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119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宝,包括主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的车充插头及充电接口,以及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可充电电池;所述车充插头用于插入车载点烟器插孔内,以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所述充电接口用于连接适配电源,也能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其中,所述主电路板还设置有至少一电源输出接口,至少一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用于连接移动电子设备,以对所述移动电子设备进行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充电宝,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充电,且兼具车载充电器和充电宝的功能,使用场合广泛。

Car 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充电宝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宝。
技术介绍
目前,充电宝、车载充电器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等移动电子设备的续航充电。充电宝需要预先蓄电才可以为移动电子设备充电,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宝需使用配套的充电器连接电源才能蓄电,若用户忘记携带充电器,则无法为充电宝蓄电,也就不能为移动电子设备充电;此外,车载充电器一般仅限于汽车内使用,脱离汽车后则无法继续为移动电子设备或充电宝供电,使用场合单一,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宝,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充电,且兼具车载充电器和充电宝的功能,使用场合广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宝,包括主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的车充插头及充电接口,以及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可充电电池;所述车充插头用于插入车载点烟器插孔内,以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所述充电接口用于连接适配电源,也能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其中,所述主电路板还设置有至少一电源输出接口,至少一所述电源输出接口用于连接移动电子设备,以对所述移动电子设备进行供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充电宝,设置有车充插头和充电接口,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而通过电源输出接口可以对外供电,使得车载充电宝兼具车载充电器和充电宝的功能,使用场合广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宝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车载充电宝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车载充电宝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车载充电宝的进一步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车载充电宝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车载充电宝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车载充电宝的再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宝100,包括主电路板10、电连接于主电路板10的车充插头20及充电接口30,以及电连接于主电路板10的可充电电池40。具体的,车充插头20设置于主电路板10的一端,充电接口30设置于主电路板10上,可充电电池40设置于主电路板10相对的另一端。车充插头20用于插入车载点烟器插孔内,以实现对可充电电池40的车载充电。充电接口30用于连接适配电源,也能实现对可充电电池40的充电。主电路板10还设置有至少一电源输出接口,至少一电源输出接口用于连接移动电子设备,以对移动电子设备进行供电。其中,车充插头20插入车载点烟器插孔内时,车载充电宝100电连接于汽车电源,汽车电源可以为可充电电池40进行蓄电,也可以为连接于至少一电源输出接口的至少一移动电子设备进行供电,即,车载充电宝100可以作为车载充电器同时用于可充电电池40和移动电子设备的车载充电。其中,移动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等常见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可充电电池40通过车载充电或者通过连接适配电源进行充电后,即使车充插头20未插入点烟器插孔内,车载充电宝100也可以利用可充电电池40储存的电量为连接于电源输出接口的移动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也即是说,车载充电宝100可以脱离汽车而作为充电宝使用,车载充电宝100不再局限于汽车内使用,可随身携带,使用场合广泛。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载充电宝100,设置有车充插头20和充电接口30,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可充电电池40进行充电,而通过至少一电源输出接口则可以对移动电子设备进行供电,使得车载充电宝100兼具车载充电器和充电宝的功能,使用场合广泛。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充电接口30与电源输出接口均设置于主电路板10靠近可充电电池40的一端,充电接口30为USB充电接口,电源输出接口为USB输出接口,所述USB充电接口设置于主电路板10的一侧,所述USB输出接口设置于主电路板10相对的另一侧。其中,所述USB充电接口的接口类型包括但不限于Type-A接口、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等接口。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30采用支持快充的Type-C接口,使得车载充电宝100可以通过充电接口30连接适配电源快速充电,且Type-C接口不分正反,可以避免插接于充电接口30上的插头出现插反的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接口30可以是Micro-USB接口或者Type-A接口。其中,充电接口30也可以做为电源输出接口,以用于对连接于充电接口30的移动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同样的,所述USB输出接口的接口类型包括但不限于Type-A接口、Type-C接口、Micro-USB接口等接口。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电源输出接口选用USB输出接口中最常用的Type-A接口,电源输出接口包括第一USB输出接口51和第二USB输出接口52,第一USB输出接口51和第二USB输出接口52相背设置于主电路板10的同一侧,使得车载充电宝100能够同时为两个移动电子设备供电。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USB输出接口51为普通的5V/2A输出接口,用于给输入电压为5V的移动电子设备供电;第二USB输出接口52为兼容主流快充协议的QC快充口,用于给具有快充功能的移动电子设备供电。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USB输出接口51与第二USB输出接口52均可以为5V/2A输出接口,或者均为QC快充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输出接口可以是1个、3个或者合理设置的其他数量。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30与电源输出接口分别设置于主电路板10相对的两侧,且两个电源输出接口(即第一USB输出接口51和第二US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的车充插头及充电接口,以及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可充电电池;所述车充插头用于插入车载点烟器插孔内,以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所述充电接口用于连接适配电源,也能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的车充插头及充电接口,以及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可充电电池;所述车充插头用于插入车载点烟器插孔内,以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所述充电接口用于连接适配电源,也能实现对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充插头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的一端,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相对的另一端;所述充电接口为USB充电接口,所述USB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的一侧;所述主电路板设置至少一电源输出接口,至少一所述电源输出接口为USB输出接口,所述USB输出接口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相对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接口包括第一USB输出接口和第二USB输出接口,所述第一USB输出接口及所述第二USB输出接口相背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充插头包括车充插管及设置于所述车充插管的正极导电极和负极导电极,所述正极导电极与所述负极导电极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主电路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极设置于所述车充插管远离所述主电路板的一端,所述正极导电极为金属锥帽或者可伸缩的金属触头;所述负极导电极设置于所述车充插管的管腔内且部分外露于所述车充插管的外壁,所述负极导电极为金属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云张智锋欧阳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