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文进专利>正文

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124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传输优化模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包含本体与绝缘保护层,本体是由能产生量子场的材料所制成,可使在一感应范围内产生能量共振。在感应范围内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可使耦接于一用电设备与一电力源之间的一电力传输线发生能量共振,以优化电力传输。

Power transmission optimization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力传输优化模组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力传输的优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能量共振原理优化输电路径介质及输电能量形态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
技术介绍
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21世纪,如何在能源的开发及使用上开源节流,早已成为全球备受瞩目的课题。其中有关如何提升电力传输的效率,更是早已被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研究多年。目前普遍的认为会影响电力传输效率的成因,大部分是来自于输电路径的物理损耗,或是输电能量的稳定度上出了问题,亦即输电造成过多无用作功所导致的电力损耗。关于电力损耗,大部分是成因于三相不平衡,所谓三相不平衡是指三相电源各相的电压不对称,其为各相电源所加的负荷不均衡所致,属于基波负荷配置问题。发生三相不平衡即与用户负荷特性有关,同时与电力系统的规划、负荷分发也有关。关于对于变压器的影响,在生产用电中,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将使变压器处于不对称营运状态,以及造成变压器的损耗增大,其包括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关于对用电设备的影响,三相电压不平衡的发生将导致达到数倍电流不平衡的发生,以及诱导电动机中逆扭矩增加,从而使电动机的温度上升、效率下降、能耗增加、发生震动以及输出亏耗等等影响。再者,各相之间的不平衡会导致用电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加速设备部件更换频率,增加设备维护的成本。关于对线损的影响,以三相四线制模式为例,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时,无论何种负荷分发情况,电流不平衡度越大,线损增量也越大。除此之外,在电力输送过程中,为求输送线损减少及尖峰负载突增所造成的末端供电电压的突降,常使用相当高的电压进行输送。此种高压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相当大的电磁效应,此种效应会在导线与导线间互相感应而产生杂波。此类杂波会依附在输送的电流中,使原本应该是非常圆滑正常的正弦波形变成锯齿状,这种依附的杂波是电抗不能使用的。它只能使电抗效率降低造成发热,亦会使导线发热而造成更多的线损,使电抗的寿命减短。上述实为目前较为影响电力损耗的成因要点,故,如何针对该些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及电力传输优化方法,便成为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传输优化模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其包含一本体,由铝、铜、钛、钢铁或其组合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具有量子微晶,是通过一量子微晶冷冻制程形成。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包含:一本体,由铝、铜、钛、钢铁或其组合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具有量子微晶,是通过一量子微晶冷冻制程形成;以及一电力传输线,该本体置于该电力传输线的至少一部分之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其包含一本体以及一绝缘保护层。本体是由能产生能量场、量子场的材料所制或包含复合材料,可在一感应范围内使相对应的物质发生能量共振。本体,由铝、铜、钛、钢铁或其组合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具有量子微晶,是通过一量子微晶冷冻制程形成。一绝缘保护层是配置、形成于本体的外表面,使本体不直接与外部发生电性接触。在感应范围内,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可使耦接于一用电设备与一电力源之间的一电力传输线发生能量共振,以优化电力传输。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可平衡所述电力传输线的电流相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传输优化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首先,提供一由可产生能量场、量子场的材料制成的一电力传输优化模组,随后,将所述电力传输优化模组设置于一用电设备与一电力源之间的一电力传输线,最后,在所述电力传输优化模组的一感应范围内,使所述电力传输线发生能量共振,以优化电力传输。本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及电力传输优化方法,通过能量共振原理优化输电路径介质及输电能量形态,可实现节能减碳并减缓全球暖化,甚至可永续科技文明的进步并增进人类的福祉。此些优点及其它优点从以下较佳实施例的叙述及权利要求将使读者得以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如下所述的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与实施例的示意图,应使本专利技术更被充分地理解;然而,应可理解此仅限于作为理解本专利技术应用的参考,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于一特定实施例之中。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的外观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具体实施的方块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优化方法具体实施的流程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及其方法具体实施后的用电对照表;图5a和5b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及其方法的另一具体实施后的用电对照表;图6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及其方法具体实施时的位阶示意图。主要部件附图标记:1电力传输优化模组3电力源5用电设备11本体13绝缘保护层15平面31电力传输线70供电端电表71一次侧配电箱100电力系统200对照表300对照表500对照表600对照表721二次侧配电箱722二次侧配电箱723二次侧配电箱731负载端配电箱732负载端配电箱733负载端配电箱741负载端742负载端743负载端S101步骤S102步骤S103步骤具体实施方式此处本专利技术将针对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其观点加以详细描述,此类描述为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或步骤流程,其供以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因此,除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例与较佳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亦可广泛施行于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藉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与其优点。且本专利技术亦可藉由其它具体实施例加以运用及实施,本说明书所阐述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需求而应用,且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不同的修饰或变更。请先参阅图1,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电力传输优化模组的外观示意图。为达成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的具体实施例,图1及图2包括电力传输优化模组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1为一柱体外形的本体11,尤其为圆柱体的外形,本体是由能产生能量场的一种复合材料所制或包含该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自身的能量场感应范围内可使对应的物质发生能量共振。在一或多个具体实施例中,本体的外形可为柱体、杆状体、套管或薄片,并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形式。在一或多个具体实施例中,复合材料基本且占比最大的材料为金属铝、金属铜、金属钛或三者的合金,再混入至少两种以上的其他天然矿石。本专利技术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包含本体,由铝、铜、钛或其组合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具有量子微晶,是通过一量子微晶冷冻制程形成。所述量子微晶冷冻制程可以在一量子冷冻机之中进行。在一实施例之中,量子微晶冷冻制程是采用螺旋量子共振型冷循环,以产生低温的环境,搭配电波、磁波,冰晶带缩短,冰晶变细,制冷穿透强;结果产生量子共振能量,而将本体量子化,以产生具有量子微晶的本体。基于量子化的本体可以产生量子场,以达到电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本体,由铝、铜、钛、钢铁或其组合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具有量子微晶,是通过一量子微晶冷冻制程形成;/n其中,在该本体的感应范围内,所述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可使耦接于一用电设备与一电力源之间的一电力传输线发生能量共振,以优化电力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6 TW 1071259221.一种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由铝、铜、钛、钢铁或其组合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具有量子微晶,是通过一量子微晶冷冻制程形成;
其中,在该本体的感应范围内,所述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可使耦接于一用电设备与一电力源之间的一电力传输线发生能量共振,以优化电力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形可为柱体、杆状体、套管或薄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绝缘保护层,配置于所述本体的外表面,使所述本体不直接与外部发生电性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可平衡所述电力传输线的电流相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其特征在于,在该感应范围内,所述电力传输优化模组可过滤所述电力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进
申请(专利权)人:林文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