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振专利>正文

一种针灸防烫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58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灸防烫垫,包括:阻燃片,所述的阻燃片设有开放性的第一缝隙,所述的第一缝隙由阻燃片边缘向中部延伸;所述的阻燃片一端面设有隔热片,另一端面设有多个垫片;所述的隔热片设有与阻燃片重合的第二缝隙;所述的垫片远离阻燃片的一端设有粘合层。优点在于,所述的隔热片可以有效阻挡艾条的热量透入阻燃片,使得阻燃片不会产生大面积的热源区,针在人体穴位的温度和附近的皮层的温度具有较大温度差,保证了针灸效果。而且阻燃片和皮层之间形成一气隔层,可以进一步阻挡所述的少量热量传递至皮层。基本限制艾条燃烧的热量只通过针传递至穴位,得到非常好的热源点效应。

An anti scalding pad for acupun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防烫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灸的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针灸防烫垫。
技术介绍
针灸是通过针插入皮层后刺激人体穴道,为了增加刺激作用,会在针远离人体皮层的一端插入点燃的艾条。艾条燃烧的热量通过金属材质的针透入人体穴道。艾条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燃灰,虽然现有的艾条可以做到燃灰基本不掉,但只能在无震荡、无触碰的状态下得到。实际的使用场合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无法避免对燃灰的振动,例如人手自然的运动。掉落的燃灰温度很高,会伤害人体或者燃起布料,成为人身财产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燃灰掉落人体,技术人员设置了一种开有缝隙的挡片,缝隙用于插过针,使针位于挡片中间位置,格挡燃灰和人体。但是缺点在于艾条燃烧一定时间后,热量都透入到挡片中,挡片靠近艾条的一大片区域都形成了热源区,再透入人体皮层上方。人体皮层对温度的感应由原来基本集中在穴位的位置扩散至周围,使得原本热源的点效应基本消失。到达人体皮层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大面积的热源,导致穴位和附近区域温差大大减少,对针灸效果大打折扣。另外还有缺点在于挡片面积较大,容易在针灸过程中被误触碰并带动针移位或脱离。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能保证每片挡片均处于水平状态,下落的燃灰会在倾斜的挡片上滚落,依然形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保持热源点效应的针灸防烫垫。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针灸防烫垫,包括:阻燃片,所述的阻燃片设有开放性的第一缝隙,所述的第一缝隙由阻燃片边缘向中部延伸;所述的阻燃片一端面设有隔热片,另一端面设有多个垫片;所述的隔热片设有与阻燃片重合的第二缝隙;所述的垫片远离阻燃片的一端设有粘合层。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针灸防烫垫,其优点在于,所述的隔热片可以有效阻挡艾条的热量透入阻燃片,使得阻燃片不会产生大面积的热源区,针在人体穴位的温度和附近的皮层的温度具有较大温度差,保证了针灸效果。所述的垫片设有粘合层用于贴附在人体皮层上,使阻燃片不会松动,而且使阻燃片和皮层之间形成一气隔层。在使用过程中被误触碰也不容易发送移位,确保了针的稳定性。由于所有物质均无法100%阻挡热量传递,因此阻燃片靠近针的位置必然还透入少量热量,而气隔层可以进一步阻挡所述的少量热量传递至皮层。一般针灸时长在几分钟至三十分钟之间,本技术可以基本限制艾条燃烧的热量只通过针传递至穴位,得到非常好的热源点效应。优选地,所述阻燃片边缘环绕设有阻挡结构。优选地,所述的阻挡结构包括一环状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环绕在阻燃片设有隔热片的端面边缘。优选地,所述的隔热片边缘延伸覆盖所述凸起部。优选地,所述的阻挡结构为阻燃片向隔热片一侧翻起的边缘。优选地,所述的阻挡结构包括环绕在阻燃片设有隔热片的端面上的阻挡片,所述的阻挡片设有凸块,所述的阻燃片设有供凸块插入的插口。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为弧形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仰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阻挡片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10是本技术的缝隙另一实施例。附图说明:10-阻燃片、11-垫片、12-第一缝隙、13-隔热片、14-凸起部、15-插口、16-阻挡片、17-凸块、18-第二缝隙;20-皮层、21-针、22-艾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针灸防烫垫包括阻燃片10,所述的阻燃片10设有开放性的第一缝隙12,所述的第一缝隙12由阻燃片10边缘向中部延伸。