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源组件以及背光模块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用于液晶面板的直下式背光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背光源组件以及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用于液晶面板背光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中,是以发光二极管(LED)作为点光源,布置排列反射片上投射光线。点光源会上进一步设置光学透镜,以改变光路而将点光源转换为均匀的背光。然而,透镜设置往往会在透镜外侧或透镜上方造成光圈或暗纹,而形成亮度不均。现有改善方式是在透镜下方的基板上印刷黑点或变更透镜设计,以改善光圈或暗纹。但印刷黑点或变更透镜设计的效果,仍有需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在直下式背光模块中,透镜外侧或透镜上方会形成光圈或暗纹,而造成亮度不均。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源组件,可有效改善光圈或暗纹。本专利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源组件,包含一基板、一发光元件、一透镜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发光元件设置于基板,以在基板上进行发光。透镜覆盖于发光元件,透镜具有一主轴、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主轴通过入光侧以及出光侧的中心,且主轴通过发光元件,入光侧朝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基板;/n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以在该基板上进行发光;/n一透镜,覆盖于该发光元件,该透镜具有一主轴、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该主轴通过该入光侧以及该出光侧的中心,且该主轴通过该发光元件,该入光侧朝向该基板,以接收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以及/n至少一吸光元件,至少于表面部分为吸光材料,该吸光元件以该主轴为依据,辐射对称地设置于该发光元件的周围,且该吸光元件位于该透镜于该基板上的投影范围之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06 TW 1081075151.一种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以在该基板上进行发光;
一透镜,覆盖于该发光元件,该透镜具有一主轴、一入光侧以及一出光侧,该主轴通过该入光侧以及该出光侧的中心,且该主轴通过该发光元件,该入光侧朝向该基板,以接收该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以及
至少一吸光元件,至少于表面部分为吸光材料,该吸光元件以该主轴为依据,辐射对称地设置于该发光元件的周围,且该吸光元件位于该透镜于该基板上的投影范围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入光侧具有一凹陷区,该主轴通过该凹陷区,且该发光元件于该基板上的投影,位于该凹陷区于该基板上的投影范围之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吸光元件不位于该凹陷区于该基板上的投影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透镜具有多个支撑脚,突出于该入光侧,并固定于该基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吸光元件不重叠于该些支撑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吸光元件是以吸光涂料涂布于该基板上的涂布标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吸光元件为一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环为实心环或虚线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环的宽度大于0.05mm而小于0.5mm,且该环的半径小于或等于一透镜半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环的半径不小于该透镜半径的0.5倍。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源组件具有多个吸光元件,辐射对称地设置而均匀地分配于该发光元件的周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源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吸光元件为直线型,以该主轴为中心而沿一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