风机,包括双输出轴电机和对称连接在电机左右的出风机壳和内部的叶轮,所述电机包括中间的连接隔板、对称分布在隔板两侧的电机本体和转轴,所述出风机壳包括可拆装扣合并形成渐开线形空腔、进风口及出风口的前机壳和后机壳,所述叶轮包括内侧板、外侧板和均匀固定在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的弧形叶片,所述外侧板上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通的入风通孔,所述内侧板与电机转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机壳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一与叶轮的入风通孔相通,进风口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可与所述连接隔板固定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外周均匀分布有对流孔。进一步地,所述前机壳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二与叶轮的入风通孔相通。进一步地,所述后机壳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一,进风口一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可与所述连接隔板固定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外周均匀分布有对流孔进一步地,所述前机壳和后机壳底部均设有固定脚耳,固定脚耳上开设有U型安装槽。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缘边缘向内弯折形成连接反边,所述反边和隔板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通孔,左右对称的出风机壳通过螺栓可拆装固定在隔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厨用双出风鼓风机,使用了双输出轴电机,两个输出转轴是相互对称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伸出的,分别连接一套出风机壳和叶轮,轻过叶轮增压后的空气从两个出风口输出,也就是一台厨用双出风鼓风机可以同时对两套炉灶供风,降低了鼓风机的整体成本,而且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这种对称结构的鼓风机在工作时其整体结构更平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转轴与叶轮拆分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11隔板,12电机本体,13转轴,20连接耳,21出风口,22前机壳,23后机壳,24进风口一,24’进风口二,25环形凸缘,26对流孔,27反边,3叶轮,31内侧板,32外侧板,33弧形叶片,34入风通孔,35长圆孔,4固定脚耳,41U型安装槽,5连接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5所示,包括双输出轴电机和对称连接在电机左右的出风机壳和内部的叶轮3,所述电机包括中间的连接隔板11、对称分布在隔板两侧的电机本体12和转轴13,所述出风机壳包括可拆装扣合并形成渐开线形空腔、出风口21及进风口的前机壳22和后机壳23,所述叶轮3包括内侧板31、外侧板32和均匀固定在内侧板31和外侧板32之间的弧形叶片33,所述外侧板32上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通的入风通孔34,所述内侧板31与电机转轴连接。其中,双输出电机的转轴是相互对称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伸出的,分别连接左右两个出风机壳和叶轮3,构成出风机壳的前机壳22和后机壳23自扣合面沿径向均匀凸设有连接耳20,再通过螺栓实现可拆装连接,扣合后形成渐开线形的空腔,空腔内可容置叶轮3,叶轮3由圆形内侧板31、外侧板32和弧形叶片33构成。双输出转轴电机的转轴是相互对称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伸出的,分别对称连接一套出风机壳和叶轮,一台厨用双出风鼓风机可以同时对两套炉灶供风,降低了鼓风机的整体成本,而且节省了安装空间,同时这种对称结构的鼓风机在工作时其整体结构更平稳。如图1、图5所示,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后机壳23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一24与叶轮3的入风通孔34相通,进风口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可与所述连接隔板固定的环形凸缘25,所述环形凸缘25外周均匀分布有对流孔26。在靠近后机壳23一侧的叶轮外侧板32中心开设有入风通孔34,弧形叶片33的底边与入风通孔34的孔边平齐。在叶轮的内侧板31中心开设有与转轴外轮廓相配合的长圆孔35,与转轴连接时在内侧板31的两侧还可以分别套装有一定厚度的垫片或套筒,垫片和套筒的中心也开设有与转轴外轮廓相配合的长圆孔,转轴转动时可同时带动两侧的垫片或套筒以及叶轮3转动,一方面可以防止灰尘或水从转轴进入电机,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叶轮与前机壳22和后机壳23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保证叶轮3正常转动。后机壳23中部的环形凸缘25的外周罩设在电机本体12外,其上均匀分布有横条形对流孔26,转轴带动叶轮转动,空气在负压作用下自对流孔26流经进风口一24和入风通孔34进入叶轮3内部并沿弧形叶片33径向流出,再从出风机壳底部的出风口21输出。这样的进风口结构不但为出风机壳补充空气,还便于为工作中的电机降温。具体进风口的位置也可以有其它,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前机壳22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二24’,并与叶轮3的入风通孔34相通。其中叶轮3的入风通孔34对着前机壳22中部的进风口二24’,转轴带动叶轮3转动,空气在负压作用下自进风口二24’流经入风通孔34进入叶轮3内部并沿弧形叶片33径向流出,再从出风机壳底部的出风口21输出。所述后机壳23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一24,进风口一24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可与所述连接隔板固定的环形凸缘25,所述环形凸缘25外周均匀分布有对流孔26。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后机壳23中部的进风口一24,叶轮3转动时,负压作用可使电机外的冷空气自对流孔26进入渐开线形空腔内,再出风口21排出,起到对电机降温的作用。为进一步固定厨用双出风鼓风机,所述前机壳22和后机壳23底部均设有固定脚耳4,固定脚耳上开设有U型安装槽41。对称分布在固定脚耳4两边的U型安装槽41方便调节出风机壳的安装位置。所述环形凸缘25边缘向内弯折形成连接反边27,所述反边27和隔板11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通孔5,左右对称的出风机壳通过螺栓可拆装固定在隔板上。其中的反边27可使电机本体12与弧形凸缘25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隔,更有利于电机的散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厨用双出风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输出轴电机和对称连接在电机左右的出风机壳和内部的叶轮(3),所述电机包括中间的连接隔板(11)、对称分布在隔板两侧的电机本体(12)和转轴(13),所述出风机壳包括可拆装扣合并形成渐开线形空腔、进风口及出风口(21)的前机壳(22)和后机壳(23),所述叶轮(3)包括内侧板(31)、外侧板(32)和均匀固定在内侧板(31)和外侧板(32)之间的弧形叶片(33),所述外侧板(32)上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通的入风通孔(34),所述内侧板(31)与电机转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厨用双出风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输出轴电机和对称连接在电机左右的出风机壳和内部的叶轮(3),所述电机包括中间的连接隔板(11)、对称分布在隔板两侧的电机本体(12)和转轴(13),所述出风机壳包括可拆装扣合并形成渐开线形空腔、进风口及出风口(21)的前机壳(22)和后机壳(23),所述叶轮(3)包括内侧板(31)、外侧板(32)和均匀固定在内侧板(31)和外侧板(32)之间的弧形叶片(33),所述外侧板(32)上设有与所述进风口相通的入风通孔(34),所述内侧板(31)与电机转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厨用双出风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壳(23)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一(24)与叶轮(3)的入风通孔(34)相通,进风口一(24)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可与所述连接隔板固定的环形凸缘(25),所述环形凸缘(25)外周均匀分布有对流孔(2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禾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