所述的阻燃片10一端面设有隔热片13,另一端面设有多个垫片11。所述的隔热片13设有与阻燃片10重合的第二缝隙18。所述的垫片11远离阻燃片10的一端设有粘合层。所述的阻燃片10可以为混有阻燃料的无纺布,所述的隔热片13可为锡纸,所述的垫片11可采用与阻燃片10相同的物料做成,所述的粘合层可以为双面的不干胶,一面粘于垫片11,另一面粘于皮层。所述的阻燃片10、垫片11和隔热片13的材料可适用于后续各实施例中。所述阻燃片10边缘环绕设有阻挡结构。可以防止燃灰在倾斜状态的针灸防烫垫上滚落,提高安全性,并提供下列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二如图3、4所示,所述的阻挡结构包括一环状的凸起部14,所述凸起部14环绕在阻燃片10设有隔热片13的端面边缘。所述的凸起部14可以采用阻燃片10相同的材质制成,通过黏合与阻燃片10进行固定,生产容易成本低廉。所述的隔热片13可全部覆盖阻燃片10,然后在隔热片13远离阻燃片10的一面再粘合凸起部14,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也可以凸起部14直接粘合在阻燃片10上,然后阻燃片10上方的隔热片13边缘继续向外延伸,并覆盖所述凸起部14。目的在于防止凸起部14获得热量并传递至阻燃片10内,所述的凸起部14在第一缝隙12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所述的阻挡结构为阻燃片10向隔热片13一侧翻起的边缘。生产加工时,只需要对平面的阻燃片10进行中部压制定型即可,工序简单快捷,无需外设其他部件,成本进一步降低。实施例四如图6、7、8所示,所述的阻挡结构包括环绕在阻燃片10设有隔热片13的端面上的阻挡片16,所述的阻挡片16设有凸块17,所述的阻燃片10设有供凸块17插入的插口15。所述的阻挡片16可采用与阻燃片10相同的材质做成,还可以在阻挡片16围绕的内侧壁粘合一层锡纸。在上述实施例二、三中的阻挡结构均为固定设置,且为非平面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所有的穴位针灸均需要燃灰阻挡,选择性较差。而且非平面设计层叠存放更占空间,尤其实施例三的结构容易使翻起的边缘压平。在本实施例中起阻挡作用的阻挡片16和阻燃片10为分离式设计,在无需阻挡燃灰或待用存放时无需插入。当需要进行燃灰阻挡时,将凸块17插入到对应的插口15中,围成环绕的四面即可,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存放也更加方便。优选地,对于上述所有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8均可做进一步改进:如图10所示,所述的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8为相同的弧形结构。所述的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8始终重合,一端位于阻燃片10和隔热片13的边缘,另一端沿一弧线向阻燃片10和隔热片13的中心方向延伸。由于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8始终保持非平直路径,因此发生任一方向的误触碰也不会使阻燃片10和针发生较大位移,确保了针的稳定性。本技术所述一种针灸防烫垫的工作原理如图9所示,针21插入皮层20后,利用开放性的第一缝隙12和第二缝隙18使所述针灸防烫垫移入,使针21位于其中部位置。然后点燃艾条22并插入到针21远离皮层20的一端。在艾条22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防烫垫,包括:阻燃片(10),所述的阻燃片(10)设有开放性的第一缝隙(12),所述的第一缝隙(12)由阻燃片(10)边缘向中部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片(10)一端面设有隔热片(13),另一端面设有多个垫片(11);所述的隔热片(13)设有与阻燃片(10)重合的第二缝隙(18);所述的垫片(11)远离阻燃片(10)的一端设有粘合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防烫垫,包括:阻燃片(10),所述的阻燃片(10)设有开放性的第一缝隙(12),所述的第一缝隙(12)由阻燃片(10)边缘向中部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片(10)一端面设有隔热片(13),另一端面设有多个垫片(11);所述的隔热片(13)设有与阻燃片(10)重合的第二缝隙(18);所述的垫片(11)远离阻燃片(10)的一端设有粘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针灸防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片(10)边缘环绕设有阻挡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针灸防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结构包括一环状的凸起部(14),所述凸起部(14)环绕在阻燃片(10)设有隔热片(13)的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